青禾青果都是清水村的孩子。
清水村之所以叫清水村,是因为村子西面北面有条清凌凌的清水河绕过。河边的渡口,离村子仅有半里路。
青禾青果家就在村子西北角。早上起床,站在天井里伸懒腰,就能看到河坝上的树,听到长长的汽笛声传来,也能看到树木空隙里闪过的帆影。
如今,青禾十一岁,青果八岁。八岁的青果常常去河边,当然是跟着姐姐青禾。青禾能像条泥鳅一样在河里游泳,眨眼就能过河。即使没到三伏天,有时候青果贪馋,青禾也能忍住冷水游过河,爬上对岸的桑树,摘来紫红的桑葚,再游回来送到青果的小嘴里。
青禾小小年纪水性这么好,是因为爷爷。
青禾出生在夏天,那个夏天格外热。有天大中午,一个要饭的走进了天井,拿走了奶奶刚晒干的一块小花布。蹲在大门口的家狗大黑一声不出——它热得伸着舌头喘气,顾不上叫了。多亏西邻一个婶婶顶着大荷叶上茅厕,看见喊了一声,那块花布才被追回来。奶奶那天踹了大黑一脚,说:“好容易给青禾买到块中意的小花布做兜兜,你不知道看门,以后青禾再也不笑给你看。”
大黑很羞惭,低下头,呜呜叫着。
其实青禾顾不上笑了,她热得正哇哇哭个不停呢。
以前她哭的时候,哭声会引来临近的小孩子,那些小孩子一来,青禾再淘气也会咯咯笑起来;可那天,小孩子们热得受不了,都跑到河里泡着去了。
青禾越哭,身上小痱子越多,她就一个劲用小手挠,那哭声就更大起来。奶奶愁得皱紧眉头,妈妈心疼得掉眼泪。爸爸跟着船去海上还没回来,要是回来看到小青禾是个浑身长满痱子的小家伙,大概也心疼得很。
那天,爷爷一扔烟袋锅说:“让青禾下水。”
奶奶瞪圆了眼睛,妈妈也瞪圆了眼睛。青禾才一个多月,怎么能下水?
爷爷不管她们瞪眼睛,两手放在青禾的胳肢窝下,将青禾放进了大大的水瓮里。
真怪啊,青禾一下水,不哭了,不闹了,伸开两只小胳膊,两条腿一起蹬,竟然在水瓮里游泳了。
奶奶手中的擀面杖停在了半空中,她本是要用它敲爷爷的头的。
青禾就这样学会了游泳。
青禾两岁的时候,走路已经很快。两个小脚丫噼里啪啦拍打着地面,爷爷说:“青禾,你的小脚丫是小棒槌吗?”青禾就笑,更起劲地走路。再大一点儿,爷爷带着她到河边,将渔网抡到河里打鱼,让她在河边玩。爷爷渔网抡得好:双手抓渔网,身子转半个圈,把网往河中心一甩。渔网在半空撒个大大的圆圈,唰啦啦在河面铺开,慢慢沉下去。
这个空当,爷爷会逗青禾几句:“青禾,爷爷渔网撒得圆不圆?”
青禾已经开始在河岸上抠螃蟹了。她头都不抬一下,说:“圆!”
爷爷继续问:“爷爷渔网撒得远不远?”
青禾头照样不抬一下,说:“远!”
爷爷一回头,见青禾眼睛紧紧盯着一处水泡,脸已经被河泥弄花。
爷爷很有耐心,将渔网网绳慢慢拉上来。渔网上先是水珠,接着是大大小小的鱼儿,然后就听到爷爷叫一声:“青禾,来大鱼啦!”再使劲一提,活蹦乱跳的鱼就在网里网外蹦跳开了。
青禾再不管马上要挖出来的小螃蟹,将铁皮小水罐一扔,奔到渔网边。
每次都有大鱼。大鱼是鲤鱼,鱼尾巴是红的,很好看;也有白鲢;大多数是鲫鱼,在渔网里噼里啪啦蹦跳。大的放进鱼篓,小的扔回河里。一边扔,爷爷一边说:“给我青禾养着,大了再吃。”
如果天热,青禾是不会待在河边的。她总是不告诉爷爷一声,就噼噼啪啪跑着跳着奔向水里,将泥水溅起老高,把爷爷白白的上衣溅成一件花衣服。
爷爷假装生气,大声叫:“青禾,你个坏妮子!”
青禾咯咯笑个不停,由着自己在水里沉浮。
有一次,一条长长的船开过来,船上有一位妈妈,抱着一个跟青禾一般大的孩子。那个妈妈看到青禾在水里沉浮,对着爷爷惊叫起来:“快看孩子!”
爷爷呵呵笑几声,朝她摆摆手,没事人一样照常站在水边抽烟。那妈妈再扭头看青禾,大船激起的水波,一点儿也没有妨碍青禾游泳,她手臂一扬,小腿一蹬,欢实着呢。
那个妈妈笑了,冲舱里叫一声,出来个男子,他们一起站在船上看青禾游泳,直到船跑出老远,还站在船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