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晨风坐在被炸出来的一座冒着白烟的土丘上面,身边陆陆续续经过着向城中进攻的士兵,这一刻,他仿佛成了一个局外人,坐在山丘上放空,周遭的一切与他没有关联,在他的身边,躺着一具尸体,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是他的兵,是他从北大营带过来的老兵。
许晨风摸了一下他的上衣口袋,摸出来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名字和家乡地址,这是许晨风的要求和命令,凡是上战场之前,必须要把自己的名字和老家写上,他不希望每一个牺牲士兵落一个无名氏的下场。
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像样的尊严,死的时候,一定要让活着的人知道,大家是为国家而死!
死的光荣,死得其所。
亲手为死不瞑目的老兵合上眼睛,又将那支未曾点燃过的香烟含在嘴里,看着这满目疮痍的景色,苦笑着:“可我们也还是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许晨风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那些原本他看不透,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依旧困惑着他,当他努力的去想要找到答案的时候,方才意识到,事情远远没有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背地里的勾心斗角和权力争夺,令他无法看破和想明白。
或许,正如旅长和团长所说的那样,他还是太年轻……
唯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才能看到希望,没有真正的体验到绝望,怎会看透人生呢?
抗战若不能救国,那么,屈膝求和难道能救得了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吗?你想要卧薪尝胆,可鬼子会给你成长的时间吗?
至少,在察哈尔这片“三不管”的土地上,许晨风没有感受到国家两个字的存在,他们这群孤独的爱国者,一连光复四城,此等战绩,许晨风不相信军政部的高官们会假装看不见,自1895年,中日交手之后,这场“察哈尔大捷”堪称得上是第一次收复失地之战吧……
有的道理,他或许现在不懂,也不明白,可是有一件事,他绝对清楚,抗日同盟军未来的前途将会是无尽的黑暗,甚至将会面临着被剿灭的危难困境。
一支不被军政部所认可的非正规军部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面子上能否挂得住,这是小事,更深的隐患则是担心会社会上引起强烈的抗日情绪,从而导致和平局面被打破,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这支部队都将不会允许继续存在下去。
许晨风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来,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支持他们之中,参与到抗日救国的队伍,可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会得到赞同和认可,他只是一个人,微乎其微的一个人……
扭头看着这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朝着城中涌去的背影,再想到这支军队未来的处境,一颗热乎的心顿时凉了半截,胸口有一股子气,憋得难受,有什么事,他都想管一管,都想说两句,可他人微言轻,说出来的话,管用吗?会有人听他的话吗?
他已经不止一次的被扣上过“破坏大局”的帽子,无力感和挫败感涌上心头,光复多伦的喜悦被这股悲伤的情绪冲散的无影无踪。
同盟军多伦战役总指挥官吉将军踩着断石碎子,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城下。
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款式不一的军装,也有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伤兵打着绷带,拄着拐杖也站在队列之中,抬头仰望着城头,眼神中洋溢着喜悦的色彩。
踩在他们脚下的是日军的军旗,城头上重新飘扬的是青天白日旗。
吉将军站在城头上,憋足了劲儿,用洪亮的声音大声的呐喊道:“弟兄们,今天,多伦,光复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所有人的付出今日得到了回报,用一场畅快淋漓的胜利,来祭奠战死的英灵,愿他们一路走好!万岁!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中国,亡不了!”
“万岁!中国不会亡!”
“万岁!中国不会亡!永远不会亡!”
声嘶力竭的怒吼声响彻云霄,仿佛将他们的声音传至九天云外,让诸天神佛们听见他们不屈的声音,这是一群不甘心被奴役的人,他们身上长着最坚硬的脊梁,他们用这脊梁扛起了这份责任,尽管这沉重的历史责任不仅仅属于他们,而是属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
咬着牙用肩膀扛着重如山的责任,流的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株名叫“希望”的小苗,希望它能快快的长大,长成一株参天大树,驱散所有人的绝望,都能看见希望的光亮,为所有活在绝望中的人遮风挡雨。
……
“哈哈哈!赢了!我们打赢了,谁再敢说咱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咱们一样能打胜仗,咱们也能打赢小鬼子,察哈尔之战就是证明!瞧见了么,咱们收复了康保,收复了宝昌,收复了多伦!”
喝的酩酊大醉的长衫文人跪倒在街头,扬天大笑,痛洒胸腔中的那股阴郁之气。
全然不在乎自己这放肆的言论会不会被军警和特务们抓到把柄,不在乎,丝毫的不在乎!
他只知道,自己今天很痛快,很开心。
即便是被中央军严密的封锁了进出察哈尔的去路,将察哈尔划为了“反政府军”和侵略军的交战区,可“神通广大”的战地记者依旧是悄悄地潜伏到了前线,并且将前线的消息悄无声息的传递到了各大报社之中。
军事新闻,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之中,最为夺人眼球。即便是军警和军政部曾经警告过,尽量的不要刊登有关于察哈尔战区的消息,以免造成人心动乱。
“尽量不要”,专门搞文字游戏的报社抓住了漏洞,的确是减少了新闻报道的频率,可依然断断续续的将察哈尔的军情进展通过报纸的方式告知老百姓,好让老百姓们知道,这群勇士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依旧奋战在抗日第一线。
军政部的审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是警告过,可也无法彻底的阻止报社的报道,这是他们的自由。
但是收复多伦的消息,令报社们也是振奋不已,破天荒的将其刊登在了头条版面,用最好的位置,最厚重的字体,最赞美的词汇来报道多伦之战的战况,至于军政部的警告,暂且先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