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二章 别怂(五)

听着团长的劝诫,许晨风心里渐渐明悟,正如团长所说的那样,中日之间的对抗这仅仅才是一个开始,在这场长期阶段性的中日对抗中,一时的避让,未必是彻底崩盘,倘若是自己率先颓废的话,岂不是在这场刚刚开始的对抗中被淘汰出局了么……

许晨风不甘心去当一个失败者,他不想输,更不想输给小鬼子!

偷偷观察着许晨风神情上的变幻,吴成国知道自己的话在他的意识里起到了作用,不过他也明白,许晨风的性格是天生如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通过三言两语的方式对他的思想进行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显然,这是一桩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许多的道理,需要让他自己一步步的去接触,去明白,这个过程中,或许会让他心碎、愤怒和不解,没办法,人活着,这一辈子,想要瞬间明悟所有的道理,这不现实,去经历,去理解,当他懂得越多,才会真正的了解到人生的残酷……

吴成国能做的事情有限,力所能及的协助他,在他的人生中点亮一盏灯,给他照亮前行的路,驱散些许的黑暗。

经过了吴成国的开导,许晨风虽说不能一下子从九一八事变和长城抗战中的阴影中走出来,但他也明白了,自己绝不能去做投降认输的那一个。

九一八、北大营、喜峰口、塘沽……

这一个个的名词镌刻在他的心里,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笔国仇账,早晚有一天,许晨风都要在小鬼子们的身上将这笔账单算的清清楚楚,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血债当用血来还……

雨水总是来的如此突然,雨雾瞬间朦胧了天地,动作快的战士抓起了路边的稻草,为自己编织了一件挡雨的蓑衣和斗笠,将干燥的稻草衣穿在身上,起码可以多少的阻挡一点雨水的侵袭,没有抢到稻草的战士们,只能任凭雨水打在身上,如同落汤鸡一般,迈着沉重的步伐,草鞋踩在泥泞的湿地上,朝着张家口越走越近。

张家口有一座小镇,镇子不大,约莫有三两千人的样子,这里将会成为二十九军一零九旅官兵们暂时驻足休整的地点,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士兵们忽然间停住了脚步,远远望去,在镇子口附近,聚集着一大群人,身穿着蓑衣,矗立在雨雾之中。

“旅长,旅长,您快来看啊,前方有情况。”队伍顿时如临大敌的戒备起来。

同样是一身枪伤刀伤未愈的旅长赵登禹走到了队伍最前面,看了看远方聚集的一群人,笑道:“不足为虑,不是敌人,让弟兄们把枪放下,这是镇子里的老百姓,不许用枪指着咱们国人。”

警戒的士兵们放下了枪,虽说不是敌人,但是赵登禹却在疑惑,这群人为何执着的站在雨中呢,看这架势,好像是在专程的等待他们这群人一般。

队伍们靠近了这群行为怪异的老百姓们,在一个花白胡子,戴眼镜的老者带领下,这群雨中人里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纪参差不齐,看这架势,是全镇的百姓全都出来了,难道是为了迎接二十九军的官兵们吗?

那戴眼镜的老学究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棍,走到了部队跟前,拱手作揖道:“敢问,这群军爷,可是从那长城喜峰口之上,走下来的二十九军?”

赵登禹同样还礼,礼貌客气道:“回老前辈的话,在下赵登禹,这是我的部队,我们是二十九军一零九旅,正是喜峰口撤退而来,路过贵镇,想要在此歇脚,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让我那疲惫不堪的弟兄们,能在您这里休息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就启程离开,绝不叨扰。”

赵登禹也看出来了,这个老人,定是这群人之中的长辈,怕被误会成无恶不作的兵匪,赶紧解释清楚了来意,将误会消除在萌芽之中。

老学究点点头,然后问道:“敢问二十九军可是中国之军队?”

赵登禹一愣,这老头子,分明是问了一句没有营养的废话,但还是如实的回答道:“没错,老人家,是的,我们是正规军部队。”

老学究又问:“敢问这二十九军可是在喜峰口长城,与那日寇厮杀,保家卫国?”

赵登禹又答:“正是,不知,老人家为何如此这般问法?”

听完这位二十九军长官的回话之后,老学究的脸上继而出现了一种叫做严肃的神情。

“既然诸位乃是中国正规军之部队,身负保家卫国之要职,为何却在日寇侵犯我大好河山之时,却毅然从战场撤军,将我长城之防线,拱手让给东瀛倭寇小儿,此行此举,对得起我中国千万万同胞吗?对得起中华二字吗?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倭寇小儿,扬威我中华大地吗?你们可曾尽到过一个军人的本分吗!”

听着这老头子毫不客气的问话和指责,一旁的将士们义愤填膺,先是吃了打胜仗却撤军的窝囊气,又在这大雨中行军,身心俱疲,现在又被这老头子一顿训斥,将士们一个个的都是火冒三丈!

“嗨,你这老头子,敢对我长官这么说话,是不是找死!”

“退下!滚!”赵登禹一声暴喝,斥退了站出来出头的一名士兵。

“老人家教训的是,长城抗战战败的原因,在于我们作战不利,是我们当兵的不够好,没有能将侵略者击退,没有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一切的罪责都在我们的身上,被教训两句话,又怎么了?要是你们敢对老百姓们出言不逊,休怪我军法从事!”

觉得撤退对不起老百姓的,不只是许晨风一个人,中华热血儿女之中,军人占据了绝大部分,若非热爱国家,他们何至于来到这九死一生的前线阵地,去与那敌寇厮杀呢。

相比较起许晨风的不满和大声的发泄情绪,赵登禹更愿意默默的忍受,将这份罪责背在身上,默默的忍受着千夫所指的骂名,因为一个成熟的人相信,会有时间和明白人,为他们洗刷和证明清白,世人早晚有一天,会彻底明白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是徒劳的。 OWJlFT2rOk1YantucMAwDMY0WVd0Kk7Cidc7LhwTC7lQiaHs6kXKmOgX1kGN+h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