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比较分析

一、创业板与创新层涨跌幅比较

(一)创业板2017年整体表现偏软,次新股表现好于老股

根据新三体研究院的统计,创业板指数(100家样本股)报收于1752.65点,全年下跌10.67%。创业板整体来看,710家上市公司平均涨幅38.14%,但剔除2017年新上市的新股后平均涨幅变成了-22.22%。由此可见,新股对整体涨幅的贡献巨大。此外,通过进一步样本分析,创业板股本最小的10家公司在2017年平均涨幅达到94.19%,而股本最大的10家公司平均涨幅为-10.74%。结合指数和创业板整体涨跌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2017年创业板公司股价出现分化,股价强弱主要表现为:新股及次新股>大公司>中小公司。

(二)创新层个股跑赢新三板

2017年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分别报收1275.32点和993.65点。从涨幅来看,新三板做市股的涨跌幅度与创业板非常接近,说明中小企业的股价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性。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股市表现总体上是分化的。一方面,推动上证指数上涨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体量较大的权重股;另一方面,代表中小公司的创业板指数全年却下跌了10.67%。而在新三板方面,内部同样出现分化。以创新层为代表的“精英”企业,2017年平均涨幅达到90.51%,即使是涨幅较小的创新层做市股,也跑赢了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以及创业板指。因此,总体来看,2017年创新层股价整体表现跑赢创业板。

二、创业板与创新层估值比较

股价下跌是推动创业板整体PE下移的主要因素。估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三个维度对创业板及创新层公司进行分析。

(一)市盈率

2017年创新层做市板块平均PE约为21.7倍,较前一年下降了30.75%;2017年创业板平均PE约为78.87倍,较前一年下降了40.59%。两者PE下跌幅度相差约10个百分点。导致创业板估值更快下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根据创业板和创新层各自最新的报表期,我们对两个板块的净利润增长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创业板净利润的平均增幅约为47.12%(对应2017Q3,PE,TTM);创新层净利润的平均增幅约为43.23%(对应2017Q2,PE,TTM)。上述两组数据的增幅虽有一定差距,但相对于PE的下降幅度来说,仍不是推动PE下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分析大量数据后,我们认为,创业板整体PE下移主要是2017年股价疲软所致。

(二)创新层投资参考PB可降低风险

2017年创业板平均PB约为5.23倍,较前一年下降了11.65%;2017年创新层平均PB约为4.02倍,较前一年上升1%,基本稳定。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创业板和创新层的PB呈现出剪刀差走势,一个下跌,一个上涨。而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虽然创业板的PB估值要高于创新层,但同时也放大了创业板的估值波动性。

(三)挤泡沫的动机促使PS大幅下滑

根据新三体研究院的统计,对应各自报表期,2017年前三季度创业板营收增幅约为39.45%,创新层在2017年前两季度营收增幅约为48.21%。虽然两个板块的营收表现都不错,但我们看到创业板和创新层最新的PS值分别下滑了35.91%和36.73%。一方面是营收高增长,另一方面却是PS大幅下滑,我们认为两组数据相背而驰的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的估值过高,而经过2017年一整年的调整,股价和估值正在向合理区间靠拢。新三体研究院预计,在估值回归合理后,2018年两个板块迎来投资转折点的概率较大。

三、创业板与创新层融资比较

(一)创业板IPO融资额不降反升,与整体融资额成鲜明对比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创业板全年累计股票筹资额为1495.69亿元,同比减少了33.26%。2017年IPO筹资额521.85亿元,同比增长102.55%。整体来看,创业板筹资额出现了大幅萎缩,但是IPO筹资额不降反升,绝对值和占比较2016年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创新层的融资吸血效应加强

2016~2017年,新三板融资额分别为1390.89亿元和1336.25亿元,从融资金额来看,2017年略有减少,不过总体上仍保持平稳。但如果将创新层剥离出来分析,则能看到2017年创新层公司融资额达到431.32亿元,占新三板融资总金额的32.28%,比前一年大幅提高。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过去一年创业板融资额下降较多,但新三板没有受到影响,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新三板投资的“择时性”并不强,反而好企业总能得到资本的长期关注。

四、创业板与创新层财务指标比较

(一)创业板公司盈利稳定性更强

资料来源:Choice,新三体研究院整理。

(二)创新层公司资产利用效率高于创业板

资料来源:Choice,新三体研究院整理。

(三)创新层营收增速高,但利润转化率稍逊于创业板

创业板与创新层成长性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Choice,新三体研究院整理。

根据股转监管改革的总体思路,市场分层是新三板“海量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其意义在于实现对挂牌公司的分类服务和管理,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2016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分别从盈利性、成长性和市场认可度等三个方面设置了三套差异化的创新层标准,将市场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经过前期两次市场层级调整,创新层公司在资产规模、经营业绩等方面总体上优于基础层公司,初步实现了优质企业集聚,分层分类管理理念得到市场各方认同。随着改革措施落地,创新层的地位日益提高。无论是监管效率还是财务标准,均比基础层公司高出不少。不仅在内部创新层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即使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相比,创新层公司的表现也在不断接近。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新三体研究院认为,创新层公司正在与A股公司快速接轨,尤其是创业板公司。另外,由于做市企业流动性更好,估值更合理,值得重点关注。 MumsmwM0SJToCZw0gMZ15s8gG9gm09uHyfSYdhPDprCB5IMHplddd3QnyKZ5m1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