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初诸案

● 胡惟庸案

朱元璋自建明朝始就在考虑废丞相之职。胡惟庸案成为其废丞之由。

胡惟庸,凤阳定远人,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文臣之一。他是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平民”丞相。胡惟庸独居相位四年。朱元璋对于胡惟庸那套借君主的好恶以报个人恩怨的奸臣手法洞若观火。朱元璋让他当丞相,是因为他可供利用。

利用存在隔阂仇怨的人互相监督,是朱元璋惯用的权术。洪武七年(1374年)六月,他将汪广洋从广东召回来,任命为左御史大夫。果然有个叫韩宜可的不怕死的御史,上章弹劾胡惟庸与右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擅作威福。朱元璋假装大怒,说他诬陷大臣,抓进锦衣卫关起来。不久却又将他放了,并没有治罪。洪武十年(1377年)十月,朱元璋提升胡惟庸做左丞相,让汪广洋做右丞相去牵制。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月,朱元璋命礼部定奏章式样,禁天下奏事给丞相所管的中书省。洪武十二年(1379年)七月,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在临清练兵地被逮捕回南京。其中,陆仲亨与胡惟庸的关系密切。

016-01

▲朱元璋画像

这些迹象说明朱元璋在中书省问题上将有重大行动。这时,发生一件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骑马横冲,跌落下马,被过路马车轧死的事。胡惟庸不由分说把马车夫捉住,擅自杀了。朱元璋见他如此专横,甚为生气,要他偿命。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戊午发生了占城(今越南南部)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大门口,让守门的宦官发现了,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一听,大怒,命令将胡惟庸和汪广洋抓起来,关进监狱,说他们蒙蔽欺君。二位丞相不愿承担罪责,认为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责任。朱元璋遂将礼部的官员也统统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才彻底明白皇上的意思,便纷起攻击胡惟庸擅权植党,祸乱朝廷。御史中丞涂节为了保命,揭发胡惟庸毒死刘基的事,并说当时汪广洋任左御史大夫,是知情人。朱元璋对这件事很敏感,若是把事情的真相暴露了,对自己不利,便横下一条心,要大开杀戒。他先是逼迫汪广洋自杀,然后采取刑讯逼供,让涂节编织了一个胡惟庸结党造反的口供,于是株连蔓引,许多人都被牵连进去。到次年(1380年)正月戊戌,将胡惟庸、涂节、御史大夫陈宁都给杀了,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将六部尚书的品级由三品升为二品,改组御史台与都督府。御史台改称察院,只保留监察御史,后来调整为都察院。都督府改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分别统管各地的卫所。

● 蓝玉党案

蓝玉党案是胡惟庸案的继续。蓝玉,凤阳定远人,英勇善战,深得朱元璋器重。但在其功高位显之时,蓝玉在四件事情上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一是不把朝廷命官和朝廷制度放在眼里,二是逼奸元王妃,三是说过燕王朱棣的坏话,四是权力欲过强。这最终导致了其杀身之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 告蓝玉谋逆,蓝玉下狱被杀。吏部尚书詹徽曾奉旨参与审讯。蓝玉不肯认罪,詹徽呵斥,要他从速招来,不要株连他人。蓝玉大呼:“徽即臣党。”于是,詹徽由执法官变成阶下囚。还有些士人,仅仅因为是蓝玉的家庭教师,或仅仅因为替蓝玉题画,也作为奸党被杀。当然,追究蓝党,主要的目标是勋臣。朱元璋颁《逆党录》,布告天下,有国公1、列侯13、伯2、都督10余人列名其中。被治罪的勋臣,许多与蓝共过事。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15000名。

016-01

▲锦衣卫印

通过胡、蓝党案,勋臣武臣被扫除殆尽。洪武年间封侯,也就在50人左右,两案即除去30多人。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氏家庭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平息新兴贵族地主集团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有必要进行反对勋臣的斗争。但杀人太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影响,也是他始料不及的。

● 空印案和郭桓案

洪武中期,曾发生两大事件,则完全是针对文职系统官员的。

首先是空印案。明朝的地方官员每年到户部送核钱粮、军需等事时,必备空白文书。采取这一办法,解决了地方官府的困难,但也确实产生欺瞒和不负责任的后果。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情况,下令严办,凡携带空白文书的衙门,主印者处死,佐贰官以下发戍边区。实际上,被杀的不止掌印官,稍有牵连者,就会被处死。

对滥杀官吏,太子朱标持有不同的看法。朱元璋要他复讯案犯,许多人被减罪免罪。朱元璋曾问御史袁凯,在这件事情上,他与太子谁对?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稍有不慎,便会有性命之虞。多亏袁凯聪慧,想出两句得体的话:“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朱元璋听了感到很舒服,依从朱标减免的要求。但细想起来,袁凯这人持议两端,过于圆滑,厌恶之心难免生出。为了保命,袁凯不得不佯装疯癫。

空印案风波未平,郭桓案又起。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户部右侍郎郭桓与北平布、按二司官员李彧、赵全德等人勾结贪污,朱元璋下令治六部左右侍郎以下京官及有关地方官员罪,死者达数万人。郭桓究竟如何与北平官吏行奸,很难说清。据朱元璋后来公布的材料看,郭桓贪污有两个数字。一个数字是有关浙西地区的,该地区秋粮应收450万石,郭桓等仅收60万石,收钞80万锭,折抵200万石;另有190万石未收,而令浙西各府出50万贯钞,“各分入己”。一个数字是关于全国的。郭桓盗卖三年来军卫积粮约700万石,如果加上其他各仓,以及各布政司伙同郭桓等所盗卖的仓粮,总数在2400万石。

即使按190万石或700万石来说,数字也是相当可观了。追论起赃物,只得说某亲朋好友家若干,某殷实富家有若干。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地主被牵连进去,抄家问罪,“中人之家多破产”。

● 文字狱

明初对用字的避讳很多,如不用“元”字,洪武元年改写成洪武原年。朱元璋过分看重字词的使用,在更多的情况下,不是出于礼仪的规定,而是出于他本人的特殊心理。有人因用了他所忌讳的字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种情况叫“文字狱”。

文字狱的残忍,不仅“千古所未有”,其荒谬绝伦之处,已到匪夷所思之境地。凡上奏表中有“作则垂宪”“垂子孙而作则”“仪则天下”“建中作则”“圣德作则”等辞者皆被杀,因为“则”音若“贼”,朱元璋有心病故以为是讽刺他曾为贼。另外的如:“睿性生知”“天下有道”,被解释“生”为“僧”,“道”为“盗”;“藻饰太平”被解为“早失太平”,皆处斩。杭州教授上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话,太祖“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 发也,则字音近贼’,遂斩之”。有位远方僧说来自“殊域”,太祖认为“殊”分开为“歹朱”,也被砍头!尚有以言语得祸者。太祖微服出访,有个老妪称皇帝为“老头儿”,结果那一带的居民都被抄家。有人绘一大脚女怀中抱一西瓜,贴在墙上。因朱元璋常自称“淮西布衣”,马皇后是天足,故被释污辱皇后为淮西大脚,搜主绘者不得,屠其街坊。

016-01

▲品古图轴(明 尤求)

文字狱是朱元璋在思想统治上走向极端的产物,特别集中地表现出朱元璋的多疑性格和复杂心理。

● 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考试,是开科以来第六届。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吉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官,于会试考生中选取中第的51人,都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士人。正试中,定闽县陈 、吉安尹昌隆、会稽(今浙江绍兴)刘谔为一甲。北方诸生,大概还有那些落第的南方诸生议论纷纷,齐声说:刘三吾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取士有私,偏向同乡。朱元璋命翰林院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12人复阅落第试卷,每人10份,取文理优异者,但选中的试卷又很不理想。有人宣称:刘三吾勾结张信等人,故意挑选不好的试卷进呈。朱元璋怒,兴狱治罪:刘三吾年老,被谪戍,张信、白信蹈论死;陈 不得入翰林院,授礼宾司仪署丞,并且终因此案被杀。朱元璋亲自阅卷,取中61人,六月廷试,以韩克勤、王恕、焦胜为第一甲。

这科会试两次张榜,一次在三月,一次在六月,一次中第的都是南士,另一次中第的都是北人,故称“春夏榜”,又称“南北榜”。

后来,出现了按南、北比例取士的趋势。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以10分为率,南人取6,北人取4。再后,又分为南、北、中卷,北卷包括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南直隶的凤阳、庐州2府和滁州、徐州、和州3州;南卷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及南直隶除凤阳等2府3州以外的地区。以百人为率,规定南卷取55名,中卷取10名,北卷取35名。这是宣宗宣德年(1426—1435年)以后的事情了。划分地区规定取士比例,使朱元璋取天下士的思想得以制度化。

016-01

▲白瓷仕人像(明) QYGaDO+akKzkVnYMgkDKhxbMf0csRdq9NmqHJkIzVgjUhndQGgHM3Rux1w48CK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