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的统治

当中原大地群雄争霸、混战不已的时候,长江以南江东地区也有一股势力正在不断壮大,那就是孙氏父子。

孙坚(156—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自称是春秋兵法家孙武的后代。黄巾起义时,孙坚见天下大乱,便率领乡里少年和招募的兵丁1000多人,参加镇压起义军,因军功后累升官至长沙太守,并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势力不断壮大。后投靠袁术,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初平三年(192年),袁术同刘表争夺荆州时,孙坚为先锋,连败刘表大将黄祖。在围攻襄阳时,被黄祖的士兵暗箭射死,年仅三十七岁。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年仅十七岁的孙策继承父亲的遗志,来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孙策(176—200年),字伯符,人长得英俊,并且才华横溢。他率领父亲的旧部,继续投靠袁术。

袁术虽然很赏识孙策的才华,但袁术对孙策并不重用,他所重用的只是他的故吏,使年轻的孙策才华无处施展。

公元194年,扬州刺史刘繇率兵攻打袁术所置的丹阳太守吴景。孙策借机向袁术请命,攻打刘繇。

▲天发神谶碑(三国吴)

袁术放虎归山,孙策如鱼得水。孙策出寿春时只有千余人马,他沿途招募军队,由于纪律严明,行至历阳(今安徽和县),已拥众五六千人。这时周瑜领兵来迎,孙策力量更为壮大,开始向东南进军,攻击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东莱人,汉宗室后代,兖州刺史刘岱之弟。刘繇任扬州刺史,遭到袁术的逼迫,治所寿春被袁术占领。刘繇就攻占曲阿(今江苏丹阳),赶走袁术任命的太守吴景。刘繇同郡太史慈来投奔他,太史慈出身寒微,虽勇猛有才,但不被重用。刘繇迂腐,不用人才,军队又缺乏训练,因此战斗力不强。而孙策作战英勇,“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又善识人用人。刘繇哪是孙策对手,手下大将张英、樊能战死,太史慈投了孙策,刘繇只好弃军而逃。孙策很快占据了曲阿,夺了丹阳郡,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当时江东各地,豪强林立,地方宗族部伍,各不统属,主要有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以及地方豪强如乌程邹他、钱铜,吴郡严白虎,前合浦太守王晟及自称吴郡太守驻屯海西的陈瑀等。孙策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策略,首先扫荡地方豪强,即先打小敌邹他、钱铜、王晟等,然后拔掉严白虎、陈瑀。三四年间,东灭吴郡太守许贡,降服会稽太守王朗、豫章太守华歆,聚众3万余人,将领除孙坚旧部程普、黄盖、韩当外,又收集了周瑜、蒋钦、周泰、董袭、凌操等人。谋士有张昭、张纮、秦松等,俨然大家气象。

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都许昌,袁术却在淮南自称皇帝。孙策写信给袁术决裂,上表献帝联络曹操。曹操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孙策讨袁,独力发展,智谋远略超过了父亲孙坚。

孙策为了获得江东人民的支持,他下令士兵不许抢劫百姓财物,扰乱民生。对刘繇部下实行宽大政策,既往不咎,来去自由,所以孙策军队很得人心。另外,孙策作战勇敢,在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敌军闻孙策无不心惊。经过几年的努力,孙策占据了会稽、丹阳、吴郡、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吉水东北)、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六郡之地,基本上控制了扬州地区。政治上也摆脱了袁术的控制,开始称霸江东。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打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用毒箭射死。孙策有勇有谋,又善识人用人,他的早逝,是孙吴政权的重大损失。孙策临终,把印绶交给了十九岁的弟弟孙权。

孙权继位后,采取各种措施巩固了吴国的政权,为吴国在三国鼎立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

首先,孙权尊礼重臣,团结旧部。东吴将帅程普、吕范、朱然、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等人,都是孙策聚集留给孙权的宝贵财富。但孙权与旧将“未有君臣之固”,能否威众,将取决于他的措置是否得宜。张昭为文臣领袖,周瑜为武将之魁。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兄事周瑜,又以程普、吕范等为腹心将帅。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孙权可以共成大业,真心事奉。张、周心服,这就稳定了全军。

其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以鲁肃、诸葛瑾等为宾客,众士归附,人心悦服。

▲周瑜像

在孙权“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三国志·鲁肃传》)的推诚用人政策下,远近奇士,争相效命。使得孙吴人才济济,虽逊于曹魏,却远远超过了蜀汉。虞翻,曹操征之不去。甘宁,蜀将,冒难来投。由孙权举拔的文武大臣如银汉星光,灿烂夺目。顾雍、诸葛瑾、步骘、严畯、阚泽、薛综、士燮、鲁肃、吕蒙、周泰、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朱然、吕范、朱桓、陆逊、陆抗、吕岱、周鲂、钟离牧、潘濬、陆凯、胡综、陆绩、诸葛恪等,都得到了效命的机会,各尽其能。纵观江东才俊。近3/4为孙权所简拔。“蜀汉之义正,魏之势强,吴介其间,皆不敌也,而角立不相下;吴有人焉,足与诸葛颉颃,魏得士虽多,无有及之者也。”

孙权治国,除上述用人之策外,还有另外两项基本国策:一是扶植部曲,二是镇抚山越。这里先说扶植部曲,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抚纳豪强,扩大立国基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当此时,“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地方豪强组织的私兵部曲,遍地林立。要站稳脚跟,须取得地方豪强的支持。在战乱之中,江东大族也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孙氏势力在江东的迅速发展成了他们的理想人物。此外江北外籍部曲希望在江东建立根基,一方面竭诚拥护孙氏,另一方面也希望与江东土著豪强和平共处。孙氏一方面要保护土著豪强,一方面要发展外来部曲在江东立足,扩大统治基础,这样扶植部曲就成为必然的施政措施了。

为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江东大族与江北世族、孙氏部曲联合起来组成了江东政权,外御强敌,内抚山越。

其二,授兵奉邑制与复客制。授兵、奉邑、复客是孙吴部曲领兵制的三个环节,这是新形势下的宗族领主制。孙权统事,命张昭与孙邵、膝胤、郑礼等人,“采周、汉,撰定朝仪”。周代分封诸侯,汉代中央集权郡县制。江东林立的豪强宗部,是事实上半割据状态的封建部曲,宗主与部曲之间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孙权承认这一现实,给予诸将授兵、奉邑、赐复客,既不同于周代的分封,又不是汉代的中央集权,是杂糅周汉制度的混合体,故名之宗族领主制。这也可以说是孙氏政权结纳豪右在政治经济上的一种分利。

其三,联姻结缘。授兵制、奉邑制、复客制,在政治经济上保护了豪右的利益,孙权认为还不够,还在思想感情上建立密切的关系,就是用联姻手段来巩固世族的联盟。这种以婚姻关系的拉拢,用血缘为纽带,有力地把江东、江北、皇权之间的利益与关系焊接起来,有利于孙吴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世家部曲势力的发展。江南世族发展方兴未艾,江东大族也可以说是在孙权扶植下才壮大起来的。孙氏政权施行的封授领兵制度,使江南部曲人数迅速膨胀,发展成为一个且耕且战的兵户阶层,为两晋南北朝江南世族庄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谷朗碑(三国吴)

镇抚山越,是一个民族政策问题。孙吴全盛时据有荆、扬、交三州之地。少数民族,荆州西部有武陵蛮,交州有南越,扬州有山越。武陵蛮和南越处在孙吴的边远地区,山越处在腹心地带,即孙吴统治中心扬州。山越遍布于扬州各郡山岭地区,人口居扬州之半,因此,山越割据,成为孙权的心腹大患,又欲驱略其民补兵垦田,所以自始至终贯彻了一条强征压服的路线,而不是招抚。高压征服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其一,分割郡县。孙吴不断设置新郡,目的就是“立郡县以镇山越”。分割郡县,用能征惯战的高级将领担任郡守县令,将山越分割征讨。

其二,分部诸将镇抚。孙权趁北方多事之秋,于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集中全力镇抚山越,能征惯战之将下到郡县做太守、县令,分别负责剿抚。孙吴征讨山越,斩杀2万余人,俘获、诱纳的强者,被编作部曲为兵的有十五六万人。以一兵一户计,山越人被编为兵户的前后有10余万户。诸将征讨所得,孙权就承认征讨者据为部曲。

其三,围困山越,驱赶下山。孙吴镇抚山越采取高压政策,前期与后期手段略有不同。前期以贺齐为代表,主要用驱赶、杀掳的办法,“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后期以诸葛恪为代表,主要用围困、招诱,威恩并施的办法,驱赶山越人下山。

孙吴的高压掠夺政策,给山越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激起山越人民不断反抗。他们凭借深山险阻,经常揭竿而起,攻没郡县,杀掠官吏豪强。但另一方面,孙吴的民族政策将汉人越人强制统一编户给大融合奠定了政治基础。山越人从山上被驱赶到平地,宣告了他们原先分散、闭塞、隔绝于世、老死林莽这一落后保守生活习俗的结束,客观上有利于山越民族的进步、进化。山越人强者为兵,弱者补户,使社会组织与汉族一体化,十分有利于语言习俗的交流,不仅加速了民族融合,而且两族混一杂居,有利于生产技术交流,共同推进了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CVktih1vgb7gfIT0lN7Gy2grfBo806cnvG24UUyVOGmf32wHAc9lrmAi+oWZ8Y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