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结成巩固的联盟,挫败了曹操向南推进。曹操也认识到北方不具备一举征服南方的力量,于是掉转矛头肃清北方边远的割据势力。当时辽东有公孙康集团,地处偏远,斩二袁首级敬献,表示臣服,曹操把他放过一边。关西马腾、韩遂集团,力量强大,关中形势居高临下,又是进兵汉中、益州的通道,这是必须扫除的。曹操取关陇,南下汉中,窥视益州,可以对孙权联盟集团取战略迂回包围之势;孙刘联盟集团,也把战略目标指向西方,夺取益州全据长江,成南北对峙。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后,孙刘集团指向益州,曹操指向关陇,双方都向西推进,看谁能抢先占领战略要地,形成时间的赛跑。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为了稳固后方,他以汉献帝名义征召马腾入许都,表为卫尉,以马腾之子马超统其众,拜偏将军。公元211年春,曹操进兵关中,声言讨伐汉中张鲁。讨汉中,要经过关中,韩马就范,则是曹操效法晋献公伐虢灭虞之计,如果韩马不借道则是公开反叛朝廷,曹操就可以明正讨伐了。韩马集团没有远略,虽然只是乘乱割据的地方军阀,但面临生存抉择,自然不允许曹操兵临关中。韩遂、马超集合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杨秋、李堪、成宜、张横、梁兴、马玩等10部人马集结潼关,拦阻曹操入关。曹操派曹仁督军西征,兵临潼关坚壁不出战。七月,曹操亲临前线。八月,曹军与关西兵在潼关夹关对阵。曹操抓住马超急于求战的心理,故意设置疑兵,摆出决战姿态,暗中用舟船在渭水搭浮桥,出敌不意,夜间渡河,结阵于渭南。马超得知曹军渡河,亲自领兵偷营,曹操早有防备,设伏袭击,大败马超。九月,曹军全部渡过渭水,在渭南逼近韩马联军。

▲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图

韩遂、马超集重兵于第一线,阻击不成,速战不得,连吃败仗,深知不是曹操对手,重兵集结,后防空虚,于是向曹操提出割地求和的要求。曹操采纳了贾诩的离间计,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二人心生疑隙。这时曹操突然发起总攻。由于韩遂、马超有了隔阂,互相防范,不能并兵形成拳头作战,结果被打得大败。成宜、李堪等被杀,马超、韩遂逃奔凉州,关中大部被曹操占领。这一仗便是曹操有名的渭南大捷。

渭南大捷后,曹操留夏侯渊镇守关中,大军撤回。公元213年马超纠集羌、胡等部反攻关中,曾一度攻陷汉阳郡治所冀县(在今甘肃甘谷南),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韦康部下杨阜、姜叙起兵攻马超,夏侯渊、张郃率步骑来援,冀县城中吏民杀马超妻子,闭门不纳。马超四面受敌,走投无路,率残部投汉中张鲁去了。接着夏侯渊扫荡陇右残敌,又打败韩遂,韩遂逃入西平(今青海西宁),为部下所杀。公元214年,夏侯渊拔掉割据枹罕(今甘肃临夏)的一个小军阀宋建,自此关西为曹操平定。公元219年,盘踞河西四郡,即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的军事头目向曹操纳“质”。

公元220年,曹操卒,其子丕逼献帝退位,自称帝,建魏,用兵将河西四郡并曹魏版图。

赤壁之战后,大规模的战争已结束,但各政权之间小规模的冲突却接连不断。一直没有固定地盘的刘备乘胜攻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占据荆州南部。孙权为加强双方联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的南郡(今湖北江陵)借给刘备,并约定刘备夺取益州后,将此地归还,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而这也埋下了祸根,孙、刘之间围绕荆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备占据荆州后,自任荆州牧。但荆州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且战争已使荆州经济凋敝,难以长久立足。刘备急需把势力扩大到益州。益州刺史刘璋是汉宗室后代,软弱无能,统治无方,政权内部矛盾很大。一些官员希望找一个有作为的人,作为他们政治上的代表,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的代表张松和法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靠刘备的。他们私下将益州的地理形势和府库钱粮、人马兵器等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刘备,并给刘备绘制了益州详细的地图。他们二人返回益州,向刘璋大夸刘备的才能,准备伺机把刘备迎到益州。经过三年奋战,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了益州,领益州牧。

▲刘备

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派人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以夺得凉州后再还为借口,拒绝了。孙权欲出兵进攻刘备,刘备主动向孙权请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公元217年,孙、刘终因荆州之争而爆发战争,蜀名将关羽被杀,荆州完全被孙权夺取。

赤壁战后,孙权重点向西南的岭南地区(今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发展,消灭了岭南地区的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七郡的交州地区。同时,孙权还加强长江北岸防务,将都城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迁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并在通往巢湖的濡须水口夹水作坞,以控制从巢湖到长江的通道,北防曹操,进一步争夺淮南。

淮南这条防线对曹操来讲,也很重要。如果合肥(今安徽合肥)、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一线失守,自己将丧失淮南,退回到淮水以北去,所以必须固守。他在谯县(今安徽亳县)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并在淮南屯田,储备军粮。公元213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濡须口,结果无功而返。曹操怕孙权再骚扰滨江诸县,下令将淮南的老百姓迁往淮北,引起淮南老百姓的恐慌。结果江北庐江、九江等地10多万户百姓,渡江归服孙权,长江西面一带便空虚起来。公元214年,孙权又亲自率兵攻下曹操淮南重镇皖城(今安徽潜山)。曹操大怒,率军南征,屯兵合肥。不久,曹操率兵去争夺汉中,留张辽、乐进等守合肥。公元215年,孙权进攻合肥,战败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进攻淮南,在濡须大败孙权,孙权派使求和。曹操引军北还,留夏侯惇守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留周泰守濡须,双方在这里相持,两个政权在淮南地区的疆界划定。这样,曹魏国土西至陇西,东到大海,南至长江,北有幽州,成为三国中疆域最广的政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据有巴蜀之地。

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拥有荆、扬、交三州之地。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华夏大地在历经数年军阀混战后,暂时获得了局部的安定。

▲孙权 suRHHoJWOgNzrQm+C39h0QE6+cnDhmfEW21fZaiePNWpvS6zLmr/GWr/r4hk66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