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魏灭蜀

魏青龙二年(234年),蜀汉大规模的北伐战争结束后,魏、蜀两国内部的形势都发生急剧的变化。

▲姜维画像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以蒋琬辅攻。蒋琬,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县)人,是随刘备从荆州入蜀的大臣,是诸葛亮临终前指定的接班人。蒋琬以费祎为尚书令,作为副手。蒋琬和费祎执政后,采取对内休养生息、保国安民,对外通好孙吴的政策,基本上维持了蜀汉的安定局面,在军事方面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北伐战争。蒋琬也曾有过改用水军乘汉水东进进攻曹魏的打算,因为朝议所阻,没有出军。蒋琬执政的后几年,身患重病,由费祎担任大将军,掌管军政,当时蜀汉直接统兵的是姜维,姜维字伯约,是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原为曹魏天水郡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附蜀汉。姜维很有军事才能,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先封他为义将军,以后又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又迁为卫将军。正始七年(246年),蒋琬死,由费祎继之执政,费祎继续蒋琬的保国安民的政策。姜维自以为才武过人,了解陇西民情风俗,总想举兵北伐,每每受到费祎的裁抑,并且限制他的兵力,常给其兵不过万人。

▲持盾武士俑(北魏)

嘉平五年(253年),费祎在一次宴会上被魏国投降过来的郭循刺杀,军权落在姜维手中,于是姜维便开始对曹魏边境发动频繁的进攻。正元二年(255年),姜维率万人直趋狄道(今甘肃临洮),打败魏将陈泰,并包围魏将王经于狄道城。曹魏派邓艾与陈泰合力驰救狄道,打败姜维,姜维率军退驻钟提(今甘肃成县)。

次年正月,姜维进位大将军。七月,姜维又从祁山方面进军,因镇西将军胡济失期不至,在上邽段谷(今甘肃天水东南)又被邓艾打得大败,士卒星散,死亡很多,引起蜀汉人民的不满。蜀国当时载入户籍的有28万户,计男女94万口,而将士官吏就有14.2万,平均每两户就要负担一个官兵。同时汉主刘禅生性懦弱,自己又不理政事。甘露三年(258年),朝内大权逐渐被宦官黄皓把持,黄皓想以其亲信右大将军闫宇取代姜维,姜维危惧,便长期领兵居外,驻扎在沓中(今青海东南境)不敢回成都。

在曹魏方面,司马懿于正始十年(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事件,除掉了曹爽集团,控制了朝政。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废皇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接着又平定了王凌、毋丘俭的反叛。司马师死后,由司马昭执政,于甘露三年(258年)平定了诸葛诞的反叛,甘露五年(260年),又杀害曹髦,立曹奂为帝,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司马昭手中。两年后,司马昭召朝内大臣商议攻蜀汉,大臣们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主张出兵,司马昭对群臣说:“自寿春之乱平定以后,国家免役六年,修兵治甲,以备讨二虏,如今看来,吴地广而下湿,用兵较为困难,不如先取巴蜀,三年以后顺流而下,水陆齐进,可成灭虢取吴之势。现在算起来,蜀兵众不过9万,而防守成都及外围军队总计有不下4万,其余部队不过5万,如果派一军牵制姜维于沓中,使其不能东下,然后直指骆谷,从防卫薄弱的地方袭击汉中,以刘禅之暗劣,边城一旦攻破,人心必然震动,其亡可知。”司马昭又说服了不同意西征的邓艾,于是以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

姜维见魏调整兵力,有伐蜀的迹象,便上书刘禅请求派兵。这时专制朝政的黄皓信奉巫鬼,求神问卜,说魏军不会到来,其余大臣都不知情,刘禅听信了他的话,于是把姜维的建议搁置不理,仍沉湎于花天酒地之中。

▲陶马(北魏)

景元四年(263年)四月,司马昭令诸军大举伐蜀,以征西将军邓艾率3万人自狄道向沓中,以牵制姜维;以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3万,自祁山向阴平附近的桥头进攻,以断姜维的归路,以钟会另率一路,统10万大军分别从斜谷、子午谷等地进取汉中。

刘禅得悉魏军真的攻来了,才急忙派廖化领兵赶赴沓中援助姜维,派张翼、董厥等往阳关口协同防守。张翼、董厥至阴平后留驻月余,钟会所部已抵达汉中,派护军胡烈进攻阳关口,这时阳关口的守将是傅佥、蒋舒,蒋舒首先投降魏军,傅佥孤军迎战,战败身死,阳关口被攻克。

邓艾所部很快到达沓中,分三路进攻姜维。姜维听说汉中已失守,率兵撤退。这时诸葛绪的军队已屯居桥头,姜维迂回入北道,企图从后侧组织进攻,诸葛绪畏却,率军后退30里,姜维又乘机返回桥头。接着姜维又率军南撤,同北上的军队廖化、张翼、董厥所部会合,共同把守剑阁。

十月,邓艾军队也开至阴平,选其精锐,想同诸葛绪自江油(今四川江油东)攻取成都,诸葛绪不同意,引军同钟会部会合,钟会密告诸葛绪畏缩不前,将其押送回京,其军队全为钟会统领。

钟会军队在剑阁受阻,姜维恃险据守,钟会数攻不克,加上粮食供应困难,便想退兵。邓艾建议另辟途径,率军由阴平经江油,直捣洛城,然后出其不意南下成都。得到钟会的准许后,便率所部行700里无人之地,凿山开路,遇水作桥。山高谷深,道路艰险,邓艾以毛毡裹身,推转而下,将士攀木缘崖,向前推进。军至江油,蜀守将马邈开城投降,邓艾的军队迅速逼近涪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据守溶城,尚书郎黄崇劝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阻止邓艾军进入平原地带,诸葛瞻犹豫不进。邓艾军队迅速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往绵竹(今四川绵竹县),邓艾军乘胜进击,并且写信给诸葛瞻,劝其投降,诸葛瞻大怒,斩邓艾使者,于是双方展开激战,蜀军大败,诸葛瞻与黄崇临阵被杀,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也策马冒阵而死。

▲砖画出行图(魏晋)

绵竹攻破后,邓艾继续向成都推进。魏军突然来临,使蜀汉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城守不听调度,百姓纷纷外逃,不可禁止,刘禅匆忙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有的主张投奔孙吴,有的主张南奔南中,光禄大夫谯周则力劝投降曹魏,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竭力反对投降,主张背城一战,刘禅不听,刘谌跑到祖庙,在刘备灵位前大哭一场,先杀妻、子,然后自杀。

刘禅根据谯周的建议,派待中张绍捧玺绶向邓艾投降,又派太仆蒋显敕令姜维投降钟会。

姜维得悉诸葛瞻战败,不知朝中情况,遂引军入巴(今四川巴县境内),钟会尾追至涪城,派胡烈率部继续追击,姜维得到刘禅投降的敕令,便从东道与廖化、张翼、董厥一道投降钟会。蜀汉将士接到投降的命令后,都拔刀斫石,表示不满和愤慨。

不久,邓艾军队开至成都城北,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60余人,反绑着双手,让人抬着棺材,到邓艾军前投降,邓艾给他们松绑,烧毁棺材,以示接纳。邓艾知黄皓奸险,收缚黄皓,将要斩首,黄皓贿赂邓艾左右部属,保住了性命。

蜀汉灭亡后,邓艾在成都擅自处理军政大事,引起司马昭的疑虑,钟会和监军卫瓘又乘机密告邓艾要谋反,司马昭命令用槛车押送洛阳,途中被卫瓘杀害。

邓艾死后,钟会独统大军,与姜维密谋反叛。司马昭亲率10万大军屯长安,令贾充率兵入斜谷,钟会察觉司马昭对他已有防备,于是关押魏军将领,准备起事,引起士兵的反对,进攻钟会,钟会与姜维在混乱中被杀,邓艾、钟会的结局印证了发兵前刘蹇的预言,“破蜀必矣,而皆不还”。

刘禅被迁送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50人都封侯。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中为他表演蜀舞,在场的人都为之感伤,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之久年,况姜维邪?”过了几天,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昏庸到如此地步,国家怎么会不灭亡? L5M9mkpFqHehdRsaA4JL1H+9jhdB+7B/0f/VtXrPhDR6DIyvvtEXa1vXga2gqW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