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袁崇焕卫京师

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经过一番十分激烈的斗争,皇太极凭借手中兵权,夺得了后金汗位。他上台之后,雄心勃勃,决意继承父志。为入主中原,他整顿内部,强化汗权,稳固后方,东败朝鲜,西抚蒙古,积极准备对明战争。崇祯二年(1629年),关外大旱,女真地区“人无衣食”,依附于后金的漠南蒙古诸部,粮食无资,人俱相食。后金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夺取明统,联合科尔沁等蒙古部,破墙入塞,南犯京师。

016-01

袁崇焕画像

十一月十六日,皇太极亲率大军伐明,以蒙古部为先导,统兵西进。十二月四日,八旗兵至喀喇沁的青城(今喀喇河套)。八日,皇太极决定兵分东西两路前进:东路由阿巴秦、阿济格左翼四旗兵及左翼蒙古诸贝勒兵,从龙井关攻入;西路由济尔哈郎、岳托率右翼四旗兵及右翼蒙古诸贝勒兵,从大安口攻入,两路至遵化城汇合。次日凌晨,八旗兵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龙井关和大安口,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两关双破。自大安口以东,喜峰口以西,仅仅三日,尽为八旗兵所占。皇太极率军直指遵化。十五日,八旗兵两路会师并包围遵化城。京师戒严。不久,遵化城攻陷,八旗兵向北京方面进发,直逼京东门户通州。袁崇焕得知皇太极进攻遵化,决心“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堵塞八旗兵西向京师之路。他在从宁远往山海关的途中,急命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统部骑兵急援遵化,自己率辽兵昼夜兼程,提前三天赶到通州,同八旗兵对峙。皇太极见袁崇焕不意骤至,宵夜驰驱西犯京师。袁崇焕也率辽兵直奔京师,赶在后金军之前,列阵于广渠门外,严阵以待。

十二月二十日,八旗兵抵达北京城下,“烽火遍近郊”。崇祯帝急命大同总督、宣府总督、应天、陕西、凤阳、郧阳、浙江各省巡抚俱“勤王入卫”,但均未按时抵京,京师一片慌乱。北京城门紧闭,重兵屯驻。这场激烈的北京保卫战主要在德胜门、广渠门和永定门等处展开。

德胜门之战。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三日,宣府总兵官侯世禄和大同总兵官满桂奉崇祯帝之诏,以援兵守卫德胜门。崇祯帝曾赐满桂“玉带、貂裘、封东平侯”。皇太极亲率右翼四旗及蒙古兵进攻德胜门守军。皇太极先命满族兵发炮火袭击德胜门,接着命蒙古兵及正红旗军正面冲击,正黄旗军从旁冲杀,一齐向德胜门合攻。满桂兵在城下奋勇搏斗,力阻敌军,不能前进一步。不久,侯世禄军不支,被敌军冲散,死伤惨重。城墙上的明军发炮轰击满族兵,但炮弹落入两军交战的人群中,敌人死伤甚重,满桂兵也误伤不少。满桂负伤,开德胜门瓮城,满桂带余兵继续死守城门。

广渠门之战。一月三日,当德胜门激战的同时,袁崇焕督师、祖大寿总兵官正在广渠门迎击着后金军的进犯。皇太极派多尔衮、多铎、豪格、阿济格、阿巴泰、莽尔古泰等贝勒,率领八旗兵精锐数万人,命恩格德尔、莽果尔岱等亲领蒙铁骑数万人,向明军在广渠门的守军扑来。先是,袁崇焕命祖大寿在广渠门之南,王承胤在北,自率9000骑兵在西,形成三角鼎立之势,依险设伏,严阵以待。八旗兵的前锋部队先向南直攻祖大寿阵地,祖大寿率军奋力抵抗,使敌军前锋受挫。敌军向北直攻王承胤军,也未能奏效。接着,向西冲杀袁崇焕阵地。袁崇焕身先士卒,冲在阵前,与敌军搏斗,马颈相交,奋不顾身。阿济格贝勒受箭伤,所乘之马创死;阿巴泰贝勒中伏受挫。八旗兵溃败混乱,明军乘胜追杀,一直追到运河边,八旗兵“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终于溃不成军,狼狈遁去。京师军民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广渠门大捷。

永定门之战。明总兵官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满桂等,率领四万骑兵守卫永定门,四方结栅,四面列枪炮,严阵待击。一月二十九日,满旗八旗兵摇旗呐喊,杀声震天,毁栅而来,明军死守阵地,奋力拼杀。八旗兵伤亡极重,明军牺牲亦不少。总兵官虽然有的被俘,有的阵亡,但永定门还是被明军控制着。

广渠门、德胜门和永定门之战,八旗兵不能越池破城,反而弃马丢尸,溃不成军,尤其在广渠门外,遭到袁崇焕等明朝将士的沉重打击,损失更加惨重;时明廷“勤王之兵,先后至者二十万”;皇太极劳师远犯,久暴兵旅,地冻天寒,粮草匮乏。所以八旗兵久攻北京不下,只好饱掠京畿,退兵出关。

北京保卫战胜利了。袁崇焕为保卫北京立下殊勋,却遭到阉党的诬陷和皇太极的反间计,一月十三日,崇祯帝下诏将其入狱。同年九月二十二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磔于西市。“崇焕无罪,天下冤之”。他的仆人佘义士冒着风险将其尸骨葬于广渠门内广东旧义园。后人为了纪念他,树碑建祠。他的忠贞爱国之心,坚毅的民族气节,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将世世代代留在后人的心中。 mPUIruTsCbULkOJ3uP/LBsFvgIJDbkIel681qgrpHQMf42Gbq4l2IYW7aLIBEe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