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 r e f a c e

笔算是当下“最流行”的计算方法。说“流行”也许不太合适,但是多数学校颇为重视教学的形式,几乎每个学校的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列竖式计算,并将计算的过程详细地写在作业本上,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用直尺画线。

的确,笔算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认识计算的“结构”,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们解题的思路。但是,心算的功能是否被过于轻视了呢?

令人心痛的是,如今的课堂上很少涉及心算教学。其实之前心算也曾被大力推广,最近我翻阅小学时代的儿童书时便发现上面非常鼓励孩子们使用“印度式算法”等心算方法来计算“55×55”。

可见,虽然我们曾将这些快速计算的“诀窍”奉若瑰宝,但我们那时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魅力。

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复兴心算的时候。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帮助人们了解心算的魅力。

为帮助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帮助家长们找到辅导孩子数学的有效方法,帮助日常需要与数字打交道的人更轻松地进行四则运算,我编写了这本《10倍速心算——写给中小学生的56个心算技巧》。

从“机械刻板按部就班的笔算”变为“解读深层原理快速得出答案的心算”。这就是我的目标!

我在辅导班教课的时候,见过许多所谓聪明的和不聪明的 孩子。

我发现这些孩子之间最明显,甚至可以说最极端的区别之一便在于他们是否会心算。

在脑中迅速计算,看透数字背后的构成。这种技能即为心算。

只掌握了笔算,而未掌握心算的所谓不聪明的孩子,他们往往只会机械套用老师所教授的步骤,而没有激活自身的数学应用 能力。

例如,在计算类似79+146的题目时,只会笔算的孩子是这样解题的:

即,将个位数的9和6对齐相加得15,将5写在最右下角的位置,再将1进一位写于左上。然后将十位数的7、4和1相加得12,同样将2写在右下角的位置,将1进一位写于左上。最后将百位数的1和1相加得2,从而得出答案225。

那么,心算该怎么做呢?

比如先关注7和14,计算70+140得210。接下来迅速计算9+6得15,这样二者再相加就得到了225的答案。

更或者将79理解为80-1(看透数字的构成),先计算146+80得226,再将226-1,从而迅速得出225的答案。

换句话说,笔算派会将每一位数都运算三次,记下结果,一步步得出答案。而心算派则会努力看透数字的构成(运用十进制、交换、结合率等),进而迅速地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答案(如果会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法解题,也有利于检查答案)。

读到这里,您是更赞同笔算,还是更赞同心算?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笔算也自有其意义。首先它是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通用的标准解法,所以在初级阶段,让孩子进行笔算训练并非坏事。又或者说,如果学生连笔算都无法掌握,也是一件十分令人困扰的事。

但是,如果想在算术上有更大的突破,心算是必不可少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① 笔算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单纯模仿完成的被动式学习。相较之下,心算则需要学生主动探索数字、计算等的关系,在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可以更深地了解到数字的构成,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字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奥秘的兴趣。

② 心算需要在脑中完成一系列数字、图像的操作,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洞察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③ 心算的速度是笔算无法匹敌的。学生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其他复杂的概念,遇到难题时也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知识难点(而只会笔算的孩子会在计算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将思维集中在教师最想教授的知识点上。一半脑力都集中于计算,自然没有更多精力再去思考别的 东西)。

以上三点便是我们必须掌握心算的理由。

我认为,学习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教师主导教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范本,学生模仿习得,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若想更好地学习,学生必须自己参与、思考、试错,直到掌握所有知识点。这是第二阶段。

由此可见,笔算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当进入第二阶段后,心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如此重要的心算为什么没有得到重视呢?

答案很简单。

相当一部分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算术学习,这些孩子得不到家长的督促,有些甚至都无法数到数字100。

但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是教师的使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只能在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即在“教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范本,让孩子不断模仿”上耗费大部分的时间。

教师要求学生写下过程,并不断重复模仿,把听到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检查每一个人的笔记,甚至为了确保全班进度无差别,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笔算,并且希望进一步学习心算的孩子,教师也会要求他们“不可以用心算答题”。

也就是说,虽然笔算和心算各属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用途、功能不同,但学校教育往往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实行统一教学,这使得教师的指导往往到第一阶段便结束了。

这种情况在辅导班教育中也可以见到。虽然辅导班不会硬性规定学生不能使用心算,但不论他们的水平是否已经超越第一阶段,教师在教应用题时都会要求学生“详细写下算式和过程、做好笔记”,并“画好线段和面积图”。

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哪些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呢?

必然是那些知识水平已经超越第一阶段,却被强制永远不能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的学生们。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计算”的定义:根据已知数目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也就是,将用符号连接起来的演算式化为简单的数字。

不过在本书中,“计算”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如解联立方程、求平面三角形面积等也在定义之内。

我将通过列举简单的例题,来帮助读者体验数字和演算的规则。而中考题中出现的那些复杂计算题,即“为了计算而计算”的试题则不会在本书中出现。

书中还收编了一些关于计算的拓展性问题,我会在这些高难度的计算题前打上☆号。

那么,就让我们快点进入正题,一起了解计算背后的奥秘,体会心算的魅力吧! hwQIHocWnV9YNVLTEyi4rdqhAvaRZkjuT9E9LKJ+UJNcOuLV6kjSzvBnfchbr4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