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遵循“指标体系—质量测度—提升路径”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一)研究基础

首先,在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逻辑框架以及研究创新和不足的基础上,本课题对国内外有关城市休闲化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城市休闲化发展实践,分析城市休闲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基本特征。

(二)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主要运用专家咨询、会议论证、数据论证等方法构建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经济与产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消费的宏观环境、产业结构以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从业人数等状况,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二,交通设施与安全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的交通环境,具体为城市内部客运量以及交通安全状况。交通设施的承载力和安全是城市居民开展休闲活动的前提,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提升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舒适度,是城市休闲化的基础性条件。第三,休闲服务与接待指标。主要包括城市提供的文化设施、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游客接待规模,这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内在驱动。第四,休闲空间与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城市绿化环境和城市获得的荣誉,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的室内休闲环境和户外休闲环境的舒适度,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第五,休闲生活与消费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拥有的家庭休闲设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这类指标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评价和考察

第一,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我国城市休闲化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了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分层水平和结构类型。

第二,运用泰尔指数法,准确描述与分析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和总体差异。

第三,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我国城市休闲化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性。第四,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尝试以国际化视野,比较东京、首尔、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6个城市休闲化水平,解读出我国大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从而为城市休闲化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这些研究可以分析归纳出本课题对质量研究的视角: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系统协调——国际比较。

(四)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提升路径

从综合水平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特征演变,从区域角度探索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空间分布规律,从耦合协调视角探究我国城市休闲化系统内外部的协调性,从国际比较探析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真实水平,这些内容可以归纳总结出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休闲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及提升方法。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以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质量测评、区域差异、国际比较等问题。具体来说,本课题将首先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对国内外城市休闲化发展现状、发展特征等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通过专家咨询、会议论证、数据论证等方法构建城市休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建立评价模型,评价与探讨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状况、区域发展差异、协调状况以及国际差距状况,从而识别出城市休闲化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或薄弱因素,最终提出促进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路径和对策。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根据各个部分研究对象、主题和内容的不同,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文献分析法。在分析城市休闲化的研究基础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在了解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剖析的方法来理解城市休闲化,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专家咨询法。在分析我国城市休闲化的指标体系时,本研究一方面参考借鉴了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采用专家意见法、会议论证法、数据论证法等来完善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图1-1 研究思路图

第三,综合评价法。在分析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时,本课题首先借鉴经典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式)构建基于多层次赋权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对城市休闲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其次,本课题借鉴信息理论中的熵指数概念即泰尔指数法来分析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再次,为考察城市休闲化内外部系统的协调状态,本课题借鉴了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城市休闲化内部和外部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衡量的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等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而使系统呈现出的协调的结构与状态;最后,本课题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中日新韩六个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经济与产业发展、交通设施与环境、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消费与生活等方面进行排名,全面比较评价不同城市的休闲化发展质量,从而探究六个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而优化国内城市休闲化发展的路径。

四、创新与贡献

(一)创新

第一,从理论研究角度讲,第一次提出了城市休闲化概念,并对概念、内涵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梳理与阐述。从国际经验看,城市休闲化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形态,尽管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有所涉及,但是总体上看,呈现比较碎片化的研究状态。本课题在比较充分地整理与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实际,对城市休闲化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分析了城市休闲化概念的内涵,并在划分与总结了国内外城市休闲化发展进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城市休闲化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二,建立了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质量测度模型。本课题在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会议论证和数据论证等方法,确立了包括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条件、内在驱动、重要载体和内容等五个维度在内的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基本确认了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厘清了影响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因素,以及形成区域发展差异化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解构并厘清城市休闲化发展结构与影响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系统协调——国际比较”的逻辑顺序,从而确保城市休闲化水平发现与质量测度分析范式的科学性,这对于促进我国城市休闲化健康持续发展以及降低区域差异化程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学术贡献

第一,城市休闲化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发展的一种形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休闲化时期。所谓城市休闲化,一般是指一个城市在人均GDP达到3 000~5 000美元阶段以后,就将进入一个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居民消费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发展时期,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

第二,城市休闲化过程揭示了城市发展基本价值诉求的变化特征,即由工业化时期突出以生产(制造)功能为核心的发展特征,向后工业化时期凸显以优化居民生活(生存)功能为核心的转变特征,顺应了当今社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由满足型向发展型转变。城市休闲化表明,居民用于休闲或与休闲相关的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休闲正在成为推动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当然,我国的城市休闲化,在层次上还属于较低的初级阶段,在特征上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在地域结构上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发展的格局。

第三,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发展差异显著,总体上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城市休闲化水平与质量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二是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空间分布与发展进程存在较明显的不均衡性。三是经济条件与休闲旅游接待服务业成为推动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两大优势因素。四是环境、交通成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两大短板,但近年来受到生态环境政策部署、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整体缓慢向好。五是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显著,但是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eLSoia6PUJtLVglJ1Xn2GkTlVX3UDEkNoqDDIIQztsg2mcnu74vGnJTAy1RbKT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