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5章

战争狂

Fighting Mad

战争过后,大流士更加怒形于色,他决心一定要铲除这些倔强的希腊人,因为他们居然反抗他这样强盛的波斯国家!他立即开始为下次进攻做准备。这回他决心组织世界上最强悍的陆军和海军战队,郑重发誓要消灭希腊。大流士用了很长的时间建立军队和筹备物资,可是一件突发事情让他即便发了誓言也没能执行自己的计划。你可以推测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去世了。

然而大流士的一个儿子薛西斯,有着与他父亲同样的战胜希腊人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他接管了父亲的筹备和计划。

不过希腊人也有着同样的信念,那就是战胜波斯,他们知道波斯会重整旗鼓杀回来,于是他们也同样进入了备战状态。

大流士之死

大流士墓

此时雅典的两个首要人物均希望自己能成为领袖,他们分别是地米斯托克利和阿里斯蒂德斯。你是否留心,希腊人的名字中有“斯”的十分多啊?

地米斯托克利催促雅典人准备齐全,等待和波斯的下一次战争,他尤其坚定地希望雅典人筹建一支舰队,因为波斯人拥有很多战舰,而他们却没有。

但是阿里斯蒂德斯并不认同地米斯托克利筹建战舰的计划,因为他觉得这项花费是没有价值的。

阿里斯蒂德斯素来英明公道,因此人们称他为“正义的阿里斯蒂德斯”。但是即便这样,仍然有些人希望可以撵走他,原因就是他们觉得阿里斯蒂德斯在筹建战舰这件事上的想法是错误的,因此地米斯托克利自然就是正确的。于是他们就期待着投陶片的流放日的来临,你是否能想起这是谁定的风俗?在前面的故事里我提到过,克利斯梯尼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投陶片的流放日制度。

投票日来临的时候,有个不会写字、同样不认识阿里斯蒂德斯的人凑巧请阿里斯蒂德斯帮他投票。当阿里斯蒂德斯询问他要写哪个人的名字时,那人答道:“阿里斯蒂德斯。”

阿里斯蒂德斯没有向对方透露自己是谁,仅仅问他:

“你为什么要把此人轰走呢?他做错了什么事吗?”

“噢,并非如此,”那人应答道,“他并非做了错事。”之后,他叹了口气说,“只不过我老听人说他公道公道的,我确实听腻了。”

阿里斯蒂德斯听见如此无理取闹的答案十分震惊,但是他仍然替这个人写了自己的姓名,最后合计票数,同意驱逐他的人是最多的,于是他被放逐出境了。

即使放逐阿里斯蒂德斯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此一来也是幸运的,因为这样地米斯托克利就可以达成自己的观点了,雅典人也能继续准备战争了。最后也证实,这是个十分正确的做法。

他们建立了三排桨战船队,并笼络了全希腊的城邦,人们意见一致,只要爆发战争,就全力抵挡。因为斯巴达是著名的战士之城,所以被选举为联军的首领。

在公元前490年发生的马拉松战役10年之后,强盛的波斯帝国又一次攻打希腊。这次,波斯联合了各个帝国的军队,战士的数量要多于上次的12万人,在那时,这样数量的军队已经是很大规模的了。

听闻这次,波斯军队的士兵由多于200万名的战士组成—200万人呢,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可问题来了,如何将士兵运送到希腊呢?不可以使用船只,因为最大的三排桨只能装下几百人罢了,假使全部用船运送—如此,你可以计算200万战士需要多少船只运到希腊吗?可能那时世上全部的船加在一起也不够。所以薛西斯决心让大家步行到达希腊,虽然路途遥远,可这是仅有的能绕过大海的办法,于是他们出发了。

波斯大军在出征的路上碰到一条海峡,形状类似宽广的河流,这恰巧是波斯大军的必经之路。那时海峡名为赫勒斯滂,如今依然存在,在地图上便可以找到,现在名为达达尼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上是没有桥的,因为它有1600米宽,而那时是没有如此长的桥的。 薛西斯 让战士将船连成一行,同时把木板铺在船上,建成一座桥,这样大军就可以在上边穿过海峡了。

他们刚刚把桥搭建好,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桥顿时毁于一旦。薛西斯很是震怒,他下令像鞭惩奴隶或者敌人一样鞭笞达达尼尔海峡的水,然后他下达命令再建造一座新的桥,这回水面安静正常,战士们平安、顺利地穿越了海峡。

薛西斯鞭笞大海

薛西斯是波斯帝国的皇帝。本来他的父亲大流士有许多孩子,但因他的母亲是大流士的王后,也是波斯国王的女儿,所以在所有的王子中,薛西斯身份最高贵,他的继位也最顺理成章。另外,薛西斯的死属于宫廷政变,据说他是被宰相谋杀而死。

据说如此壮大的薛西斯军队被分成了两行,并且连续七天不停歇地行走,所有人才穿越了海峡到达对面的海岸。薛西斯的战舰同时也沿着海岸紧随军队前行,最终他们全部到了希腊北面的高原。他的军队从希腊北面向下冲去,声势浩大地杀进了希腊的中心地带,长驱直入,好像世上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抵挡这样庞大的部队。 Abyk0Qv8nPLLf+/nqWGOyEajayWMCjpYL0avZZsxhZzU/nRU6nP8qaj+/dN17/Od



第26章

以一抗千

One Against A Thousand

波斯通往雅典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道,这条道路的一侧是崇山峻岭,另一侧是湍急的河流。这条小道就是德摩比利(Thermopylae)。德摩比利与热水瓶(Thermos)的前半部分类似,如果你注意到这一点,你就能够猜出这个词的意思了。实际上,德摩比利又叫温泉关,因为在这条连接波斯和希腊的天然通道附近有许多温泉。

希腊人认为最好将波斯入侵者拦截在温泉关,也就是以温泉关为桥头堡,阻止波斯军队入侵雅典。此地易守难攻,少数希腊士兵就可以抵挡众多的波斯人。

同时,希腊人决定派出自己的精英部队对付波斯人。这支部队由全希腊最骁勇善战的士兵组成,带领这支部队的是他们最勇猛的将军。这个决定在当时似乎是相当明智的。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列奥尼达在希腊语中意为“像头雄狮”)被推举为领导 温泉关战役 的将领。他带领7000名士兵前往温泉关,这7000名士兵的使命是抵挡200万波斯人的入侵!这7000名士兵当中有300名斯巴达战士,而斯巴达人从小就被教育永不投降、永不放弃。一位斯巴达母亲通常这样教育她的儿子:

温泉关战役

温泉关战役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战役中的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不愧为英雄的名号。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事迹写成了诗歌、传记等,并且根据这场战役拍成了电视片、电影,可见它的影响非常大。

“要么带着你的盾牌凯旋,要么就马革裹尸还。”

当薛西斯看到挡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居然是群少得可怜的士兵时,他感到非常好笑,就派使者去劝降。

你猜列奥尼达是如何回复他的呢?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斯巴达人会怎样回答他,简明扼要,直击要害,典型的拉可尼式说话风格。他简洁有力地说道:

“有种来抓我们!”

薛西斯没有其他选择了,他只能下令军队继续前进,与希腊人一决雌雄。

波斯人与希腊人鏖战了两天两夜,但是列奥尼达仍然牢牢地控制着这条要道,波斯人根本无法打通这个关口。

然而,不久有个懦弱的希腊士兵为了活命并得到薛西斯的奖赏做了可耻的叛徒,他将山上的一条秘密的小道泄露给了波斯人。这样,薛西斯带领军队绕过由希腊人把守的关口,从背后包抄列奥尼达及其所率部队。

第二天早上,列奥尼达知道了波斯人已经找到了秘道,正在从背后包抄他们。这时,他们还有机会逃离温泉关,列奥尼达下令想要逃走的人马上离开战场。而坚持留在战场的勇士都应明白,这场战争他们必败无疑,他们也将死在战场上。尽管如此,仍然有1000名战士决定与将军一起坚守阵地,其中就包括了所有的300名斯巴达勇士。他们声称:

“我们的使命就是坚守要道,无论发生何事,斯巴达人都将遵守命令,永不投降!”

萨拉米之战

于是,列奥尼达和他的1000名战士英勇奋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仅剩一名幸存者。

通往雅典的大门就这样被打开了,形势对于希腊人变得极为严峻,因为再也没有办法能够阻挡波斯人,他们踏着列奥尼达和他的勇士们的尸体入侵雅典了。

惶惶不安的雅典人匆忙赶去德尔斐神庙那里祈求神谕。

神的启示是,命中注定雅典城自身将被毁灭,它在劫难逃,不过雅典城的民众可以通过木墙逃过一劫。

这个答案与以往的任何神谕一样,含混不清,难以理解。但是,地米斯托克利说他明白这条神谕。你是否还记得,就是这个人全力促成希腊舰队的组建的?地米斯托克利告诉大家,神谕提到的所谓木墙就是这些船。

雅典人决定遵照神谕,听从地米斯托克利的安排,离开雅典城,躲避到停泊在离城不远的萨拉米海湾里的舰船上。

波斯军队拥入雅典城,发现它已经空了。于是,他们一把火烧了雅典城,这正和神谕所说的相符。接着,他们向萨拉米海湾挺进,雅典的战舰就停泊在那里。薛西斯登上一个能够俯瞰整个海湾的山顶,并在其上搭建了宝座,以便他能坐在那里观看强大的波斯战舰是如何摧毁一艘艘装满雅典人的、较小的希腊舰船的,就像坐在剧院的包厢里面观赏戏剧一样。

彼时,地米斯托克利领导着希腊舰队。希腊舰队被困在狭窄的海面上,和列奥尼达与他的战士们被困在温泉关的狭窄山谷里的处境类似。

看着类似于温泉关通道的萨拉米海湾,地米斯托克利突然灵机一动。他假装叛变,就像温泉关战役的那个叛徒一样向薛西斯献计,他成功地让薛西斯相信并采纳了他的计策,那就是:如果波斯舰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守在海湾的前头,另一部分则绕到海湾的另一头,就可以包抄希腊舰队,将其一网打尽了。

薛西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波斯舰队按照地米斯托克利所建议的那样行事。然而,微笑着坐在宝座上的薛西斯,很快就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惊喜”。战斗的结果与事先计划的恰好相反。当波斯舰队分成两部分之后,被夹在中间的希腊战舰就可以分别与两头的敌舰战斗,而狭窄的海湾则导致波斯战舰互相撞击,许多波斯战舰因此沉没。

波斯入侵者被彻底打败了,骄傲而得意扬扬的薛西斯带领着剩下的军队和战舰,匆忙从原路逃回了波斯。

这是波斯人最后一次尝试占领希腊这个小国。

假如地米斯托克利没有获得领导权,没有建立一支这样强大的舰队,那你想一下雅典和希腊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啊!

薛西斯坐在他的宝座上观看萨拉米战役 Abyk0Qv8nPLLf+/nqWGOyEajayWMCjpYL0avZZsxhZzU/nRU6nP8qaj+/dN17/Od



第27章

黄金时代

The Golden Age

当我们讲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时,我曾告诉过大家,不久你们也将听到黄金时代的故事。

那么,我们现在就聊聊关于黄金时代的那些事儿吧。黄金时代并非指这个时期人们都使用黄金制作的物品,也不是指这个时代的人们有大量金币。黄金时代指的是—嗯,我们还是先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吧,这样你就可以知道黄金时代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波斯人被彻底打败后,雅典人在胜利和喜悦的鼓舞下创造出了各种美好的事物。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的50年,也就是从公元前480年到前430年间,是希腊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它可能也是欧洲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雅典城被薛西斯的军队放火烧毁了,这件事放在当时来说似乎是非常不幸的,但情况并不全是这样。战争结束后,雅典人马上开始重新建设家园,并将雅典城重建成一座比以往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城市。

雅典这时候的领导人是 伯里克利 。他既不是国王,也非实权人士,而是一位颇具智慧的演说家和广受欢迎的群众领袖。凡是他认为好的做法,雅典人就会照做无误。他就像一位备受欢迎的足球队或者橄榄球队队长,在本身就是好球员的同时,还能带领其他队员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当时的雅典就像是他的球队,他将这支队伍训练得极为出色,所有的队员都是本位置上的优秀选手。有些市民成了杰出的艺术家,有些则是优秀的作家,还有一些成为伟大的“哲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被称为“哲人”吗?聪明、睿智、学富五车、热爱知识,具备这些品质的男女才可被称为“哲人”。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是雅典最有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家庭,却是平民领袖,一直主张维护平民的权利。人们非常爱戴他,甚至像尊重国王一样尊重他。他领导平民的那段时期,不仅是雅典的繁荣时期,也是整个希腊的鼎盛时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艺术家们建造了大量漂亮的房屋、剧院和寺庙,为希腊众神雕刻了精美绝伦的雕像,并将神像安置在城市的建筑上和城市的各个地方。

“哲人”则负责教民众如何变得聪明而善良。

作家们创作出大量优美动人的诗歌和戏剧。那时的戏剧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戏剧不同,那时的戏剧讲述的都是希腊众神的事情。

那时的剧院与今天的剧院也不一样。当时的剧院都是露天剧院,通常坐落在山丘的一侧,这样剧院巨大的看台就可以正对着舞台。剧院里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舞台布景。剧院没有使用奏乐乐队,而是采用合唱团为演出伴奏。演员们戴着面具来展示人物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想要表达滑稽可笑的角色时,就戴上咧着嘴笑的“滑稽”面具;想要表达悲伤情绪时,就戴上愁眉不展的“悲剧”面具。

也许你曾见过这种面具的图片,这种表达滑稽或者悲剧的面具现在有时也被用于装饰剧院。

雅典城是以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雅典娜被认为是雅典城的守护女神。因此,雅典人认为应当特地为雅典娜建造一座庙宇。于是,他们为她在阿克罗波利斯山顶建造了一座神庙。人们出于对雅典娜的尊崇,给这座神庙取名为帕提侬。“帕提侬”在希腊语里面的意思是“少女”,而少女也是人们对雅典娜的众多尊称之一。

悲剧面具和滑稽面具

有的人认为帕提侬神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尽管现在我们从照片中看到它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了。帕提侬神庙的中心坐落着一座巨大的雅典娜雕像,它是用黄金和象牙制成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菲狄亚斯的雕塑家。据说,这座雕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雕像,正如帕提侬神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一样。不过,现在这座雕像已经消失不见了,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种说法是,雕像上的黄金和象牙引来了盗贼,盗贼将这些黄金和象牙一块块地搬走了。

帕提侬神庙

菲狄亚斯还制作了许多雕塑,安放在神庙的外面,但是这些雕塑中的绝大部分现在已经被搬走了,有的陈列在博物馆里,有的已经遗失了,还有的被毁坏了。

雅典娜神像和帕提侬神庙里的其他塑像使得菲狄亚斯声名大振。人们慕名而来,请他雕刻众神之父宙斯的雕像,这座雕像后来被安放在奥林匹亚山上,那里就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地方。这座宙斯神像要比雅典娜神像更为精致,它非常壮观,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还记得埃及金字塔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也分别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吧?有意思的是,这三个世界奇迹各自位于不同的大陆上。你知道它们哪个在非洲、哪个在亚洲、哪个在欧洲吗?

人们称菲狄亚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刻家,但他做了一件被希腊人认为罪无可恕的事情。不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件事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错。但当时人们的是非观念与现代人大不相同。这件事就是:菲狄亚斯在雕刻雅典娜神像手持的盾牌时,在上面雕刻上了自己和朋友伯里克利的头像。那只是盾牌上的一小块点缀而已,不仔细看的话,人们几乎认不出来。但是,在当时希腊人的认知里,将人类的形象雕刻在一座女神像上面是对神的严重冒犯。雅典人发现这件事后,就把菲狄亚斯投入了监狱,并囚禁至死。

希腊人习惯于在建筑中采用各式各样的圆柱,现在的一些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也经常会使用这类圆柱。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各种圆柱的特点,看看你可以找出多少。

帕提侬神庙里使用的圆柱属于多利克式圆柱。

圆柱的顶部叫作柱头,多利克式圆柱的柱头像一个盖着正方体的碟子。这种圆柱的底部没有台基,而是直接建造在地面上。多利克柱式简洁平滑、刚劲雄健,因此又被称为男性柱。

第二种柱式是爱奥尼克式。

爱奥尼克柱式的柱顶有个方形的顶板,在顶板的下面有一些涡卷装饰。与多利克柱式不同,爱奥尼克柱式有台基。

这种柱式比多利克柱式更加纤细秀美、装饰精巧,所以被认为是女性柱。

第三种柱式是科林斯柱式。

这种柱式的特点是比上述两种圆柱都要高,而且装饰更为华丽复杂。据说,这种柱式的首创者是因为偶然看见一个小孩儿的坟墓上摆放着的装满玩具的篮子,从而产生了灵感,创造出了这种柱式。那个篮子上盖着一块板子,由于篮子放在一棵毛茛上,毛茛的茎叶越长越多,但是篮子上覆盖的板子又使得茎叶无法向中间生长,只能围着篮子生长。因此,这个篮子看上去非常美丽。于是,建筑师就想到用这种花篮做圆柱的柱头肯定很漂亮,于是他就这样做出了花篮一样的柱头。

我曾经让几个男孩儿试试看,谁能在周围找到最多这些类型的圆柱。第二天,一个男孩儿告诉我,他看到了两根爱奥尼克式圆柱,就在他家房子的两边分别矗立着。第二个男孩儿则告诉我,他在一家银行见到了10根多利克式柱子。但是第三个男孩儿则宣称他见到了138根科林斯式柱子。

我就问他:“你究竟是在哪里看到这么多柱子的?”

他回答我说:“我把从我家到学校的路上见到的柱子都数了一遍,而且发现它们都属于科林斯柱式。”

伯里克利有一个朋友叫作 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用希腊文写了西方历史上的第一部史书,所以希罗多德被誉为“历史之父”。如果你将来要学习希腊语的话,你可能会读到希罗多德的这本希腊历史书。毫无疑问,那个时代可以记载下来的历史很少。在他写这本史书的时候,现在我们知道的一些过去的事情都还未发生呢。他在书中记述了埃及和古代一些其他地方的事情。他记述的一些地方距希腊非常遥远,大多数当时的希腊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到过。例如,其中有个地方叫库施,它位于非洲,在埃及的南边。希罗多德所著的史书主要记述了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段历史。

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作家,在一次政变中遭到流放,流放期间他游历了古埃及、阿斯旺、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并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历史》。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

当时,每过一段时期就会暴发一场恐怖的传染病,也就是瘟疫。每当瘟疫暴发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染上疾病,然后死去。因为当时的医生几乎对瘟疫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病人。伯里克利亲自照顾病人,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但是最终他也不幸受到传染,亡故了。这场瘟疫就是黄金时代的终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也称这个时代为伯里克利时代。 Abyk0Qv8nPLLf+/nqWGOyEajayWMCjpYL0avZZsxhZzU/nRU6nP8qaj+/dN17/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