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课 渴望中诞生希望

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同学们画出上帝的形象。作业收上来后,每个同学画得都不错,但有一幅画却令老师大为吃惊。这是一个黑人孩子的作品,他将上帝画得和自己一样:黑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一个黑人上帝。而其他孩子画的上帝都是金发碧眼,就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画像上的一样。

谁也不能说这个黑人孩子画得不好,亵渎了上帝,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神,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崇拜心中的“神”,这反映出了人的心智状况。

问一个印度人什么是神,他会向你描述一位显赫部落的神武酋长。火君、河伯以及诸如此类则是异教心中的神。

有人会说,我不信神,我没有宗教信仰,你的那套理论不适合我。其实不然,我们为自己雕刻了“财富”、“权力”、“时尚”、“习俗”、“传统”等偶像,我们“拜倒”在它们面前,崇拜它们。我们把全部意念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它们也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得以具体化。

所谓“蛮族”的人们为自己的神“雕刻偶像”,然后向它屈身跪拜,对于他们中少数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们不过是把这些偶像当做一个精神支点,一个可视化的外在形象,用来寄托自己的灵魂。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因果相循,明白表象不过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就不会错把表象当成现实,你将关注一切的“因”,而不会只在乎“果”。因为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1  最高级的行为模式在本质和属性上都处于更高的地位,因此必然决定着一切环境、面貌以及与它联系的万事万物。人类可以“支配万物”的支配权是建立在精神基础之上的。思想是一种活动,它掌管着其属下的一切行为模式。

2  我们靠口、眼、鼻、耳去感知这个世界,我们习惯于透过五官去看待宇宙,我们的人、神观念也正是源于这些经验,但真正的观念只有通过精神洞察力才能获得。这种洞察力需要有精神振动的加速,并且只有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全力、持久地集中精神意念,才能够获得这种洞察力。精神力量的振动是最纯粹的,因而也是现有力量中最强大的。

3  学习科学需要成年累月精神集中,并要掌握其中的原理,伟大的发现都是持久观察的结果。持续的意念集中意味着思想不间断的、平衡连贯的流动,需要在一个持久、有序、稳固、坚韧的体系下才能完成。

4  一个好的演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他能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忘掉自己的身份,而让自己与所扮演的角色完合一,并用真实的表演来打动观众的心。似乎有一种看法,认为集中意念需要的是努力去做什么,但这却是误解,事实恰好相反。

5  完全沉浸在你的思想中,沉迷于你所关注的主题,以至于忘却其他一切的不相关的事情。如此集中意念会引发直觉的感知以及直接的洞察力,让你能看透你所关注的客体的本质,揭示其中的奥秘。

6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磁铁,而求知的渴望就是不可抗拒的磁力,吸引住知识和智慧,并让它们为我所用,一切知识都是这样集中意念的结果。

7  渴望大多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渴望能够激发心灵的能力,使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渴望,加上意念的集中,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一切秘密。

8  意念的集中能够激发潜意识的理念,并引导它行动的方向,驱使它实现我们的意图。集中意念的实践,包括对物质、精神和身体的控制。仅凭一时的热情没有任何价值,想要实现目标,必须有极大的自信才成。

9  自然界中的一切,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身体的,一切意识模式都必须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因此,控制因素在于精神原则;精神原则能够使你摆脱有限的成就,使你能够达到把思想模式转化为性格和意识的境界。

10  在拥有“分外之物”之前,必须有可以容纳这些“分外之物”的“领地”。集中意念的重点不是考虑某些想法,而是指把这些想法转变为实用价值。

11  理想和现实有时会有很大的差距,心灵想要展翅翱翔,很可能还没有等它飞高,就已跌落在平地。精神可能会把理想定得过高,却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们不再进行下一次尝试的理由,如果没有取得成功就说明我们付出的努力还不够。

12  软弱可能是出于肉体的局限或精神的不确定状态,软弱是精神成就的唯一障碍。重新尝试一下——不断的重复终会让你获得游刃有余的完美感觉。

13  人们把精力集中在生活问题上,我们才有了今日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结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地质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地下底层的构造上,我们就有了地质学;天文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星体之上,于是就发现了天体的奥秘。

14  渴望是一种最为强大的行为模式。一切精神发现和精神成就都是热切的渴望加上意念的集中所致,渴望越是热切持久,得到的发现就越是明白无误。

15  在实现伟大思想的过程中,在经历与这些伟大思想相吻合的伟大情感的过程中,心灵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它能够欣赏更高事物的价值。

16  意念的集中能打开疑惑、软弱、无力、自卑的镣铐,让你品尝到征服的乐趣。在一段时间内高度集中意念,加上对实现与获取的长久渴望,可能会比成年累月的被动、缓慢、常规的努力更加有效。

17  渴望是一种先决性的力量,一切商业关系都是理想的客观化。商业课程非常重视意念的集中,鼓励性格中果断的一面。商业活动开发实践中的洞察力,以及迅速作出结论的能力。每一宗商业活动,其中的精神因素都是占主导地位的成分。商业行为中可以培养很多坚定的、重要的美德。心灵在商业活动中稳固、定向地成长;精神活动的效率不断增强。

18  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有助于开发你的独创性和进取精神,这使得精神不会受到无缘无故的干扰和本能冲动的左右。心灵的成长是自我从低层向高层迈进过程中的胜利。

19  发电机威力无比,但是如果没有被启动,就什么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我们的心灵就是身体发电机的开关,只有心灵才能使身体运转,使它产生效力,使它产生的能量明确有效地集中。心灵是引擎,它的能量为前人所不敢想象。

20  如果你把意念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面,直觉的力量就开始运作了,它会帮助你获得引导你走向成功的讯息。集中意念只不过是意识的聚焦达到了与关注对象合而为一的程度而已。正如维持生命需要摄入食物一样,精神也需要摄入它所关注的客体,使它获得生命与存在的本质,没有任何神秘可言。

21  人类的直觉仿佛是冥冥中神的指引,直觉不需要凭借经验或是记忆就可以获得答案。利用直觉来解决问题通常超越了理性能力的范畴。直觉常常不期而至,令你惊喜万分。直觉往往会出其不意地直接击中我们寻求了许久的真理,让人感觉它似乎是来自更高层次的力量。直觉可以培养、可以开发。为了培养直觉,有必要认识它、欣赏它。如果直觉做客你家,你要给予它一个皇室的接待礼仪,这样它还会再次光临。你的接待越是热情,它的光临就越是频繁。但如果你对它不理不睬或视而不见,它的拜访就会越来越少,与你渐行渐远。

22  潜意识是一个常胜将军,他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当赋予潜意识以行动的力量时,它所能做的事情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的愿望与自然法则或宇宙精神和谐一致,潜意识就会解放你的心灵,赋予你战无不胜的勇气。你取得何种程度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你的愿望的本质。

23  我们跨越的每一个障碍,获得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增强我们的信心,这样,就会有更大的力量去赢得更多的胜利。你的勇气取决于你的精神状态,如果你表现出成功自信的精神状态,并充满了百折不挠的信念,你就会从肉眼看不见的领域中汲取到无声的需求。

24  我们有时候弄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可能在追求名声,而不是荣誉;可能在追求富贵,而不是财富;可能在追求地位,而不是支配权。在这些情况下,等你刚刚追上它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只要对心灵中的想法保持忠贞,至死不渝,它就会逐渐在客观世界中成形。

25  明确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动因,它在不可见的世界中为你寻找到实现目标所需的一切材料。你正在追求的,可能是力量的符号,而不是力量本身。

26  一个为了财富而终日奔波劳碌、拥有巨额支票、口袋里沉甸甸地装满黄金的人最终会发现,大量的金钱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金钱以及其他一些纯粹的力量符号,往往是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认识到了真正的力量之源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理睬这些符号了。同样,寻找到了真正的力量之源的人,也不再对力量的伪饰或赝品感兴趣了。

27  思想常常会带来外在世界的变革,但是如果把思想的矛头对准内在的世界,思想就会把握一切事物的基本准则,就能领略万事万物的核心和精神。

28  如果你能把握万物的本质,你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领会它们,使它们听命于你。事物的精神本质就是事物本身,是它的核心部分,是它的真实存在。外部形态不过是内在精神的外在显现而已。

29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力量来自于放松。完全放松下来,不要对结果忧心忡忡。集中心神意念,不要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去做什么。对关注的目标凝神思考,直到你的意念完全与它合而为一,直到你再也意识不到别的东西存在。

心灵训练

有能力的商业人士为什么都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这是因为直觉通常在“寂静”中获得。伟大的心灵常常喜欢独处,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正是在静默、独处中,许多生命的重大问题得以解决。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你至少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每天独处几分钟的场所,在那里训练你的思维,使你能够开发自己的能力——一种非常有必要获得的、让你战无不胜的能力。

永远把意念集中在你的目标上,把没有实现的目标当做既成事实;如果你希望消除恐惧,那么就把意念集中在勇气上;如果你想要消除疾病,那么就把意念集中在健康上;如果你希望消除匮乏,那么就把意念集中在富足上。这是引发“因”的生命法则,而正是这些“因”,诱导、指引并建立起必要的关联,从而在物质形态上实现你的目标。 8JldKD1fPxLDotN+K7aohRoFLBSw+9pIU0XK58e4/VM8O0W4cl6lcPRZiK7XIc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