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不用常规眼光看待事物,是变有趣的前提

有人说,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趣的事。的确,有趣的本质就在于新鲜感,神秘感以及与众不同。而循规蹈矩的人,遵循着既定的轨迹生活,别人对他的一切都已经了如指掌了,没有再值得期待的区域了,又何谈有不有趣呢。

著名的90后创业者,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他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张天一老家在湖南常德,是中国的一个五线城市。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用张天一的话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父亲的人生是非常圆满的。家庭、事业两不误,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儿子在北京上大学,而且马上要毕业去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

在那样的小地方,有这样一个争气的儿子绝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所以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是绝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众所周知,公务员一天上班基本上也没什么事干,所以他的父亲每天的主要工作日程就是向同事去吹他儿子的成绩。后来同事就很烦他,见到他都绕道走。也难怪,总是炫耀,那些孩子在读二本、三本的人家当然不乐意。

张天一自己也笑着说:我爸就这样讨厌,但他非常快乐。

但是有一天,一同事拿了当地的一份报纸《常德晚报》摆在张天一父亲的面前。他一看这个报纸,当天的头版是这样写的,叫:老家米粉北大硕士京城这样卖。

他乐了:“哎哟,前几年有个卖猪肉的,现在跑出来一个卖米粉的,有意思。”然后往下去读,读着读着开始脸色不对了。首先,这个人在北大就读,其次,名字叫张天一,总之往下去看,信息高度匹配,最后读到一半的时候愣住了,这个人就是他儿子……

自己的高才生儿子去卖牛肉粉了?可想而知,老人家当时是何等的不敢置信,以至于同事的任何表情落到他眼中都成了嘲笑。自那以后,父子俩闹了矛盾很久都没有说过话。

可一年过去后,张天一的米粉卖得越来越好,经过四轮融资,身价过亿,连李克强总理都跟他握手点赞,董明珠与他亲切交谈。

有人质疑,张天一作为法硕高才生,如此是否大材小用,浪费了人才资源。张天一在他的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法律人,我还挺愿意去卖一碗有诚实信用,讲公平正义和充满意思的米粉的。我觉得也挺好的——曲线救国。”

如今,我们的脑海里充斥着“成功”“有用”“要成为人上人”等功利的东西,加之几千年来的传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争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哪一条规矩有用,哪一条规矩最受人推崇,我们就往哪个方向奔。当然事实证明,这些人往往一无所获。

自古以来,我们就在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于是很多人以为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成功,结果很多人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于是又转换立场对读书进行口诛笔伐,大谈特谈读书无用论。说白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赶着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但实际上,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很容易陷入固定思维,将自己淹没在随波逐流和平庸的人潮中。

香港著名的词人周耀辉曾出过一本小书,叫《7749》,里面有很多充满创意和趣味的小练习。比如有一篇《感官世界的地震与海啸》,他说身体的使用,应当是没有限制的。也就是说,人类对于眼耳口鼻手脚发肤过于习以为常,所以局限了它们的功能。

在这本书中,他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试过一丝不挂地游泳吗?”“你试过用舌尖舔十遍自己的掌心吗?”“试过被三十根指头按摩头颅吗?”在《何苦推开石头呢?》一篇中,他鼓励我们看一些我们不常见到的地方,比如床下、柜顶、墙角……

是不是很有趣?这本书里的创意训练多得数不过来,周耀辉只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讯息:生活,的确是有无限可能的。不要用常规眼光看待事物,是变有趣的前提。即使是我们当下最关心的成功学,也是用这个定理。正如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这些耀眼的企业领袖都是辍学者,也许我们不能说他们是辍学者就认定人家没有好好学习。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是“离经叛道”不盲目循规蹈矩的人,不是吗?

其实说来说去,这就是需要我们摆脱一种思维定式,跳出旧有的格局。就像网友们调侃的那样,人家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就会看到问题:为什么会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呢?而我们通常则是毫无反应。或者即便有问题,也是诸如“哎呀,这么好的苹果怎么就掉了呢”“是不是被什么鸟儿啄坏了”“赶紧捡起来看看,没坏的话还可以吃”……

跟随既有的思维或规矩去考虑和做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许多事物的感知就会钝化,对万物习以为常,失去一份求知、求真的渴望,眼界也就变得狭窄了。因此,我们不妨转换一下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如,将每天的“早上好!”变成“你今天穿得真精神!”这不就是有趣的开始吗?有趣从语言开始,改变源于我们视线的调整。 vkzHOfJWz4GypbilOblcEhTVgqJKyTZRP1A2y7FJQ3i2rFCzyudTIj5ktl7W3C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