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儿推拿基本作用原理

小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与病理特点,疾病综合表现为阴阳、脏腑、气血失调,正邪相争,寒温失调和升降紊乱等病机。而小儿推拿正是通过阻断、逆转上述基本病机,即通过调节阴阳、调节脏腑气血、补虚泻实、适其寒温和顺应升降等来防治疾病的。

调整阴阳

通过运用不同穴位和不同手法,将调整阴阳具体化。

阳穴阴穴,属性迥异

阳穴似火,具有温煦作用,位于阳面,如手背、前臂桡侧、上半身、背部、下肢外侧。阴穴似水,具有滋润作用,位于阴面,如手掌、前臂尺侧、下半身、胸腹部、下肢内侧。

阴阳配穴,以平为期

相反相成配伍:如内外劳宫双点和内外八卦同运调节内外之阴阳等。同类穴位配伍:如头面四大手法以天门调天人阴阳、坎宫调脏腑阴阳、太阳调左右阴阳,和宁心安神镇惊的耳后高骨相配伍,加强了调节阴阳的力度,扩大了调节阴阳的范围。

讲究次数,天人相应

传统小儿推拿讲究次数。奇阳偶阴,补阳用奇,补阴用偶。天有12个月、24个节气,人有12条正经,左右共24条。小儿推拿据此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均取24次,使天人合一。

转阳过阴与转阴过阳

在阴掌和阳掌间操作,从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对体内阴阳的一种调和平衡法。

调整脏腑气血

小儿推拿注重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创造发明了许多调节脏腑气血的特殊方法。

以脏腑命名穴位

如将五指螺纹面分别命名为脾、肝、心、肺、肾五经穴。

以脏腑生理特点和五行理论定补泻

古人根据小儿“心肝有余”“脾常不足”“肾无实证”等脏腑理论创立了心肝多清,脾经多补,肾经多补少清等操作方法,还有肾虚补脾经,后天养先天等特色操作。

近治作用

如中脘化食消积,摩腹调节大肠小肠,肃肺降肺气,搓摩胁肋疏肝消痞散结,命门温化寒冰,囟门长于健脑益智等。

开官窍,通脏腑

如耳部“双风贯耳”益肾调肾,鼻部操作开宣肺气,眼部操作明目调肝……五官既为窍道,务必使之通畅。这是推拿调治五官疾患的思路和目标。

穴位的特殊作用

某些穴位如外八卦、肩井、二扇门等对脏腑气血有特殊作用,值得在推拿时注重使用。

小儿推拿的两大特色

第一,通过五官影响脏腑。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靠五脏精气充养。五脏调和,五官灵巧;反之,刺激五官能反作用于五脏。第二,通过五体调和脏腑。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肺主皮毛。生理上,筋、肉、脉、骨和皮毛五体依赖五脏气血濡养;反之,五体的运动和状态反作用于五脏。

补虚泻实

“虚”为人体精、气、血、阴、阳等基本物质不足;“实”为体内停留和积蓄着不该停留和积蓄的物质,如六淫、宿食、浊气等。

力度补泻

同一手法,力轻为补,力重为泻。

时间补泻

推拿时间长为补,时间短为泻。

缓急补泻

同一手法,频率慢为补,频率快为泻。

方向补泻

操作方向向上、向外、向心为补法;向下、向内、离心为泻法。本书根据明清理论和实践厘定为顺时针旋推为补,逆时针旋推为泻。

迎随补泻

又称顺逆补泻。学术规定顺经脉操作为补,逆经脉操作为泻。

顺应升降

推拿手法操作中均有方向。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升降紊乱则是疾病的共性,调整升降为具有方向性的手法的优势。

致气调神,导引经气

如摩百会,揉太阳,拿风池等能提神、发散,为升。摩涌泉,揉三阴交,揉太冲、太溪等能引火归原、平肝潜阳,为降。

按而收之,阻截升降

如振按百会,振按太阳,振按目上眶为降法。振按涌泉,向上振按小腹和中脘为升法等。

顺应升降,推而助之

操作向上为升,如推上七节骨。向下为降,如推天柱骨。以推法、擦法为代表。

拿以使外,按以使内

拿法升散,按法内聚。拿五经、拿肩井等升提阳气。“按之则热气至”,为内聚阳气。

温清有别

寒热反映疾病性质。寒和热可以是邪气,也可以是功能状态。疾病有寒热之分,推拿手法和穴位有寒温之异。

穴位温清有别

穴位分寒温,在使用中针对疾病寒热,按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则配穴使用。

手法温清有别

具有相对性,温清关键在于度。清法从重从快,以局部皮肤潮红,甚至出痧为宜;温法深沉、平缓、柔和,以皮肤微热,渗透内层为宜。

介质温清有别

古人强调根据寒热选用介质。寒证,可用葱姜捣汁,以散寒、通络、助阳;亦可用吴茱萸、丁香、丹参、附片等泡或煎汁推拿。热证可用凉水、蛋清、酒精等。 +bxP/lR2sSkT6c9IiBPL1oUOK70XyuRgLn41vNuAYOPjERNGIgtnvVdT+2Yt4l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