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刮拭的顺序是: 先从颈椎开始,依次为后背、前胸、腹部、上肢、下肢。体弱或心脏功能不良者,先刮拭心经和心包经,再遵循颈椎、后背、前胸、腹部、上肢、下肢的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逐段刮痧。
头部有头发覆盖,所以刮拭时不用涂刮痧油,头发稀少者可涂少量刮痧油。可使用刮痧板薄面边缘或延长刮拭时间来增强刮拭效果,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即可,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头部刮痧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及脑卒中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1 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到风池穴,经过穴位为悬厘穴、率谷穴、脑空穴等。
2 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到前发际。经过穴位为上星穴、神庭穴等。
3 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到后发际。经过穴位为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等。
4 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对眼病、鼻病、面瘫、雀斑、痤疮等颜面五官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面部出痧会影响美观,所以进行面部刮痧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最好使用性质柔和、渗透性能好的面部美容刮痧乳。刮拭时忌用重力进行大面积刮拭。方向应该是由内而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1 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别刮拭。经过的穴位包括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
2 刮拭两颧部:由内向外刮拭。经过的穴位包括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
3 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过的穴位包括地仓穴、颊车穴、大迎穴等。
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正气、防止风邪侵入人体的作用。
颈后高骨下是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刮拭时,用力适中,不可过重,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可以重些,从风池穴到肩井穴,一次刮拭,中间不要停顿。
1 刮拭颈部督脉:即颈部正中线,从哑门穴到大椎穴。
2 刮拭颈部两侧到肩部:从风池穴经肩井穴、巨骨穴到肩髃穴。
刮拭背部时要按照由上向下的方向,一般先刮颈椎部位,再刮拭肩部,然后刮胸椎、腰骶部位。应用轻柔的手法刮拭背部正中线,千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刮拭背部两侧时,用力要均匀,可分段刮拭。
1 刮拭颈椎部位。
2 刮拭肩部。
3 分段刮拭胸椎、腰骶部位。
胸部的刮拭方向有两种,正中线是从上向下,胸部两侧是从内往外。对胸部正中线进行刮拭时,用力要轻柔,乳头处禁刮。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因此,刮拭胸部可防治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心、肺疾病。另外还可预防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1 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
2 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先刮左侧再刮右侧。
腹部的刮拭方向大致是从上往下。但是内脏下垂的患者在刮拭时应从下往上,以免加重病情。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禁刮,神阙穴禁刮。
腹部有肝、胆、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因此刮拭腹部可治疗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不孕等脏腑病变。
1 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刮至中脘穴,从中脘穴刮至关元穴,从关元穴刮至曲骨穴。
2 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刮至日月穴,横向刮拭,先刮左侧,再刮右侧。
刮拭四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应从下向上刮拭。皮肤如有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如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拭,但在康复阶段做保健刮痧可有助于康复。
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脏疾病,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1 刮拭上肢内侧:方向是由上向下,分段刮拭,尺泽穴可重刮。
2 刮拭上肢外侧:方向是由上向下,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穴。
3 刮拭下肢内侧:方向是从上向下,分段刮拭,从血海穴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
4 刮拭下肢外侧:方向是从上向下,从环跳穴刮至膝阳关穴,由阳陵泉穴刮至悬钟穴。
膝关节刮拭时宜用刮痧板边缘刮拭,刮拭关节时动作应轻柔。
刮拭膝关节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肌腱劳损等膝关节的病变。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1 刮拭膝眼穴:刮拭前可用刮痧板的棱角点按膝眼穴。
2 刮拭膝关节前部:刮拭膝关节以上的经穴,从伏兔穴至梁丘穴。
3 刮拭膝关节前部:刮拭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从犊鼻穴至足三里穴。
4 刮拭膝关节内侧:从血海穴刮至阴陵泉穴。
5 刮拭膝关节外侧:从膝阳关穴刮至阳陵泉穴。
6 刮拭膝关节后部:从上往下刮拭,委中穴可重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