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招:
艾灸方法不止一种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艾灸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种类众多,有很多不同的灸法,其中以直接灸效果最好,其次是隔物灸。针对不同的病症,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和对不同灸法的掌握程度施灸,艾灸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直接灸

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的方式为直接灸,又被称为明灸(古人把用阳燧燃艾引的太阳火称为“明火”,把五木燃烧之火称为“国火”。我们用艾来之做直接灸,叫明灸才是意正本源)或着肤灸。根据需要将质地较好的艾绒捏成合适的大小,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可先在施灸部位涂抹少许润肤油膏),当皮肤微有灼痛时,即可更换艾炷。直接灸是历史最悠久的艾灸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但是很多新手会认为,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容易灼伤皮肤灸出水疱,有些患者还会怕疼。其实使用正确的方法直接灸,是不会灸出水疱或灼伤皮肤留下瘢痕的。

下面介绍直接灸的操作步骤,新手按照步骤来施灸,简单易学效果显著。一个穴位灸3或5壮,在前一次燃烧后留的灰上轻轻地放上新的艾炷继续施灸。需要准备的工具有艾绒、线香、打火机、小棉片、小托盘等。

1 轻握艾绒,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揉艾绒,艾炷就像细丝一样被捻出来。手指头不可用力,否则艾炷很难被捻出来,还会变硬。

2 用右手把捻出来的艾炷轻轻地截取一部分。取下的艾炷呈圆柱形,以半颗或一颗麦粒大小最为合适,这种艾炷称为艾粒。

3 将小棉片用水蘸湿,夹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轻轻涂湿施灸穴位。

4 把做好的圆柱形艾粒的底部轻轻地固定在涂湿的穴位上。

5 慢慢移动香头靠近艾粒,防止手震颤烫伤穴位周边的皮肤。

6 香头每次点燃前抖掉香灰,让火头和艾粒的尖平行接触,防止粘连艾粒。

7 艾炷燃烧时,操作者可用拇指、食指撑开施灸穴位周围的皮肤,以减轻被灸者疼痛感。

8 燃烧完一壮艾炷后,在灰上继续放置做好的艾炷施灸。

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姜片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把生姜(圆姜、老姜为佳)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姜片中间用针或牙签扎几个小孔,贴在穴位上,然后把艾炷置于姜片上燃烧,等到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时(知热便要移动,不可强忍),稍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继续灸。姜片还可以做成姜泥敷在身上施灸,也可以用纱布或棉花蘸取姜汁做隔姜灸。

功效: 生姜辛温,具有生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的功效。

适应证: 此法适用于一些虚寒性病症,对风寒湿痹、面瘫、腹痛、呕吐、痛经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明代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隔蒜灸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是用蒜作为间隔物施灸的一种灸法。将大蒜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用针或牙签扎几个小孔,铺在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上施灸,灸3壮另换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痈疽疮疡,灸时将艾炷置于疮头上施灸,如果是漫肿无脓头的阴疮,先用湿纸覆于疮上,择其先干处施灸。如疮疡需要大面积施灸,可将蒜头捣烂,铺贴于皮肤上灸之。

功效: 大蒜辛温,具有消肿散结、拔毒止痛的功效。

适应证: 痈、疽、疔、疖、蛇蝎虫伤。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云:“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选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

宋代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大蒜切成片,安其头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

隔盐灸

隔盐灸,是一种传统的艾灸疗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肚脐凹陷处用纯净干燥的食盐(炒热冷却)填满,并在盐上放艾炷施灸,如脐不凹陷或反突出者,用水调面粉,搓成条状围在脐旁四周,再将盐放入面圈内施灸。此法只适用于脐部,具有回阳复脉、救逆固脱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脱证,亦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泄泻、中寒腹痛、虚寒痢疾等疾病。

隔盐灸

功效: 食盐咸温,具有温中回阳、扶正固脱、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应证: 急性腹痛、吐泻、痢疾以及中风脱证等。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首载隔盐灸治疗霍乱诸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

明代张景岳的《类经图翼》载:“纳炒干净盐满脐上,以施灸。”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卷十七:“治少年房多短气,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是一种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附子而施灸的一种灸法。隔附子(饼)灸时,取生附子末,用炼蜜或黄酒调匀搓成饼,覆盖于穴位上,并置艾炷于饼上施灸,以灸至微热为宜。注意不要使患者感觉太痛,只要施灸后皮肤微呈红色即可。附子辛温大热,具有温肾壮阳之效,各种因阳气不足引起的病症用此法治疗皆有较好的效果。

隔附子(饼)灸

功效: 附子辛温大热,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之效。

适应证: 阳痿、早泄、遗精、痛经等阳虚病症。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载:“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肿上,以唾贴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

明代汪机的《外科理例》载:“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 QY8qvTMb2b79zLoen4EYPfrzGc4bOjSDZUKpheiN2uxxYjT+xtKiYtDIY4hBlc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