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决定再版《南风过境》时,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互动话题——五年前看这个故事的你多大?当时陪你看书的人还在身边吗?
我收到了一千多条评论,一条条仔细地读了,我截取部分放在这里与你们分享:
“十五岁,还在,是闺蜜。”
“当年为了看暗恋的男生一眼,去他学校门口假装偶遇,为了对上时间走进书店买了至今难忘的《南风过境》。”
“和我一起看书的人还在,那时候我们一人出一半钱买的书。”
“再也没有当时飞飞那种对爱的义无反顾,也再也没有当时找到的属于我的傅先森(先生)。”
“十四岁,当时独自一人,现今有人常伴。”
“看书的时候高二,现在在初中当老师,看到学生们看你的书,开心又自豪。”
“故事还会重温,只是身边的人都不在了。”
“和我一起看书的人刚刚还在一起说笑。我们都曾是飞飞,却也变成了南风。”
“最爱的一本书,因为它,我和闺蜜感情越来越好,现在她在北方我在南方,可我们却像飞飞与南风一样。”
“我们已经分开了,再也没见过给我买书的人。”
“我送给她的第一本书。”
“给我买书的人现在是我先生。”
“那时高中,我们是好朋友,现在我们都上班了,已经好久不见了。”
“十六岁,那时在我身边的人,现在是我男朋友。”
……
在这五年时光里,我看到了绵长情谊的延续,看到了甜蜜的后续,也看到了无数桩离散,如同人生中任何一程的悲欢离合。
我在心里问自己:五年前你写这个故事时,陪在你身边的人还在吗?
几乎不用考虑,就给出了答案:有留下的,也有离开的。留下的仍是心照不宣的老友,离开的,要么已相忘于江湖,要么成为熟悉的陌生人。随着年岁渐长,最常有的心态已从不甘心、执着变成了在任何一段感情中都随缘与不强求。
也是因此,在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很多个时刻我心里都会涌起陌生感与疑虑,这些话,这些情节,这些人物性格,真的是我写的吗?在修订的过程中,我很多次都觉得自己当年写的诸多不好,但是那样的阿境是真的好,那样的飞飞也是真的好。而现在的我,也是真的再也写不出那样的一场爱情。
就像一个读者在那条互动评论里说:现在的我早已不看言情小说,与其说我还关注着你,不如说我关注的是我的青春。
大概这就是答案吧。
比之阅读故事本身,作者与读者因为一本书,共同经历过的那些旧时光,才是更为珍贵的东西。
关于是否写新番外,我其实是犹豫过的,虽然这些年我偶尔会为阿境、南风写写小剧场,每一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也会写点东西,但都不算很正式。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我怕我现在的情绪已经不能很好地与故事相连接,那还不如不写。直至年底,我去了芬兰。这一次的旅途真的是喜忧参半,快乐是真的快乐,倒霉事儿也是真的接二连三,记忆特别深刻。大概是出发前我刚刚修订完这本书,也大概是在如童话般的雪景中我想起了故事里阿境带南风去滑雪的场景,旅途中有很多次,我脑海里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来:如果是阿境与南风来到这里,如果是他们遭遇这些呢?
于是,就有了一个属于阿境与南风的长长的旅行番外篇。
很奇异,在我修订故事的过程中我心情是平淡的,那些人物好像都与我隔着旧时光的雾气,而在芬兰的旅途中,当他们从我脑海里冒出来时,我心里才真正点燃了对他们的爱之火花,为他们甜美的爱情感动、欢喜。
这样童话般的爱情虽心知不现实,却仍是我们所喜欢的所向往的,因为很美好。
谢谢你们陪我再做了一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