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互联网+”的本质

2.1.1 “互联网+”的技术背景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曾说过,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不断地将自身编织到日常生活中,让你无从发现,这才是最高深的技术。而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技术,它正不知不觉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开来。

“互联网+”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同时,它也是一个会持续地释放出数据流动性的过程,其中,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所对应的英文是“Internet plus”,其中“+(plus)”并不是指加法,也不是指加号,它的含义是“化”。互联网+各个产业和部门,并不只是简单地连接,而是需要通过连接来产生互动和反馈,最终进行跨界和融合,同时也进行不断地创新。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的技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将会像一百年前的电力技术和两百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而被人们广泛地安装和应用是“互联网+”的前提和基础。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这样认为:“在过去的200年间,一共发生过5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一个技术——经济范式包括一套通用的技术和组织原则,是一种最优的惯性模式。”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他还指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两段不同的时期:导入期和展开期。而每一个时期又会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导入期的爆发阶段和狂热阶段,展开期的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两个时期中间会有狂热泡沫之后的调整期。在导入期,技术创新中的大量关键产业和基础设施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得以形成,但同时也会遇到来自旧范式的抵抗并产生各种矛盾,各种制度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展开期,技术革命的变革潜力扩散到整个经济中,为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助益达到了极致。”

技术—经济范式演化的4个阶段

到今年为止,互联网已经进入中国有21个年头了。在过去仅仅二十年里,无论是接入层面还是应用层面,互联网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而且,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也愈来愈紧密结合。在接入层面,从窄带发展到宽带,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在应用层面,从最早的BBS、门户网站、B2B电子商务到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社交,再到现在的移动支付、网络零售、导航应用,等等,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变得愈来愈丰富。与此同时,商务类的应用正在逐步崛起,逐渐掩盖正在渐渐褪去的休闲娱乐的热潮。有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中,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73.2%、63.5%、69.2%,这个增长幅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手机应用的增长幅度。手机旅行预订应用的增长速度长期以来都较为缓慢,但在2014年,其用户量竟然增长到194.6%,成为移动商务类应用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

2014年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率

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里逐步深入。最初,互联网被当作是一种如同办公室里的复印机、打印机一样的简单工具;后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主体,特别是传统企业把互联网看成是一种用来获取信息、接触客户和销售商品的渠道,清理库存就是其最典型的策略;自2008年起到现如今,互联网的形式变得与基础设施愈来愈接近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基础设施”呢?对互联网的真正理解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无论是从行业到具体企业的价值链、产品和服务,还是从创意产生、广告营销、研发设计、交易发起、服务及商品递送到售后服务,这些都可以放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来做,同时也会产生化学反应。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同,“互联网+”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在前面的时候,是人们把互联网看作了一种渠道,当“+”在后边的时候,是人们把互联网当作了一种工具。所以,只有把互联网看成一种基础设施,才有助于整个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

下图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过程

互联网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在社会中能够广泛被应用,同时又能够被渗透的基础设施。由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即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8.8%,比2014年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而手机网民数量比2014年12月增加了3679万人,达到了5.94亿。在这些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由2014年12月的85.8%增加到了88.9%。

随着高速通信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公司以及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地安装和利用,这些都为“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 “互联网+”的深刻内涵

想要了解“互联网+”的内涵,首先要知道从根本上来讲,互联网内涵是区别于以往惯有的“信息化”定义的;或者说,信息化被互联网重新赋予了含义。在此之前,信息化被定义成了信息、通信和技术(ICT)不断应用深化的过程,但是,如果ICT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并没有对信息、数据的流动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话,那么信息和数据在跨组织、跨地域的广泛分享和使用上就会出现科学技术的陷阱黑洞,这样的话,信息化效益也会很难表现出来。但是,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切。

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信息化的本质在于“促进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分享和使用”,这是因为信息的本质特征是其使用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增性,即当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只能在流动、分享中才会产生而当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进行分享的人群也就会越来越多,价值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满足以下这两个前提条件:

1 信息基础设施被人们广泛地安装和利用。

2 适的应创信新息。广泛流动、分享和使用的组织上和制度上

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曾经说过,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有两个阶段:一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二是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近二十年来,我国宽带通信网络、互联网、智能终端、芯片、RFID 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并且也已经在企业和广大人群当中被广泛地安装和应用,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都为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在传统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安装和应用,可以运用技术改造,也可以沿着这条思路进行探索,但是,出发点一定要围绕着“信息资源的开发”来进行。比如,企业中的MRPII 、ERP 和CRM 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企业内对信息进行共享,而接入互联网、安装App和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目的则是要在全社会进行信息的使用和分享。

组织和制度的创新不仅是信息化的要求,也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现在处于这样的现状:体制、制度的建立基本上都是围绕封闭的信息系统进行的,其中,政府、行业、甚至企业都包含在内,这无疑是阻碍信息化推进的最大因素。我们就拿医疗信息化作为例子来讲,病人的电子病历就相当于他们的“就医全记录”了,其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用药状况、问诊就医状况都在病人的电子病历记录当中,想要提高诊疗水平、监督医疗行为,就需要地区联网、全国连网,但是各个地区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导致这个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原有的管理体制。一直以来,“以医院为中心”的封闭系统建立的管理体制也衍生形成了一套商业模式和利益链条,这样一来,想要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想要让医疗、就诊信息流动起来;想要进行更广泛、更扩大的分享,就不得不触动众多机构和众多人群的既得利益,而这又会带来抵制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各个地方的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情况与医疗信息化系统是一样的。

所以,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信息化”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的安装、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途径,还要借助政策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以此来促进各类信息或者数据最大限度地传播、流动、分享和创造性使用,从而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想要让信息或者数据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就必须广泛分享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的本质得到回归。

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由于互联网降低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所以信息化正在重新回到这个本质—“以信息为核心”。

《长尾理论》中曾提到过技术革命的最大效益是降低某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机械动力的成本大大降低,工厂可以全天候进行运转;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使用的成本也不断地降低。而从古至今人们所能看到的,可以将信息处理成本降到最低的基础设施非互联网莫属。那么,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全球化、去中心化、开放性、海量信息、分布式、交互式都是互联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也为信息和数据在工业社会中爆发被压抑的潜力提供了推动力,同时,这些特征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也影响着产业组织的方式和结构。因此,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正在重新回到以信息为核心的本质上来。

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也影响着产业组织的方式和结构。因此,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正在重新回到以信息为核心的本质上来。

2.1.3 “互联网+”的进程

互联网的进程也可以看成是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过去的10年间,这个过程呈现了“逆向”互联网化的特点。

●从企业的价值链层面上来看,其表现是每个不同环节一个接一个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到广告销和零售,再到批发和分销,最后到生产制造,层层都可以一直追溯到原材料和生产装备。

●而从产业层面上来看,无论是广告传媒业还是零售业,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生产制造和原材料。其表现是不同产业的互联网化。

在逆向“互联网+”的进程中,每个不同环节的互联网化所占比例也是逐一递减的。

首先,消费者是最先互联网化的。2014年恰好是中国互联网的20周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网民诞生20周年。在20年前,最早的中国网民诞生的时候所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是门户网站和论坛,等等,再往后可以追溯到网络游戏和即时通信,例如:腾讯TM 等。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产生了互联网广告和网络零售。

我们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一个数据,那就是,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8.8%,比2014年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我国人口的互联网化程度。其中,有3.61亿是网络购物用户,这个比例提高到了56.0%。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所拥有的众多的互联网人口和网购人群推动了产业互联网,为其增添了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源头所在。

在我国,最早的互联网化的商业环节是广告营销环节,我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是在1997年3月所产生的动画旗帜广告,它由Chinabyte作为传播网站,以467像素×60像素为广告表现形式。我国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是Intel和IBM,而现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广告营销已经是非常普遍和大众化的选择了。

在此之后互联网化的环节就是零售环节。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网络零售为形式的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始发展。2003年,淘宝网的成立和支付宝的推出作为一个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事件而诞生,它们直接推动了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网络零售在2008年之后又获得了迅猛式的发展和爆发式的增长,交易规模在2013年年底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4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9.7%,达到了2.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也基本上代表了零售业互联网化的比重。

经过对零售的不同行业的区分我们发现,由于受到行业特性、政府政策的影响等原因,零售不同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差异比较明显。例如:图书、家电、服装和信息家电等产品,它们的互联网化程度相对来说非常高,已经普遍达到了20%~30%。在互联网化的行业中,图书行业几乎是比例最高的行业,纸质图书的网络交易加上数字出版,已经超出了35%~40%的水平。而相对来说,生鲜、餐饮服务和百货等行业的互联网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然而,还有些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例如:汽车、房地产、古玩珠宝等行业。

互联网化的进程既包括B2B①网站不断地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以此来推动在线批发,也包括传统企业大量开展的网络分销业务。

众所周知,我国国内的B2B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慧聪网等,它们都在不断地推进在线交易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它们运作的整个交易流程。

①B2B,即

我们再来看生产制造环节。我国的生产制造业通过互联网,或者说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个层面。

1. 制造业通过对电子商务开辟的内需大市场的利用去转型,成为品牌商,然后可以自己创建品牌和渠道,以此来不断向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链高端”攀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互联网所提供的转型门槛更低,所提供的商业模式也是全新的。

2. 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利用,生产制造业可以促进自身与市场需求更紧密的协同,与此同时,生产技术和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制造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将会大大地改善产出、库存和运营的费用。

互联网比例大致数据为:48%、28%、10.6%、1%、0.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越重的行业,互联网化的程度就会越低。

传统的产业互联网化呈现出“逆向”的过程,因此,我们绝对不可以在撇开消费互联网的情况下谈论产业互联网。如果政府能够采取积极地、妥当地引导政策,生产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进程还可以加快。

2.1.4 “互联网+”的中国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时候提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习近平主席还在2014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贺信上提到过,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从这两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未来要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的先导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中国意义在于新常态的新动力

中国的经济新常态需要新的动力,那就是—“互联网+”。那么,“互联网+”成为新常态新动力支撑的原因是什么呢?

1 互联网不断地给计算机添加通信功能,从而对世界进行改造,自工业革命以来,互联网可以称得上是对世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技术革命了。

2 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在互联网的催生之下得以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推动了新的经济增长。

3 人们对互联网最初的认知和应用只停留在工具和渠道上,随着互联网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对经济社会的不断影响、改造,甚至是变革,互联网的地位逐渐凸显,其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断增强。

近些年以来,面向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引发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通用技术,通过信息经济的形态在世界的广大范围内爆发出强大的经济能量,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并且以往的任何技术变革都比不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我们来看一组麦肯锡全球研究员的研究报告,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在2013年就已经占据了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4%,跃居全球领先地位。因为其他发达国家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规模较小,如果将此类电子商务也包含在内,那么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将会占据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七国集团的水平。

互联网经济就好比一块新的大陆,它正在不断地吸纳着旧大陆的每个要素,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变革,同时,它也正在不断地塑造持续变化的经济版图和商业生态。互联网经济把技术作为手段,并且整合了资源、市场、要素以及技术,仿佛一个巨型的经济体。互联网经济体不仅拥有不可估量的网络效应,而且拥有超乎想象的协同效应,这一点与主要依靠不断追加要素投入来实现增长是不同的。互联网经济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以往所担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陷入传统边际报酬递减的问题。

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对比

“互联网+”促成了许多新成就

李克强总理曾不断强调说:“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从总理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路不仅是稳定2015年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且也为新常态经济创新驱动的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现如今,“互联网+”为新常态不断地注入新生机、开创新动力,这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我国2015年前三季度的网上零售额为16459亿元,同比增长了34.7%,增长的速度比同期的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还要快24.2%,占据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我国2015年前三季度的邮政业务同比增长了34.7%,这要归功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邮政业务的推动作用,其中,快递业务量比上一年增长了46.0%,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33.2%。互联网不仅促进了流动,也推动了消费的扩大,提升就业质量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增长,互联网还促进了新型的城镇化的形成,使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支撑着经济的增长。

“互联网+”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增添的新动力主要表现为:

1“互联网+”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增长缓慢状态,然而,我国就业的速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据有效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加的就业人数为1322万人,而且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之所以出现这一现状,与国家的政策—简政放权的实施密不可分,更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尤其离不开起支撑作用的,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服务业。麦肯锡研究报告中曾有这样的数据:互联网每摧毁1个就业岗位,便创造2.6个新就业岗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3年2月发布的《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岗位已累计超过1000万个。这不仅对近几年以来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而且也逐渐成为了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

2“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世界领域来讲,无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观念与实践,都表明了工业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其发展与实践都与对互联网的重视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息息相关。C2B(个人与企业商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才形成的,它的出现为中国的工业企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定制化、柔性化和智能化。例如,尚品宅配可以通过互联网把“房型库”和“产品库”进行匹配,从购买者的咨询和在线搜索信息(数据)中对产品进行调整和开发。在生产环节,我们还可以看到CNC 与CAD 的最大化连接,电子开料锯被互联网化改造,应用条码标签不需要技术人员再逐一手动操作调整了,家居在产品规格之内的无极定制得以实现,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随之得到显著提高。

虽然这些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规模和数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它们作为新兴的增长动力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了。 F1U6MEh4Iesz6DQ4KFlZUrBZQsUY+oT2REuNKLr8cAvvpyeALKNUxeaCJgTzqM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