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中宗李显两次当政有何内幕

唐中宗,这位在历史上一生都不光彩的皇帝,为何一次被贬、两次当政?这其中皇太后武则天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对骨肉亲情的母子演绎了怎样的一出鲜为人知的权力之争?这一切,都随着唐王朝的灰飞烟灭远去了。今天,我们不禁再次翻阅历史,思考故事中有关权力、有关道德、有关亲情的人和事……

废中宗武后专权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

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曾改名李哲。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的太子地位被废黜后,李显继立为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驾崩,太子李显继位,史称唐中宗,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

中宗比高宗更为庸柔无能,即位后,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实际上集朝政大权于一身。册封韦氏为皇后。裴炎受遗诏辅政。韦氏是长安人,关陇大户出身,父亲韦玄贞为普州参军,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官职。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韦氏当上皇后不久以后,她的父亲韦玄贞从一名小官一跃而为玉州刺史,但是生性贪婪、颇具野心的韦后仍不满足,在其要求下,中宗准备再升韦玄贞为侍中。

韦玄贞从一名小官一跃而为玉州刺史,接着又要升为侍中,显然升迁太快,宰相裴炎坚决表示反对。唐中宗大怒,竟然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吗?”

我们且不说此话是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一时口不择言,还是内心的真实表白,但就因为这句话即落得个被罢黜的结果。

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嗣圣元年(684年)二月,继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唐中宗被废后,武则天的四子豫王李旦即位,史称唐睿宗。但是武则天在扫清了所有障碍之后,于684年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五年后自称皇帝。

中宗被废后,真实地领教了母亲的厉害和残忍,他害怕自己和前边的哥哥一样也会命丧黄泉,整日胆战心惊。最后,还是意志力较他强的韦皇后及时劝解,这才静下心来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其实唐中宗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武则天破天荒的称女皇帝的做法不仅引起大臣和百姓的不满,各路英豪也纷纷起兵声讨,在扬州就有徐敬业打着“匡复中宗”的旗号揭竿而起,武则天的心里自然有些惊慌。但是,她为什么没有除掉李显呢?这就要提到一个唐中宗所以能得以再次登基的至关重要的人物——韦皇后。

唐中宗后入东宫

徐敬业打着“匡复中宗”的旗号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一面派30万大军前往镇压,一面又派自己的宠侄武三思前往房州查看李显的动静。武三思到了房州,竟被韦氏的美貌和风韵所迷,而这一切都被韦氏这样一个善解风情的女人看在眼里,而且她深知武三思在朝廷的地位和与武则天的关系,为了使中宗取得武则天的信任,于是她付出了自己。

武三思回朝后也并未食言,在武则天面前竭力宣扬中宗与韦后的忠孝之心,武则天大为相信,虽然出于种种顾虑,并没有立刻召中宗夫妇返朝,但最终在圣历元年(698年)把唐中宗和韦氏从房州接回洛阳。尽管以后唐中宗的登基是种种原因促成,但至少可以说,韦氏的从中周旋对唐中宗的登基也“功不可没”。那么在唐中宗登基后,对韦氏百般依从,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呢?

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705年,迫于大臣和将军的威胁,武则天将皇帝位传给李显,李显恢复唐为国号。

把中宗李显接回来,原来是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劝说下,采取的一项策略性行动。当时,武则天的侄子们,包括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都非常想做太子,准备以后接替武则天做皇帝。在他们的鼓动下,还有人联合数百人请求立武氏后裔为太子,废掉当时的太子李旦,结果被宰相假托圣命将领头的人处死。斗争的日趋激烈使武则天也很焦急,最后在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武则天终于决定将中宗召回来。同时,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常以这个皇太子的问题为借口发兵骚扰,这也是很重要的外部因素。

再者,从武则天本人来讲,假如以后让侄子即位称帝,她这个姑姑因为是嫁出去的人,按照封建宗法制度,是不可能被放进宗庙里祭祀,享受死后的荣耀的。但如果让儿子即位,即使他们对自己再有怨恨,但她总还是他们的母亲。封建的伦理道德让武则天做出了这个决定。

总之,与其说唐中宗李显两次登基与自身有关,倒不如说是武则天的政治阴谋使然。简言之,唐中宗不过是武则天篡权棋盘中的一颗棋子。 W6L5NnNyLW+x9VqDdsufJe8ZzRbOl3p/e7wJjQjxAiHey3CrnIgSZhyR7dFrP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