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僖宗听命于宦官有何原因

宦官本是内廷官,不能干预政事,但其上层分子为皇帝亲近的奴才,往往能窃取权力,严重干预国家政治生活,这种现象在唐后期尤为盛行。可以说,唐朝后期80年间的国君都是由宦官所掌握的,其中以唐僖宗最为著称。那么,为什么唐僖宗会这样听命于宦官呢?

873年秋,唐懿宗病入膏肓。掌握禁卫军的两个宦官头目刘行深和韩文约为了获取“拥立”之功,潜迎时年仅12岁的唐懿宗第五子普王李俨(后改为李儇)为皇太子,同时杀掉其余五个王子,只留下李俨的六弟吉王李保和七弟寿王李杰,因为这两人当时年纪小,其母出身微贱又早死,没有什么威胁。可见,随着年代推移,宦官们的心机越来越深,在贪求拥立之功的同时,他们还“深谋远虑”,不再扶立年长的王子为帝。少帝年幼,易于控制。很快,唐懿宗驾崩后,年仅12岁的皇太子李俨继位,是为唐僖宗。在位13年,享年27岁。

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宫中生活能够带给他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游乐。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喜欢斗鸡、赌鹅、赌博等各种游玩的营生。

如果是太平之世的君主,搞一些喜欢的运动也无可厚非,但是僖宗在位时,政局已经非常混乱。

本来晚唐的政事腐败,又加上天灾人祸,于是在僖宗即位不久,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爆发以后,州县欺瞒上级,朝廷不知实情,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所以起义军发展很快。在王仙芝死后,黄巢率领起义军在全国流动作战。最后攻进了长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后尘又避乱于四川。

僖宗逃到成都后,向各镇节度使封官许愿,又借助沙陀兵来平叛。由于起义军自身存在弱点,军粮不足,加上农民军朱温等人的叛变,黄巢兵败,被迫退出长安,后在山东自杀。

起义被平定后,以往在形式上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们,现在也无视朝廷了,唐政权此时已名存实亡了。

光启元年(885年)正月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不想数年惊魂还没有稍定,便又遭遇了新的动荡。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是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发生争执,田令孜便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王重荣则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僖宗于光启元年(885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

黄巢占领长安时,宫城建筑保存完好,而这次各道兵马进入长安,烧杀抢掠,宫室被大量毁坏。此时,各地节度使对宦官田令孜的专权十分不满,不少人把矛头对准了田令孜。朱玫本想劫持僖宗,但因田令孜挟持僖宗从大散关逃到兴元而没有成功,于是就将因病没有跑掉的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

僖宗以正统为号召,把王重荣和李克用争取过来反攻朱玫,同时秘密下诏给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再返还长安对付朱玫。于是王行瑜率兵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杀掉。王行瑜率兵入城当夜,一些官员奉襄王李煴逃奔河中,王重荣假装迎奉,将襄王李煴抓住后杀死。

襄王李煴被杀后,田令孜遭到贬斥。紧接着天威军与李昌符又发生火拼,李昌符进攻僖宗行宫,兵败后出逃陇州,僖宗命李茂贞追击。七月,李昌符被抓住杀掉。

唐朝太监和宫女

经过这样几番折腾,僖宗的身体也垮了。光启四年(888年)二月,病中的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已面目全非的长安皇宫,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年仅27岁的僖宗在饱受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

纵观唐僖宗的一生,可以说处处都听命于宦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第一,僖宗即位时还是个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处置全部听由宦官——他们废长立幼,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而拥立12岁的皇子大概就有这样的考虑。僖宗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赖,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这样,僖宗朝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可见宦官专权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皇帝为童昏之人,容易落入他的手中。当然皇帝不可能都是童昏的,于是宦官为此而创造条件扶立童昏的人。

第二,田令孜秉政的身份主要是神策军左军中尉,他掌握着军队,这就是他的权力的凭藉。他甚而把皇帝掌握在股掌之中,废立生杀由之。唐代宦官权力一步步加重,一旦掌握了禁军,其权力就牢固了,具体人员可以随意变动,于是没有了权势的皇帝也就只能由其摆布了。 nqJ0M286b0ELSlLVqY2+3s42rbhZ5G3aaukKsAbeBf2nyJB5T9efISdr31wYR2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