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睿宗三让天下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他具有哪些不寻常的高超本领呢?两度登基,三让天下,让唐睿宗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最耐人寻味的是,在他二次登基时,正值年富力强、大展宏图的年纪,他却又一次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唐睿宗为什么要传位呢?他传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唐睿宗,名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子。他应该说是幸运的,没有什么才能又不是嫡长子却能够当上皇帝。但他又是不幸的,一生都懦弱无能,碌碌无为。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年)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温王李重茂。而这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

纵观李旦的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他请求母亲武则天荣登大宝;之后,李唐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他又一次获得了机会,但还是让了出来;而再往后说就是毅然决然地还政于李隆基。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他根本就没有权力欲吗?还是他天生懦弱,不知道如何争吗?是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敢再过问政事吗?

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李旦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果然和他的号一样睿智,他没有和他的母亲作对,因为他深知,大哥李弘、二哥李贤都是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们却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为什么呢?因为对手是他们势力强大的母亲。而睿宗,在失掉了两位亲生哥哥,三哥被废的情况下,被立为皇帝,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权力与荣华富贵,而是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因此,他要让他的母亲感觉到只有这个小儿子,才算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儿子,听话孝顺,并且还支持她。而以后的事实也证明,武则天一直没有急于当皇帝,而是等待时机成熟,并且能一直保留李旦的性命,可以说与他的听话是有直接关系的。当然,虽然如此,睿宗的两个爱妃还是被害。睿宗第一次做皇帝实质上就是做一次奴隶,但是,就是这样装孙子,才使他换取了一条性命。

他这种韬光养晦的德行,岂不是很难得吗?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李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垂拱二年(686年)正月,她下诏归复李旦的皇帝位。这时,李旦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为了配合武则天,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称帝已势不可挡。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李旦,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死后不再发言的李旦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且不说李旦此举是否出于本意,但确实是给了武则天改朝换代一个台阶,也使自己得以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李旦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李旦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第二次应该说不是称帝,而是武皇被赶下台以后,唐中宗在众人的努力下再次登基,成为皇帝,而这时候的睿宗只是一个王而已。但是鉴于他曾经当过皇帝,所以,唐中宗为了掩人耳目,就封李旦为皇太弟,这一说实际上在当时是很新鲜的。可以说,睿宗再次称帝完全可以顺理成章,但是,睿宗还是拒绝了。为什么呢?难道他真的不想当皇帝吗?不是,是因为睿宗明确知道,唐中宗有自己的儿子,又是那种很是宠信外戚的人,一旦自己答应当上皇太弟,那么末日就不远了。所以说,是睿宗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举动使他又成功地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而以当时为安国相王的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李旦心怀疑忌,把李旦当作了一大障碍,李旦在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并没有与其正面争锋,而是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李旦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李旦重新登基。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李旦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唐睿宗在48岁时第二次登基。这正是政治家年富力强,能够大展宏图的年纪,可是他即位刚刚两年,就让出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字成为这位皇帝的历史写照,那么这次唐睿宗又要怎样让位呢?

712年,天象出现了异常。当时,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日益激烈,于是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促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由于他传位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自己也闹不明白。

这一决定应该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没有几个皇帝在自己还没有死之前就让位的。可是,无论翻阅什么史料也无法证明睿宗是被逼的,因为那时的李隆基根本就不具备那样的实力。是睿宗真的相信术士之言吗?绝对不是,这一次应该是说以大局为重的表现。

所以说,唐睿宗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唐睿宗李旦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他果断地让位,还算是很明智的,让儿子李隆基有了施展才干抱负的机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隆基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2Ypzfk7JXJ+7PR/QlX3xZhsIC+uG/wTjrPstbRGet3jkrhE/v7it+lswNs514r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