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说中的针神
——薛灵芸

薛灵芸,常山真定人(古魏郡,今河北正定人),魏文帝曹丕的妃子,魏文帝为其改名为夜来。相传她的针工了得,即使是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也能裁制立成,所以被封为针神。

薛灵芸原本是常山的一位乡野姑娘,父亲薛业是一位亭长,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善于纺纱。由于他们那里十分贫穷,所以妇女们在晚上常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用以照亮。薛灵芸母亲的纺织、刺绣在当地堪称一绝。

也许是薛灵芸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她的绣花手艺十分精湛,10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几乎能以假乱真。薛灵芸15岁时,她的美貌就已经在乡里传播开来,很多少年对其痴迷不返。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人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注着她的美貌,不敢有非分之想。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最后竟然传到了都城洛阳,洛阳人都知道常山有一位绝世美人,此事最后也传到了魏文帝曹丕的耳中。此时的魏文帝刚刚失去自己的爱妻甄洛,也正需要一位佳人陪伴左右。恰逢此时常山太守习谷用千金聘得薛灵芸献给曹丕,曹丕知后大喜,在薛灵芸还未被送到魏都洛阳时,魏文帝就已经准备好了十辆非常华丽的车,并派大批兵马护送,去迎接送亲的队伍。可见曹丕对薛灵芸是十分重视的。

魏文帝大婚,外夷特送来火珠龙鸾钗庆贺,这株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的奇珍异宝,白天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到了夜晚,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起火珠龙鸾钗,想要将其戴在薛灵芸的发髻上,拿起之后,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承受不住,便脱口说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于是便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珠钗,仅作观赏之用,不必戴在头上。这件小事,体现出了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

薛灵芸原本就是一个乡野姑娘,就如同是一块未经雕饰的美玉,纯朴、自然、善良的性格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一心只想着如何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的丈夫,对宫中的争斗倾轧和繁文缛节不甚了解,这样的性格更使得魏文帝对她宠爱有加,薛灵芸也让魏文帝体味到了真挚淳朴的夫妻之情。至此,曹丕才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由于对薛灵芸特别宠爱,曹丕允许薛灵芸做一些与宫中礼节不相符合的事情。薛灵芸在家乡时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现虽在宫中,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依然觉得这是极大的浪费,因此要求只留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即可。曹丕应允了她的要求,经常会伴坐在一旁,看着薛灵芸刺绣。薛灵芸缝制衣服的针线更是出神入化,即使处于深帷内,夜不点烛,她也可以缝制衣服。因此,宫里人都称她为“针神”,魏文帝为之改名“夜来”。

薛灵芸

薛灵芸心灵手巧,她所缝制的衣物,更是新颖美观,做工精致,自她入宫后,魏文帝所着的服饰,都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宫女们也都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的技巧。一次,曹丕在游后花园时,不下心刮破了衣服。回到寝宫后便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薛灵芸见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拾起衣服,十分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拿起一看,破损处已经被修补得天衣无缝,从此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更加爱惜了。

魏文帝为了慰藉薛灵芸的思乡之情,下令在后宫筑起九华台,与其在此卿卿我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好景不长,黄初七年的(226年)的夏天,曹丕突然一病不起,不久便驾崩于嘉福殿,年仅40岁。在他临终前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他死后,“针神”薛灵芸也几经辗转回到了故乡常山郡,从此便是音信全无了。 5JU8bjOouN9WZvVH9z+TQEoCi9EE06bXDm1e4Y///YHxAIVxLxSBfIBly6VhV41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