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吴末代皇帝孙皓被废之谜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264~280年在位。他的继位既是巧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抵抗司马家族的铁骑,成为了西晋的“阶下囚”。

孙皓能够成为吴国的第四任皇帝,应该说是机缘巧合。他并不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他的前任皇帝孙休是有儿子的,而孙皓只是孙休的侄儿而已。孙休在临终前虽然口不能言,但是内心却是非常明白的。他曾拉着丞相濮阳兴的手,临终托孤。孙休去世时他的儿子还十分年幼,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等大臣鉴于蜀汉灭亡的教训,认为主少危国,他们想另立一个较为年长的人来继承大业,孙休断气后,众大臣并没有依嘱办事,而是选择了废太子,让孙和的长子,时年23岁的孙皓来继承皇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还为他举行了祭祀。

濮阳兴等顾命大臣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无可厚非,当时西南的蜀汉政权刚刚被灭,曹魏政权也被司马氏家族掌控于手,此时东吴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张布等人选择一位成年皇帝来继承大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当孙皓继承吴国的大统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建立西晋取代魏国,形成了西晋与东吴的对峙局面。

孙皓从政之初,励精图治,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孙皓十分抚恤百姓艰辛,开仓赈贫,减省宫女开支,将宫内许多珍禽异兽放生,一时间被誉为是一位明君。但是不久,孙皓就暴露出了他原来的本性:粗暴骄横、多疑忌讳、贪酒好色。这些行为使得他民心丧尽,也令拥立他的诸位朝臣,特别是濮阳兴、张布很是失望。两人的劝说不仅无效反而激怒了孙皓,孙皓竟然把濮、张二人全部诛杀。

孙皓

在内忧外乱的情况下,一向富庶的江南地区又闹起了灾荒,吴国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此时孙皓便有了迁都的想法,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孙皓将都城从建业重新迁回了当年孙权称帝的地方——武昌,他认为那里才是吴国的福地。孙皓只命御史大夫丁固、百将军诸葛靓留守建业,带着其他人迁都到了武昌。但是没过多久,永安人施但率领民众数千人在建业闹事,并且想要拥立孙皓的弟弟孙谦做皇帝。事情虽被镇压,但一年之后孙皓只得又将都城迁回建业。正值用人之际,孙皓能够倚重的两位重臣陆凯、陆抗又先后病死。此时的西晋势力却变得异常强大,开始挥师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吴国。279年,西晋派大将军王濬前来攻打吴国。第二年,吴国被攻打得体无完肤,支撑不下去了。

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活命,孙皓便把象征皇权的印绶送给了司马懿的第五子司马胄,还为自己准备了一口大棺材,并且把自己绑起来投降晋军。他为什么要带着棺材呢?是打算投降后被杀就葬于棺材之中吗?我们细想一下就会知道,这其实就是投降者放低姿态的表现。王濬看到此景,并没有杀孙皓,而是亲自上前为其松绑。

后来,孙皓带着一家老小被迫远离了故都建业,西迁到晋都洛阳。当孙皓被押到洛阳城东阳门时,晋武帝司马炎命人解开了孙皓的绑绳。原本只是想免孙皓不死,在此时又发生了变化。原因是孙皓依顺归附的情形,引起了司马炎的怜悯之心,于是便赐封他为“归命侯”。

据传,一日司马炎召见文武大臣及外国使者,在宫中举办了盛大的集会,归命侯孙皓也在邀请名单之中。当孙皓上殿行完跪拜礼,紧张得不知所措时,司马炎命他坐下,并对孙皓说道:“此座早就为你设下了。”由此可见,司马炎灭吴是早就精心准备好的了。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时,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病死于洛阳,年仅42岁。关于孙皓死后所葬之地,《三国志》中也是不见记载的。可以肯定的是并没有葬回吴国故都——建业。关于他的葬地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葬在河南洛阳的北邙山上。还有一种说法是葬在浙江的“和陵”,陵址在乌程县境内的西陵山,与他的父亲孙和明陵相伴。但是究竟葬于何地,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YJZ24gDrS3fe9sARQQkqeaQG3rMKaHdVyc4245cconn+ic8QBxiXDIY1Dkri+/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