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秦惠文王杀商鞅是公报私仇吗

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他先后两次对秦国进行了大的变法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达到了“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效果,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可是刚刚继承王位的秦惠文王却斩杀了商鞅,并将其尸体车裂(即五马分尸)。据说商鞅在变法时曾经得罪过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所以秦惠文王杀商鞅是为了公报私仇,这个说法可信吗?

商鞅像

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嬴姓,名驷,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即位不久,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星夜逃往他国,逃到关下想在客舍里暂避一下,但负责人不认识商鞅,而且商鞅变法中有明文规定“舍人无验者坐之”(无故收留不明身份的人,出了事收留者同样要受到惩罚),所以没敢收留他。不敢暴露自己身份的商鞅这才意识到他的法令的弊处,只好来到魏国。不想魏国人因为他曾经欺骗公子昂攻破魏军而对他相当怨恨,拒绝他进入魏国,并把他驱逐回了秦国。商鞅再次回到他秦国的封邑,和他的徒属征发封邑内的士兵北上进攻郑国,此时秦王也发兵攻打商鞅,最终在郑国的黾池把他杀死。杀死后,又对商鞅施以“五马分尸”的酷刑,并将商君满门九族尽灭之。

商鞅先后于孝公六年(前356年)和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变法改革。由于变法较为全面、彻底,秦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综合国力更是空前大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实力都跃居战国七雄的前列,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代功臣本应该得到君王的嘉奖,可是商鞅的下场却是如此的惨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曾得罪过秦惠文王,所以秦惠文王上台之初就要除掉商鞅,以解心头之恨。

因为商鞅变法之初遇到的阻力很大,秦国上下都对商鞅变法有所不满。为了立一立威,商鞅想找一个地位特殊的人“开开刀”,以达到“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作用。恰好,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撞到了枪口上,商鞅毫不客气,先惩罚太子。当时的惩罚办法是在违法者脸上刺字。当然,商鞅还是给了秦惠文王一些优惠政策。他说太子将来要当秦王,脸上刺字有碍观瞻,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太子犯法,都是太子的师傅没有教好太子,于是就“黥其傅师”——于是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公子虔就不幸成了替罪羊,脸上被刺上了黑色的字迹。这一做法果然奏效,使法令的威严得到极大的增强,秦国人于是都很自觉地遵守法令了。“于是法大用”,秦国大治,变法得以顺顺利利进行了。

可是这对太子的刺激太大了,试想,在秦国之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储”,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商鞅所欺凌,这真是岂有此理。秦惠文王碍于父王秦孝公的面子没有动商鞅,但他早已经把这笔账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了,他暗中发誓,总有一天要报复商鞅,要让商鞅加倍偿还!

后来,秦孝公晏驾,秦惠文王终于登上了王位,他报复商鞅的机会也就顺理成章地到来了。公子虔作为秦惠文王的老师,是商鞅拿秦惠文王开刀立威的直接受害者,他更是跃跃欲试,要置商鞅于死地而后快,所以就举报商鞅谋反,为秦惠文王的报复找到了一个极为合理的理由。

商鞅悲惨地死后,他所苦心经营的诸多变法事宜并没有废弃,而是正常地运行着,所以说,秦惠文王杀商鞅完全是公报私仇。

可是也有另一种观点:秦惠文王是要杀商鞅的,但不是因为商鞅曾经得罪过他,而是由于商鞅功高盖主,威胁到了秦惠文王的统治。商鞅在变法中声名远播,导致天下百姓只知道有商鞅,而不知道有秦惠文王(“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面对商鞅的嚣张跋扈,秦惠文王可以容忍;面对商鞅的不可一世,秦惠文王可以容忍;但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这是秦惠文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下去,他将被架空,随之失去的不光是在百姓中的威信,还会失去江山社稷。所以,只能将商鞅这个功臣杀死。

对于秦惠文王诛杀商鞅还有一种观点,因为商鞅变法中有抑制宗室贵戚利益的条款,使得被触及到利益的秦国宗室贵戚都对商鞅抱有怨恨之心。但因为有秦孝公的支持,宗室贵戚们都敢怒不敢言,所以商鞅一直平安无事。而此时的商鞅却飘飘然了起来,他变得自大贪婪,每每以功臣自居。光是仪仗就非常讲究,史书中说:“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只要缺少了一样,他就不出门。于是宗室贵戚们就屡屡在秦惠文王面前说商鞅的坏话,公子虔等人也时不时地敲敲边鼓。秦惠文王见商鞅果然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商鞅变法已经获得成功,商鞅本人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之秦惠文王本身并不喜欢商鞅,于是就“顺应民意”,把商鞅给五马分尸了。

这几种观点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商鞅的死他自己是有很大责任的。当他被变法的胜利冲昏头脑、沾沾自喜之时,有一个人曾对商鞅进行过劝解。这个人名叫赵良,他对商鞅做了相当深入的剖析,指出他“危若朝露”(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危险),“亡可翘足而待”(一翘起脚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灭亡了),并且给他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让他韬光养晦、好自为之,可是商鞅不以为然,并坚持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 qamraCCd1pI+jsnBmO7FQqulMbZlhxJbUI5vyd0hOniWbM1pVqrpQPppp9UZum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