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思宗朱由检为什么不南迁

可以说,他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也是个有远大抱负的皇帝。如果不是生在明朝末年,他也许能做出一番功绩来,最起码也可以成为一个后人称颂的守成皇帝。但他虽有雄心,却也生性多疑,在清太祖皇太极的离间计前,轻率地杀掉了名将袁崇焕,很难想象在他心中有什么人是可以信任的,包括他的儿子。万一要是北京没有失守呢?已经十六岁的儿子要是在南京自立为帝,奉自己为太上皇,该怎么办呢?所以,在担心北京难保玉石俱焚的焦虑中,崇祯皇帝死死拉着他三个儿子与自己一起坐等着北京淹没在农民军的汪洋大海。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病故,由于没有子嗣,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三十四岁。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他先是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此后又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勤于政务,整饬边政,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最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尤其是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朱由检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

清军接连攻占了山东、河北的许多州县;张献忠一路沿湖北、湖南夺关占地,准备全面占领四川;更严重的是,李自成已西进潼关,占领西安,控制了西北,并整顿兵马直取北京。国家社稷危在旦夕,如果此时崇祯皇帝权衡利弊,当机立断,迁都南京,也许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明朝或许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但是崇祯却迟迟没有南迁,放弃了一条生路。

国势飘摇,大难临头,崇祯皇帝为什么迟迟不肯南迁呢?他真的不想南迁吗?这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明思宗崇祯皇帝

这一年的正月初四,崇祯急召陈演、魏藻德、丘瑜等大臣到御书房议事,讨论兵部兵科给事中吴麟征、陕西总督余应桂和蓟辽总督王永吉三人提出的速调吴三桂入京勤王的三道紧急奏折。这本是一个拯救危亡的折中方略,虽然不得不因此放弃山海关,但能避免京城落入李自成之手。然而,崇祯却踌躇再三:面对外患,如果弃地守京,就会落下丢失国土的千古罪名;面对内忧,坐以待毙,又会蒙受失政于寇的奇耻大辱。这个两难的选择使他犹豫不决。

因此,崇祯决定“早朝廷议公而决之”。于是,正月初九的早朝上,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一派主张弃地守京,另一派主张决不弃地,结果相持不下,不欢而散。那么,主张决不放弃一寸国土的臣子们,真的是心口如一以死报国的忠臣吗?当然不是。当时的宰相、首辅大臣陈演就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当廷表态不弃国土,只是为日后在丢失国土的罪名上作一推脱。他恐怕有朝一日秋后算账,这个刚愎自用又心胸狭窄的皇帝,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会找一个因弃地守京而丢失国土罪名的替罪羊,而他陈演则明哲保身,他后来又不公开反对“弃地守京”,似乎正说明了这一点。试想,朝政把持在这种满脑子为个人打算的人身上,怎么会定下个万全之策呢?退朝不久,左中允李明睿求见崇祯,为崇祯献上南迁之计,他认为大敌当前,即使弃地也难保京,应该效仿晋、宋南迁,以后再图恢复北方,缓目前之急。可以说,这个消极的应付对策确实是当时保朱明王朝的可行之策,在崇祯心里也是赞同的。但是,这个优柔寡断、只顾虚名的皇上认为南迁是丢弃宗庙社稷的大罪,比“弃地守京”更甚,不愿承担这个千古骂名。于是,这个正确的策略便被搁置一边了。

三月初,李自成攻克了宁武,明军一败涂地,京城岌岌可危,崇祯又连夜召诸大臣商议对策。这时,李明睿再次奏请南迁,岂料左都御史李邦华竟提出皇上应该守京师,让太子下江南。崇祯怒斥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众人顿时吓得哑口无言,其实人人心里都明白,皇帝自己本想南逃,却硬是死要面子,要众大臣说出来。他们又一想,如果皇上南迁,一些大臣们便会留在京师辅佐太子,变成替死鬼;而那些随驾南迁的人,一旦京师失守,说不定也会因力主南迁而替人受过,这实在是个两面不讨好的苦差事。众人都看透了崇祯的心理,但谁也不想背这个黑锅,于是个个沉默不语。结果群臣议来议去,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了最后,也只是下了个“入京勤王”的圣旨,等待各路大军来京护驾。

明思宗殉国纪念碑

但是此后的几天内,勤王的军队迟迟没有到,告急奏折却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时李明睿又来紧急求见,力劝崇祯南迁。崇祯皇帝当然想马上南迁,可是他又总是盼望着在大臣都一致赞成南迁,都来哭求时再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这样虽然仍是不免“弃京南逃”之名,但总还能营造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情景,让人对他这个皇帝的被动无奈深表同情。因此,在形势已经万分危急的关头,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可是他又一次失望了——大臣们仍是沉默着。正在僵持之际,保定失陷了!这一下,南迁的路被从中掐断,南迁之议成为泡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无路可逃,最后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自缢,屹立了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灭亡了。

李自成进城后,将崇祯的尸体抬到东华门,葬在昌平州,当地百姓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南明政权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史又称崇祯。 fz4flJw7FFpEU4Mi/Z5JKzPSn7d9ku0CyrSGr+DCanXAjWoeL9m/KONIpLyhTs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