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的身世之谜 |
|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而宋恭帝赵显是南宋的末代君主,这两个人既非同族,也不在同一个时代,然而,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文献典籍中,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元惠宗是宋恭帝的儿子。若真如此,蒙古人从宋人手中抢走的江山,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宋人的手中。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据传某一天,明成祖朱棣在宫中观赏历代帝王的画像,整个扫视了一遍之后,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为什么元顺帝看起来不像元代其他皇帝,而长得像宋代皇帝呢?”这句话,引起了人们对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身世的猜疑。
关于元惠宗的身世,目前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宋恭帝的儿子,而另一种则认为他并没有赵氏血统,而且两种说法都各有根据。
最早提出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为宋恭帝之子的,是朱棣朝中的一位名叫袁忠彻的大臣,他在《符台外集》中详细地讲述了元顺帝的身世。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灭亡,谢太皇太后携5岁的宋恭帝投降,之后便被元军押去见忽必烈。忽必烈见他年纪尚小,没有杀他,还封他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
赵显8岁那年,元军俘虏了文天祥,文天祥一心忠于宋朝,不愿投降。忽必烈念他忠于旧主,想要招降他并为己所用,于是派赵显前往劝降,无果。后文天祥被害,赵显依旧是瀛国公。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宋恭帝被迁居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石别苏克),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当他长到18岁时,忽必烈担心留着他会成为后患,于是起了杀心。宋恭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了保命,就主动请求脱离尘世,永世为僧。如此一来,用不着杀人便可除去后患,元世祖当然乐意,于是在同年十二月,宋恭帝赵显被遣送入吐蕃,学习佛法,人称其为合尊法师,号木波讲师。从此,赵显长期居住于西藏萨迦大寺,终日与经文佛法为伴,潜心学习藏文。苦读多年后,赵显通晓了藏文,成为了佛门学问僧,并最终成为了萨迦大寺的总主持。他还从事佛经翻译,译成《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经文。
民间传说,有一次元朝皇族赵王无意间经过寺院,见赵显年老孤单,非常可怜,因此留下一回族女子与他为伴。后来这回女生下一子,正巧明宗经过,因十分喜爱这个婴儿,便要去作养子,取名为妥懽帖睦尔,他就是日后的元顺帝。
元末隐士权衡在《庚申外史》中最早记载了这件事:“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号合尊法师。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因嘻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佑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见其寺上有龙纹五彩气,即物色得知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因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在元代,僧人娶妻较为普遍,因此宋恭帝出家为僧后依然娶妻生子并非没有可能。另外,在《西湖游览志余》、《皇明文衡》、《宋稗类钞》、钱谦益的《牧斋初学集》、全祖望的《鲒椅亭集外编》、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万斯同的《庚申君遗事》、王国维的《观堂集林》等书,均对这种说法持肯定态度。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在《佛祖通载》中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元人待南宋,较金人为优。少帝入元,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世。其降元之岁为至元十三年,年六岁。至元十九年徙居上都,年始十二;二十五年前往吐蕃学习佛法,年龄十八,而至治三年赐死时,年五十三。而顺帝出生则在三年之前。元人不忌之于在大都之时,而忌之于入吐蕃为僧之后;又不忌之于少壮之时,而忌之于衰老之后,此事均非人情。按事理而论,应当为明宗取走顺帝母子之后,又杀恭帝灭口。”
明宗带走妥懽帖睦尔之后没多久,赵显因写了一首怀念故国的诗,不久便被赐死。
除了上面的故事能说明妥懽帖睦尔是宋恭帝的儿子外,《元史》上也有相关记载。元明宗离奇死亡后,文宗即位,并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并放出消息说明宗还未当皇帝以前,就一直否认妥懽帖睦尔是自己亲生的。而且,假使妥懽帖睦尔真的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也许文宗会将其杀头而不是流放。
不过,对于元惠宗是宋恭帝儿子的这种说法,也有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文宗之所以散布妥懽帖睦尔并非明宗亲生这样的谣言,就是为了要传位给儿子,并以顺帝至元六年(1269年)的一纸诏书中的话为证:“私图传子,乃构流言,嫁祸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并认为一些人之所以认定元惠宗是宋恭帝赵显的儿子,其实是面对亡国后的一种不甘心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在作怪,是一种寻求自我安慰的方式。
那么,元惠宗到底是不是宋恭帝的儿子?到目前为止,无论哪种说法都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所以我们只能等待进一步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