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堪称为元朝最博学的皇帝吗 |
|
在元朝的帝王中,有很多热爱汉学,如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硕德八剌等,他们都为推广汉学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要说最博学的皇帝,可能还是元文宗图帖睦尔,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耶律楚材受到蒙古大汗的重用之后,儒家的思想开始慢慢渗透进了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元朝建立后,有不少皇帝尊崇汉学,任命汉族官员。而在这些皇帝中,元文宗图贴睦尔不仅尊崇和推广汉学,他自己的汉学造诣也非常高,可谓是元朝最博学的皇帝。
其实,图贴睦尔很早就显示出了对汉学的爱好,在泰定二年(1325年)至天历元年(1328年)期间,他的身边就有很多有名的汉人文学家和艺术家。图帖睦尔即位后,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宫廷的儒家文化氛围。
在位期间,元文宗采取了倡导汉文化的措施。如沿用前朝褒扬圣贤的办法,应孔子后裔——衍圣公孔思晦的请求,对孔子的父亲、母亲、妻子等一一加封。后来又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封程颢、程颐为豫国公和洛国公,对颜回、曾参、子思等人也加封了圣公称号。文宗加封儒学先圣先贤,目的就是要提高儒学的地位。而他弘扬、传播汉学的具体措施,就是建立奎章阁学士院。
元文宗
奎章阁学士院于天历二年(1329年)春季建立,其主要职能就是“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奎章阁学士院以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尔弥施、赵世延等人担任奎章阁大学士。大学士之下又设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博士等职位。担任这些职位的人大多是学问深、声望高的朝官。当年八月,奎章阁学士院之下又设艺文监,主要职责是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并加以校勘。艺文监设有大监、少监、监承、博士等职位。监下还有两个机构,一个是负责保管书籍的艺林库,另一个是负责刻印书籍的广成局。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向皇帝进儒家经典和各种汉学典籍,帮助贵族子孙学习汉学;收集、校正和编辑汉学书籍;对皇室所藏绘画和书法作品进行鉴定和分类。在学士院任职的官员中,有许多著名的汉族人士,如虞集、欧阳玄、苏天爵等。
元文宗之所以如此卖力地提倡和推广汉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汉学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汉人臣民中的威信和合法性。不过,事实证明奎章阁学士院未能使元政府更为汉化,它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宫廷内部。文宗去世后不久,奎章阁学士院即被撤销。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元文宗提倡和推广汉学,就认为他博学。元文宗的博学主要体现在他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当年的元文宗,不仅汉语说得比一般汉族人还地道,更是精通经史子集,而且琴棋书画样样拿手,作起诗来犹如饱学鸿儒。口说无凭,我们可以来看看元文宗作的诗。
现今留存的元文宗诗作有四首,一首为七律《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其诗云:
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
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
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
曾有学者论此作“寂静中不乏朝气,和婉中不乏威严,太平天子的气象俨然”,可见,虽然文宗在诗歌上的造诣不及李白杜甫,但却也自成风格,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豪迈之气。
再看文宗的书画。据《元史》记载,图帖睦尔的书法受到赵孟頫影响,“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旨”。一次,文宗命近臣房大年画《京都万岁山图》,但是房大年认为自己画技还欠火候,不敢贸然答应。文宗于是要来纸笔,自己先画了一幅,“大年惊服,谓格法周匝停匀,虽积学专工,莫能及也”。在今日,我们已经很难见到元文宗传世的书画作品,2005年的秋季,一幅元文宗御笔《相马图》从日本运回中国,并于11月13日在东方国际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拍卖。这幅《相马图》继承了唐代传统的画法,对人物形态的描绘十分传神,而马匹的形态也很生动。
博弈图
元文宗在棋艺方面的造诣也不浅,虞集曾留下文字:“以万机之暇,游衍群艺,诏国师以名弈侍御于左右,幸而奇之。”还有一次,元文宗问虞集道:“昔卿家虞愿尝与宋明帝言:‘弈非人之所好。’其信然耶?”元文宗精通古今历史,所以能以南北朝时虞愿劝谏宋明帝戒棋的话来问虞集。虞集回答说:“自古圣人制器,精义入神,各以致用,非有无益之习也。故孔子以弈为‘为之犹贤者乎已’。孟子以弈之为数,如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且夫经营措置之方,攻守审决之道,犹国家政令,出入之机,军师行伍之法,举而习之,亦居安虑危之戒也。”从虞集的话中,元文宗体会到围棋并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消遣的活动,如果运用得当,还能从中受益良多,于是“深纳其言,遂命臣集铭其弈之器。集故有‘周天画地,制胜保德’之喻”。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文宗确实具有很高的文化造诣,而更为可贵的是,元文宗才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如此高的文化素养,他逝世时还不到30岁,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其艺术成就恐怕还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