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它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从最初宋太祖的“黄袍加身”到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一位开国明君却不知何故最后枉死于世?从真宗最初的勤政治国,到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紧接着荒唐的“天书”、“封禅”之事,更是让世人领教了宋王朝的昏庸腐败。再加上徽、钦二帝的贪玩与无能,早早断送了北宋王朝的百年基业。南宋王朝君主的昏庸无道更是使大宋三百年的基业最终毁于一旦。为何昏庸的光宗会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禅位于宁宗?理宗又为何不是皇子?这样一个传奇的时代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
赵匡胤坎坷不平的传奇身世 |
|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具有太多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他身上,一件件不可能的事情都一一证实了它的可行性。“时势造英雄”,也许正是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成就了他自己的千秋大业。那么这样一位既传奇又神秘的大宋开国皇帝有着怎样的身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有着太多的谜团和不解之事让后世人对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可以说是一位具有很多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然而他的一生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充满了坎坷与荆棘的。虽说赵匡胤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其父却因为党派之争被卷入了朝中政权相夺的漩涡之中,自然也会使他的仕途之路充满了坎坷与不幸。
赵匡胤坐像
赵匡胤出生在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的某一天,家住洛阳夹马营,家中世世代代都是做官的出身。其父赵弘殷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一名爱将,很受庄宗的器重。出身于将门的赵匡胤秉承了父辈的优点,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并且表现出了很强的意志力和恒心。赵匡胤喜欢挑战,越是别人不能办得到的事情,他就越想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怎样成功的,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曾找到一匹别人没有驯服过的烈马来进行骑术的练习。当他一跨上马背,马就开始向前不停地狂奔,似乎不甘于被人骑在胯下的命运。这一狂奔使得赵匡胤猝不及防,一下子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并且一头撞在了城楼的墙壁上。这一幕,让围观的人大惊失色,都认为他一定是受了重伤。可哪知,赵匡胤一下子就从地上跃起,并且迅速追上了向前奔跑的烈马,纵身一跃,又骑在了马背上,就这样驯服了这匹无人可以驾驭的烈马,并且自己也是毫发无伤。这一幕令在场的人无不对他赞赏有加,连连称赞他不愧是将门之子,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匡胤林中下马拜父
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发的,朝代与朝代的更迭更是一个迅速的过程。在赵匡胤的青少年时期,就亲眼目睹了两个朝代的更替。在后唐庄宗被杀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因曾效忠过庄宗而备受冷落,致使赵家的基业也开始呈现衰落的趋势。慢慢地,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也变得非常艰难。正值风华正茂之际的赵匡胤不甘心就这样让赵家衰败下去,于是辞别了父母和新婚不久的结发妻子,到外面独自去闯荡,希望能够谋取到更好的前程,以改变赵家目前的生活状况。
赵匡胤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时间,一路南下寻找着机会,但是身上并没有带太多的银子,所以很快就花光了,生活变得更是穷困,自然遭到很多的白眼和冷遇。他本想投奔父亲的昔日好友王彦超,希望能在他那里谋个一官半职的。但是王彦超见他一身落魄的样子,并没有给他好脸色,更别提锦绣前程了,只是给了他一点儿钱,像打发乞丐一样把他打发走了。受到冷落的赵匡胤心中十分郁闷和气愤,于是就到赌坊中碰碰运气。没想到“职场失意,赌场得意”,他的手气好得不得了,逢赌便赢。这倒是让心中充满怨气的赵匡胤得到了些许的平衡,满心欢喜地拿着银子离开。不想却引起了一些市井无赖的注意,他们觊觎他的钱财,围住一拥而上,不但抢了赵匡胤刚刚赢的银子,还把他暴打了一顿。就这样,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他过了两年屈辱难过的流浪生活。但是这段经历也给赵匡胤带来了不小的收获,磨练了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力,为日后的丰功伟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后来,赵匡胤流浪到襄阳城的一所寺院中,寺院住持是一位饱经沧桑和阅人无数的智者。他细观赵匡胤的面相,见其方面大耳便知此人非同常人,虽然现在是一身落魄,稍显寒酸,但是仍然掩盖不住他的富贵之相和英伟之气。与其进行交谈,更是发现赵匡胤谈吐不凡,很有抱负,住持于是便劝赵匡胤北上。住持说:“现在南方相比较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没有什么战乱,而北方却是战乱不断,要知道,乱世才能出英雄,所以你应该北上才对。”
赵匡胤深知住持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北上之路,希望在那里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赵匡胤到了邺都后便投奔了后汉的枢密使郭威。乾祐三年(950年)时,郭威发动政变,建立起了后周,郭威便是周太祖。赵匡胤也因屡获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头目。开封府尹柴荣是周太祖的养子,时常出入皇宫,久而久之他发现赵匡胤是一个颇有才能的人,于是便将其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升迁他为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赵匡胤就这样成了柴荣的一名得力助手。由于周太祖郭威没有儿子,养子柴荣便成了他皇位的继承人。而赵匡胤现在正是在未来皇上的门下任职,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好的,让赵匡胤由此走上了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
赵匡胤是被“黄袍加身”的吗 |
|
上文中提到寺院中的住持对赵匡胤说过这样一句话:“乱世才能出英雄。”的确,乱世是武人的天下,越是乱世才越会造就出非凡的英雄人物,成就一番丰功伟业。赵匡胤原本是一位效忠君王的忠心将领,最后却成为了发动兵变、篡夺皇位的佞臣。赵匡胤真的是像众人所说的那样是被将士们所迫“黄袍加身”的?还是另有隐情呢?
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连年征战、十分混乱的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百姓过着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生活。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继位,即周世宗。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颇有抱负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锐意进行改革,着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希望百姓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然而周世宗却英年早逝,六年后就病逝于滋德殿,年仅39岁,只留下了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在文武百官的拥护下,柴宗训即位,史称周恭帝。尊符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封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同时还兼任殿前都点检。朝廷内政外交大事由宰相范质和皇太后主持。
赵匡胤立像
在周恭帝继位的第二年(960年)元旦之时,有探子来报说:“北方送来紧急军事报告:大辽现已联合北汉十余万人马,正在准备南下入侵我朝。”面对这样强悍的敌兵,周恭帝年幼不懂得用兵之道,皇太后更是束手无策。情急之下,皇太后找来宰相范质、王溥商议。由于情况来得突然,二人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于是匆忙间便决定派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前去迎战。赵匡胤接到任务后,马上带领后周军队出发。走到陈桥驿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于是他下令让将士们就地安营扎寨,生火做饭。赵匡胤由于小喝了几杯酒,所以早早就躺在床上睡着了。饭后,赵匡胤部下楚昭辅走出营帐散步,见到前军散骑指挥苗训正站在外面夜观天象,似乎还发现了什么。楚昭辅见状走过去问道:“不知苗先生观测到了什么?”苗训见是楚昭辅便没有忌讳,实言相告道:“你发现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吗?”楚昭辅按着苗训所指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两个太阳。没多久,一个太阳已经西落,而另一个太阳则是在那里独放光芒。楚昭辅见后急忙问道:“这是吉兆还是凶兆?”苗训说道:“这个征兆是天命。刚刚沉下去的太阳代表的是当今的幼帝,而后升起的太阳则是代表吉兆天命应发生在我们点检这里。”这个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在军营中传开了,并且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聚集一些谋士讨论此事,江宁节度使高怀德说道:“主上年幼无知,而且也没有一个适合的辅臣,我们现在出生入死地为他打下天下,到头来也不知道会落个什么样的下场!我看还不如顺应天意,拥立赵点检做皇帝呢,到时大家就都是开国元勋了。”此话赢得了众将士的赞同。但是,赵光义并没有表态,他摇摇头说:“兄长自幼深明大义,万事以义字当先,恐怕不会同意此事。”这时,高怀德又说道:“只要你下定决心,我就有办法让点检穿上龙袍。”赵光义沉默了,没有再说什么,众人一见,知道赵光义也同意拥兄为帝了,于是纷纷表示赞同。后面的事情,都由赵普和高怀德具体商议。
随后赵光义走进赵匡胤的营帐告诉兄长他们刚刚商议过的事情,赵匡胤听后吃惊地说:“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怎么可以做呢?这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吗?”说着便走出营帐。孰知,将士们早就在营帐外面等候赵匡胤了。一些将领见他出来了,忙上前说道:“现在朝中无主,我们要立点检做天子。”还没等赵匡胤反对,高怀德就从赵普身后转出来,走到赵匡胤身后,把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众将士见势立刻跪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并将赵匡胤拉上坐骑。
赵匡胤想要取下黄袍都来不及了,只得无奈地说道:“我本是恭帝的臣子,这样做已经犯了忤逆之罪,所以你们万不可伤害恭帝和皇太后等人。对于朝中大臣,更不可加以凌辱欺负。再有,进城之后,你们也不得搅扰侵犯百姓的生活。我是一个赏罚分明之人,谁若违反军纪,格杀勿论;遵守制度,重重有赏。”众将士都同意了赵匡胤的请求,于是赵匡胤立即整顿兵马回转京师。
连环画《黄袍加身》封面
赵匡胤的心腹将领石守信是留守京师的大将军,他早就在城内做好了接应赵匡胤他们到来的准备。等赵匡胤的军队到达城门口的时候,石守信就大开城门迎接新皇帝。应该说,赵匡胤没有费吹灰之力,没伤一兵一卒地就进入了京城。而此时宰相范质、王溥等人早已纷纷逃回家中。在入城的这段时间里,赵匡胤的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像五代时期其他朝代更换时那样纵情抢掠,杀害百姓,失去民心。所以,赵匡胤的军队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赵匡胤进城后,仍是先回到原来的公署。没多久,只见将士把宰相范质、王溥等人带了过来。见到宰相,赵匡胤流着眼泪说:“我本受先皇的厚恩,今日之事实在是愧对天地,我也是被将士们所逼呀,现在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范质刚要答话,军将罗彦环按剑大叫:“国中无主,点检必为天子。”范质等朝臣相顾无言,知道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只得跪伏朝拜称臣,齐呼“万岁”。周恭帝年幼无知,皇太后一个妇道人家更是没有见过这等场面,也就只有抱头痛哭的份了。
朝中百官见大势已去,也只得请周恭帝禅位于赵匡胤了。赵匡胤没有为难周恭帝,封他为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并把他们安排到西宫入住。正月,赵匡胤正式登基为帝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隆,定国号为“宋”,定都汴京,赵匡胤即为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