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孝文帝元宏是赵郡李氏的子孙吗

北魏孝文帝是历史研究里迈不开的坎,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汉族大一统的自豪感就是他奠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北魏(即使后来分裂成东西魏)是完全有实力统一中国的,这样一来鲜卑族就提前800年预演了元朝的历史,中国以后的历史也将被完全重写。但是鲜卑族的领导者是孝文帝,大历史趋势因他一个人而改变,在此我们提出这个奇妙的猜测。这并不是胡编乱造,历史记载里确实有蛛丝马迹可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茸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孝文帝受祖母冯太后的影响很深,不仅仅是政治方面(冯太后的改革奠定了孝文帝彻底汉化的基础),其个人感情颇为依赖这位“祖母”。正史《魏书·冯太后本传》记载,孝文帝是冯太后的孙子,但这可能仅仅是表面文章,正史也透露了些许信息:“及太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为什么会导致这位权力欲极强的太后要“不听政事”呢?孝文帝出生时,献文帝仅有13岁(冯太后34岁),他此时“能否生子,实有可疑”;后来冯氏长期主政,对孝文帝极为严格,近乎残酷,但孝文帝毫无怨言,这也不正常;冯氏害死孝文帝父亲献文帝,但孝文帝主政后,并没有为父复仇,以致史家讥其“昧于《春秋》之义”。何为大义,父子至亲大于一切,甚至超过忠君!孝文帝本人是皇帝,自然“孝”就是对他的最高要求!献文帝杀冯太后的情人,冯太后弑杀了献文帝,冯太后对献文帝父子恩义已绝,孝文帝当思谁杀我父,宣告于宗庙,废而诛之。这就是儒家的“春秋”大义。

此外,《魏书·冯太后本传》之中曾记载孝文帝生母被诛死,被李氏家属加以清除。孝文帝亲政之后,对待冯氏家属过于优厚,对待李氏却过于轻薄,母亲那边的人基本上就没怎么被提拔重用,朝野人士私下议论纷纷,认为这种事情非常的不合常理。

献文帝退位的时候,本意并不是让位于孝文帝。《魏书·显祖纪》记载:“帝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群臣固请,帝乃止。”孝文帝是献文帝长子,生母为李夫人,3岁被立为皇太子,“显祖尤爱异之”。献文帝对孝文帝既“尤爱异之”,为何又“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呢?这显然是矛盾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孝文帝“孝而过”,“孝而愚”。冯太后死后,孝文帝追谥曰“文明太皇太后”,粉饰冯氏的文治,特为造此美谥;冯氏亲自抚养孝文帝,“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是孝文当日直以母道事之”;冯氏死后,孝文帝极尽苦孝之道,“忘杀父之仇而行如此过情之礼”;冯氏一淫奔妇人,前后临朝几十年,终不归政,而孝文帝亦竟然不敢提出亲政,直至冯氏崩后,自称哀慕缠绵,心迷神塞,没有能力自力亲政,使近侍掌机衡者任之,一年后才听政于皇信东室。这些疑点,学者多解释为“魏家法非理,古所少也”,认为鲜卑族妇女地位较高,不行儒家礼法。

孝文帝受到冯太后的严格教育督责。冯太后请了一些儒学士大夫培养孝文帝。后来孝文帝亲讲《丧服》于清徽堂,御史中尉李彪大加称扬:“自古及今,未有天子讲礼。陛下圣彀渊明,事超百代,臣得亲承音旨,千载一时。”可以看出孝文帝的儒学修养已经超出一般的鸿儒。孝文帝的教育,全部来自冯太后安排的儒家文化;太武帝拓跋焘的母亲也是汉人,教育却全受诸鲜卑。

这些充分说明了孝文帝的身世问题!他的父亲是谁呢?

史载冯太后23岁守寡,先后宠爱过俊美的李弈和才华横溢的李冲。李弈被献文帝谋杀。李冲后来拜为内秘书令,后迁中书令,晋爵陇西公。貌若太白,神采飘逸,博通经史,才华横溢,沉稳老练有经纬之才。力主除旧布新,是冯太后推行“三项改革”的坚决策划者、支持者为冯太后最重要的知己。但根据年龄推测,孝文帝可能是李弈的儿子。

可是,鲜卑族、汉族的容貌差异很大,怎么鱼目混珠?

冯太后是北燕冯跋的孙女,冯氏是鲜卑化的汉人,几代以来生长在慕容鲜卑的集团中。北魏建国后,几代皇帝都是汉族女子所生。赵郡李氏既然是中原高门,自然与胡人贵族通婚(四姓高门自相婚配的占很大比例)。此时的北方,汉人、胡人的血统已经融混。之所以有华夷之辨,那是从维护父系权威来讲的。 XzFu99iTeA5M6fBot4EHIrFygtAaVROGgTXuxi8LJqAriV1b+qaRFvtkkErpcw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