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又被称作“铜马帝”

西汉亡了,亡在外戚专权。接下来,汉室两百年基业是就此完结,还是要续写另外的篇章?估计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抱希望了,因为刘氏子孙的昏庸无能已经伤了天下人的心,让天下人放弃了对他们的期待。不过,历史总有它的道理,刘氏的天子之气没有绝,就在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中,有一个叫刘秀的年轻人,他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于公元25年,重建汉政权,并且开创了又一个盛世,使得刘氏天下又延续了二百来年。

在《东观汉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乎?’”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刘秀还是一个平头百姓时,有一次与姐夫邓晨去人家做客,当时大家正在看一本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一听这话,刘秀不乐意了,他当即来了一句:“你怎么就知道那个刘秀不是说我呢?”众人一听,当即哄堂大笑,嘴上没说,可都心知肚明:“就你小子没钱没人怎么成事?虽说是高祖九世孙,可是当时刘家的后代多达十数万人,你算哪棵葱呢?”

光武帝像

众人似乎将此当成了笑话听,可是刘秀不这么想,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说大话的人,年纪轻轻一表人才。他处事谨慎,讲信用,性情温和,相信时处乱世,每个人都有机会争一把。

正好这时,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地皇三年(22年)十月,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所以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唐代诗人刘希夷在《谒汉世祖庙》中曾这样写道:“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当时,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所以后世演义中称刘秀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不过,这个似乎与“铜马”挨不上边,本来以为刘秀是因为骑着“铜马”打仗才得“铜马帝”这个称呼的,谁知,他却是“骑牛帝”。

那么,“铜马帝”的由来究竟是什么呢?

刘秀等人觉得舂陵军力量有限,于是决定与新市、平林、下江三支绿林军进行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地皇四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而刘秀被更始帝封为太常偏将军。

和秦末农民起义中的一些义军一样,一旦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会发生内讧,更始政权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威望日增的刘、刘秀兄弟受到绿林军内农民将领的猜忌和排斥,在一些人的怂恿下,更始帝杀害了刘秀的兄长刘縯及其部将刘稷。此时,刘秀正率领几十万人在外打仗,不过为了顾全大局和赢得更始帝的信任,刘秀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这样既躲过了杀身之祸,又避免了更始内部的进一步分裂。

辎车画像砖(东汉)

很快,新莽政权被推翻。这时刘秀看准了机会,积极争取脱离更始政权的控制。最后,更始帝刘玄命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头衔,“持节北渡河,镇慰州郡”。这样一来,刘秀基本摆脱了更始诸将的直接监控,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当时河北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义军林立,群龙无首,要将这里纳于统一控制之下十分困难。

这时,冯异和邓禹给他出了一系列主意,比如,“理冤结,布惠泽”,“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等。刘秀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所过郡县,考察官吏,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这样一来,为刘秀争得了各阶层民众以及一些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逐渐组成了建立政权的基本力量。

刘秀胜敌围城

接下来,在邓禹的参赞下,刘秀暗自定下了先固河北以为根据地,逐步夺取天下的根本大计。所以,虽然刘秀曾被盛极一时的邯郸王郎所迫,“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一度处境艰危,但很快能组织力量进行反攻,并一举消灭王郎势力,扫除经略河北的最大障碍。

很快,刘秀的威名就传遍了燕赵大地,这也让远在宛城的更始帝犯了嘀咕。他加封刘秀为萧王,名为升迁,实为袭击刘秀争取主动。此时的刘秀已非彼时的刘秀,那时他的亲哥哥被害都没敢吭一声。他自恃羽翼已丰,决心脱离更始,独树一帜,于是以“河北还未平定,不受征召”为由,拒绝了更始帝的封赏,这标志着刘秀正式与更始政权决裂。

此时,河北境内的匪患日益严重,尤其是盘踞在河北的铜马、尤来、大枪等农民义军,其中以铜马义军最为强大,人数达到了几十万之众。这令刘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不管怎样,该打还是要打,第一仗出奇顺利,铜马军大败,分成几股向南逃窜。一部向正南方向流窜,渡过了黄河之后,屯扎于河内郡阳武县清阳亭一带。另外一部则向东南方向运动,进入东郡博平县一带。

于是,刘秀急令虎牙大将军铫期率一部由鄡县向东南方向追击,直奔博平一线继续追围,自己则亲率汉军主力渡过黄河疾驰南下杀入河东郡境内。在黄河南岸阳武县清阳亭一带,汉军追上了铜马,双方大杀一阵后,形成了对峙。

此时刘秀的形势十分堪忧,因为他只有不到五万兵马,而铜马军的人数则达到三十余万,众寡悬殊,几仗打下来,刘秀的部队损失惨重。不仅如此,刘秀与铫期的两支部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窘境之中,无法相互支援、呼应。就在万分危急之时,吴汉、耿弇的五万援军及时赶到,刘秀这下心里有了底气。不过,他却不想以硬碰硬,经过仔细考虑后,他决定采取高效作战策略: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首善之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其实,刘秀的策略就是一个字“耗”。结果这招十分奏效,一个多月后,断了补给的铜马军出现了困境,再也无法撑下去,开始溃逃。见时机已到,刘秀传令三军:“总攻!”又经过几番激战,刘秀彻底击败了铜马军,其将领不得不向汉军乞降。刘秀爽快地接受了他们来降,并封主要将领东山荒秃等人为列侯。不过,这些人担心被追究罪责,心中不安,又聚在一起密谋,想找机会逃走,重新拉杆子起事。

他们这点小心思,早就被刘秀看在眼里。他不仅没有给予揭发,而且让这些降将回到原来的部队带兵,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之后,刘秀又独自骑着战马,进入这些降将的军营巡视,亲自慰劳士卒,丝毫不担心有人加害。归降的铜马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况,肯定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表示:“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可见,刘秀是一个十分会做思想工作的人,他的这一举动,比千军万马更加有效,这种好名声为他招来了更多的流民归顺,总数竟达数十万人。新来归降者个个心服口服,对他的胸襟、气度佩服无比,都愿意为他效死力。函谷关之西的流民,甚至给刘秀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号——“关西铜马帝”。

从铜马军的归顺开始,刘秀“据河北以图天下”的策略进展顺利,于公元25年在洛阳称帝,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 FRrQl06jvbvQ5sF6b6SMx2oHTEkMT+bah1xQj5RSpeVFsDZeHOt++aqyYpfMt+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