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总是问我:“你小时候风趣幽默吗?”噢,不,小时候的我古板得像个会计。

——艾伦·德杰尼勒斯

艾玛终于到了酒吧前排,她想点一杯白葡萄酒,但乐队的声音太吵,她只能高声呼叫服务员。她讨厌婚礼,特别是要单独出席的时候。她今年三十五岁了,依旧单身,父母和朋友已经对她的婚姻大事失望透顶。他们都觉得她太挑剔了,但是她清楚明白自己单身是因为害羞,害羞使她难以与别人建立起恋爱关系。

她在十二号桌子坐了下来,这个座位着实令她煎熬,她开始盘算着尽快逃离这里。几个谈笑风生的女人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她们开始介绍自己,但是艾玛根本听不清她们说什么,此时的她只听到乐队“纽约,纽约”的嘈杂演奏声。

吃过烤肉之后,她等待着沙拉。此时,隔壁桌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走了过来,而且坐在了她旁边。在简单的寒暄之后,他邀请艾玛与自己共舞。艾玛避开了他热切的眼光,并对他摇了摇头。男士无奈地转过身子,开始询问一位面露笑容的女士。他们越聊越欢,看着他们走向舞池,艾玛的内心开始尖叫。她不断地责问自己为何白白让一位绅士溜走,她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大白痴。然而,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她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自己最近的口头禅:“算了吧,他应该结婚了,他或许只是一位喜欢拈花惹草的混蛋。”

艾玛开始孤独地享用她的第三个面包,然而黄油却没有了。她自言自语地抱怨道:“我本就应该待在家里的。”

艾玛只是无数极度羞涩与缺乏安全感的人中的一个。她知道自己的这些特质,但她认为这是无法回避的命运。她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更外向一点,更加善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她却苦于自己没有拥有这样的人格特质。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单词“persona”,它是指演员佩戴的戏剧面具。通过佩戴戏剧面具,演员可以演绎不同的角色,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如今,我们用“人格”一词描绘个体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综合特征。 我们的感觉和思想驱使我们的行为,指引我们以某种形式做出行动。

人格特质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它一般不会随岁月的变化而改变。人格特质对个体的感情生活、事业成功、健康状况甚至预期寿命都有着重大影响。尽管某些人的行为模式相似,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

大部分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他们把自己定义为某类人,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那他很可能会去做标新立异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慷慨大方,那他就会倾向于乐善好施。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过度敏感,那他极可能会处处感到受伤。

有时候,识别别人的性格特征要比准确描述自己容易得多。试想想你认识的一些人,例如你的兄弟姐妹、朋友或者同事。你或许能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性格:吉姆比较专横,凯罗尔才智过人,莎伦喜怒无常,彼得认真负责。一个词语当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但是我们倾向于使用这些标签作为我们应对他人、与他人互动的捷径。

性格不是情绪状态

一个人的性格特质一般是指这个人长久以来所表现出的稳定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例如:慷慨大方、喜怒无常、害羞腼腆)。相反,情绪状态来源于相对短暂的思想和感觉,它们会引发特定的行为,以应对外部刺激。比如,即便某人有着阳光的性格,但在面临巨大挫折或极度失望时,他也会消沉一阵子。他郁闷的心情状态是暂时的,是现实处境造成的。

我的病人弗兰克是一位单身父亲,他自认为是一个爱自寻烦恼的人。就算在顺境时,弗兰克也会过度担心噩耗的出现。在他儿子读小学的时候,他担心坐公交车上学会造成迟到。当他儿子拿到驾驶执照时,他又开始担心儿子会出车祸。与不那么神经质的人相比,弗兰克的焦虑程度是相当高的,但是他的焦虑水平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焦虑是弗兰克人生中稳定的特质之一。

最终,弗兰克的儿子确实发生了车祸,然而车祸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的严重受伤。但当弗兰克接到电话的时候,他的焦虑程度迅速上升,他开始呼吸困难,并感觉自己心脏病发作。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急诊室的心电图测试一切正常,于是医生诊断这一症状为惊恐导致的换气过度。弗兰克服用轻微的镇静剂并做了多次深呼吸后,才镇定了下来。此时的惊恐发作是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是对特定事件的应激反应,它不应该被视为性格中的稳定特质。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医生和其他各类专家都认为性格是在孩童早期形成的,并且,性格会在人的一生中保持一致。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性格特质,透过这些特质,人们可以窥见他们的成年行为。

在研究心理学之初,我便开始深入研究各种人格形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形成了一个人的长远性格。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ckson)则提出了八个塑造性格的决定性发展阶段。他推测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源自于在某个阶段中经历过困境,例如青年时期,此时亲密与孤立的斗争普遍存在。行为科学家如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F.Skinner)和约翰·华生(John Watson)则认为人格形成源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自由意志和经验是形成人格的驱动力。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认为,婴儿早期对第一照料者(通常是母亲)的依恋和亲近的基本需求会成为其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鲍尔比(Bowlby)认为,如果一个婴儿能在早年获得关怀备至且稳定的照料,他就会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并且好奇的人。相反,如果一个婴儿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他可能会变成一个缺乏爱、没有安全感和多疑的人,而这种人可能会有交友困难。

在学习心理学时,我认为这些理论相当有趣,但我觉得一个人的早年生活经验并不能决定一切。虽然老师教育我在心理层面上理解人格,但我认为基因也是影响人格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拥有更为相似的人格特质,因为同卵双胞胎共享完全相同的DNA,而异卵双胞胎只共享50%相同的DNA.这一早期探究以及随后的研究都清晰地证明了我们的基因确实影响我们的人格。然而,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人类尚未发现特定人格基因。

研究表明,人格的遗传力——或者说性格在多大程度上遗传于父母——大概在40%~60%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50%的人格是不受基因遗传控制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控制自己人格的能力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什么是性格?

试想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你就能想到一些描述他们性格的不同的形容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些形容词或许就包括以下这些:

常见的性格特质

当然,如果过于极端,原本积极的特质也会转变为消极特质。例如,灵活多变的人能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做出适当妥协,顾全大局,但是过于迁就会使一个人变得优柔寡断,不敢表态;开朗活泼的人可以吸引很多朋友,但是过于外向就会变得强势扰人。

多年来,心理学家尝试把人们表现出的各种性格特质进行分类。通过一种叫“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学者发现,大部分人格特点都涵盖在五大组别内。有趣的是,四组独立的研究人员同时证实了这些发现。他们虽然使用不同的方法,却在同一时间内证明了几乎所有已知的性格特质都可以纳入以下“五大”分类: 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责任心。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这些组别内的多种特质,而每个组别内的性格特征都遵循同一个特点:

● 外倾性。 性格外向的人开朗活泼,他们活力十足,通常比较擅长社交活动。人们可以将他们描述为观点明确、勇敢大胆以及善于言谈,但是他们也有可能缺乏自制力以及过度冒险。

● 开放性。 具有高度开放性的人们喜欢冒险活动,他们寻求新奇的事物,热爱挑战。他们极具创造力、聪明灵巧、富有想象力,并且喜欢参加智力型活动。

●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的人们总是冷静自若、放松自然、自信十足。这种性格特质与神经质的喜怒无常、高度紧张、情绪多变是对立的。

● 宜人性。 具有高度宜人性的人们友好、富有同情心、温暖有爱。他们令身边的人感到舒适,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然而,如果一个人太“宜人”的话,他们可能会被利用。

● 责任心。 认真负责的人具有很强的自控力,他们的效率也会很高。他们做事井井有条,做决定谨慎小心。人们可以安心地把事情托付给他们,然而太强烈的责任心会引发强迫性行为。

最著名的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每个人的个性是由其在五大人格中的位置决定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极度受欢迎,那么他极可能在外倾性的标准中得分很高。如果一个人容易焦虑,对待事物过度执着,表现出神经质的倾向,那他很可能在情绪稳定性的标准中得分较低。

让我们以艾玛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仅仅用她那天的表现来分析她的性格,那她在外倾性这方面的得分便会非常低。另外,她也没有敞开心胸去接受新鲜经验,因此她在开放性方面的得分也比较低。她总是质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决定,因此她的情绪稳定性级别相当低。艾玛拒绝了邀请她跳舞的男士,这一点降低了她在宜人性方面的得分。然而,她没有逃避朋友的婚礼,而是老实地参加,这一点提高了她在责任心方面的得分。

如果我们用五分等级制来评价艾玛的大五人格特质,那么她的得分情况将如下表所示:

请切记,我们以上的分析只是基于艾玛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她,我们就会发现她并不总是表现得和那天一样。她富有同情心,这会增加她在宜人性方面的得分。尽管她在婚礼上表现得内向封闭,但在其他时候,她可能会陶醉于追求新鲜事物,如参加跳舞和艺术历史学习,这会提高她在开放性方面的得分。诚然,我们越了解一个人,就能越准确地描述他的性格。自我了解与认知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越了解自己的性格,就能越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改善的方面,进而更加容易地进行改变。

性格特征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脑袋结构也因人而异。明尼苏达大学的柯林·迪扬(Colin DeYoung)及其同事对116位志愿者的人格进行了研究。这些志愿者在18至40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2岁。他们对这些志愿者的大脑实施了磁共振成像(MRI)的测定,以确定他们不同脑区部位的相对大小。这些科学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研究表明,外向人群眼睛后上方的大脑部位——眶额部皮质中线部——要比内向人群的大得多。这并不令人诧异,因为该部位控制着大脑的犒赏系统,该部位发达的人,能在追求兴奋和刺激中寻求更多积极经验,因此更愿意与社会互动。责任心较强的人,他们的侧前额叶相对较大,因为这个部位控制着人们的事前计划能力。神经病学研究则发现邻近侧前额叶的大脑部位,即背内侧前额叶相对较大;同时,位于太阳穴下方的控制情感反应的区域,即内侧颞叶,也相对较大。

个性特质的极端——人格障碍

日常生活充满了压力,而大多数人以消极的情绪,如焦虑、伤感和怒气来对付重压。通常这些坏情绪只会短暂停留,但是有些人却长期将自己置于这些情绪之中,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当人格特质及其附带的行为模式变得异常极端时,它们就会削弱一个人的成功概率,影响个体正常活动的能力。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状况过于极端,甚至影响正常生活时,我们称其为障碍。

人格障碍的本质是性格特征的过度极端。 如果一个人对于整洁的要求已经到了妨碍他们正常工作的程度,那么他们已经不属于责任心的人格类型,他们会落入强迫性障碍的范畴中,因为他们已经符合该障碍的诊断标准。让我们回忆一下,艾玛在婚礼上是多么害羞啊!如果她的羞涩变得更加极端,使她封闭自己,逃避与他人交往,这样下去就会发展成病态性恐惧障碍。

患有人格障碍的群体会使他们周围的人们感到不安。为应对不安,许多人会采用人格障碍的措辞来给人格障碍者贴标签,贬低他们。例如:莉莉真是个自恋狂——她只在乎自己;费雷德是个爱说谎的神经病,根本不值得信任;洛伊丝老是觉得所有人都在针对她,她简直是个偏执狂。给人格极端者贴标签能缓解很多人的焦虑情绪,但是却不能使人们真正洞察他们的行为,也会让人们失去关爱他人美好品格的机会。

主要的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精神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中列出了下述损害社会生活和专业活动的人格障碍:

● 反社会人格障碍。 患有此类人格障碍的人缺乏同理心,他们是非不分,总是欺蒙他人,利用他人,利用自己的魅力操纵他人,以满足一己私利。通常,他们可能会冒不必要的险,或成为虐待狂,并常常惹上法律风波。

●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士会对社会生活感到压抑和不适应;他们对别人的批评和拒绝异常敏感。对他们来说,与人交往、维持关系总是困难重重。

● 边缘性人格障碍。 这类患者活在典型性神经质行为和完全精神错乱之间的世界中,在这里,他们远离现实。他们的认同感混乱,对现实关系中的抛弃异常敏感,并且经常想象自己被遗弃。他们冲动,时常爆发难以自控的强烈情绪。他们的关系混乱,通常处于抑郁、精神错乱的状态,他们滥用药物、时常采取自杀行动。

● 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完全被规则和细节操纵。他们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一旦达不到理想状态,他们便会苦恼不堪。他们尝试控制别人,但给他人委派任务时总是不知所措。他们死板、固执,他们甚至不舍得放弃无用的东西。

● 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类个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通常对自己的能力和吸引力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傲慢自大、缺乏同情心,而且经常利用他人。他们夸大自己的成就,总是想获得别人的赞扬和钦佩。

● 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类患者经常穿着怪异,并且思维古怪、信念奇特、行为异常。他们可能会听到耳语,也会有其他奇怪的知觉。他们中的许多人会陷入幻想,他们深信他们的内在感觉、想法,或者愿望能够影响外部世界。他们往往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而且会怀疑别人。

人格障碍的早期治疗方案

值得庆幸的是,只有不到10%的人患有真正的人格障碍。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剩余的90%的人都对自己人格的各个方面感到满意。我留意到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性格特质阻碍自己实现专业目标、妨碍自己建立愉悦有益的关系、阻止自己保持精神和身体健康。长久以来,除了心理分析能偶尔带给我们缓慢而费劲的改变,我们似乎没有快速奏效的方法处理这一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已成功帮助许多人格障碍患者。精神分析学派利用长期密集的疗法来实现治疗,它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和其他人格障碍患者都很有帮助。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中,患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病人对精神分析师口述自己的自由联想、幻想和梦境。据此,精神分析师诠释问题中包含的潜在冲突,给患者说明正是这些冲突导致了他们的问题。只要患者能真正领悟精神分析师的分析,症状通常就会得到改善,然而,患者需要坚持数年的、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治疗。显然,这是昂贵的、费时的。此外,一些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精神分析对于人格特质改变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性格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如果你认识一个人很久,你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人格中的某些方面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特别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例如初为人父,会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使他更有责任心,使他能担负起新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已经不太担心同辈压力,他开始甚少忧虑未来,少有担心事情的出错。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始终伴随着这种渐变式的微妙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是发生在青年期、中年期还是老年期,它总是能抚慰我们。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和蔼可亲、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稳重。显然,这是年龄带给我们的礼物,然而,这种变化的程度是相当细微而漫长的,它需要耗费我们数十年的岁月。

如何认识自己的性格?

在下表的空格处给自己打分,分数在1到10之间,1代表非常不同意,10代表非常同意。通过这个大五人格问卷,你就能快速了解自我人格评价。得分越高,说明你的人格特质越明显。

在一个长达四十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一群小学生的性格特质,时隔四十年,他们再次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这些志愿者的性格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冲动的小孩成年后依旧浮躁,宜人的少年数十年后依然善于合作。然而,这项及其他很多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人员追踪的那些人,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咨询或者从来没有尝试过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

受迄今所有研究的影响,大部分心理学家,包括我自己只能局限在这样一个假设之下:人们在幼年时期,从根本上形成了一个核心的人格特质。在治疗中,我们能帮助患者改变特定的行为,但不一定能改变他们的人格本质。

但现在,一些惊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正挑战着我们长久以来信奉的“教条”。最新的研究得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论断,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关于如何改变性格、如何更快地改变性格的认知。为了探索干预治疗对于改变性格特质的可能性以及改变的速度,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布伦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及其同事对数百项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

荟萃分析(元分析)是解答科学问题的方法之一。荟萃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将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通过汇集各种研究的数据,最终统计出一个有效的结论。许多研究者认为,荟萃分析是最有力的科学研究形式之一,但这必须以研究人员选择正确的研究作为前提。

你知道吗?
  • 虽然头胎儿童在智力测试上一般得分较高,但出生顺序对自述人格特质没有影响。
  • 自称为爱狗人士的人通常更加外向,而自称为爱猫人士的人一般更为内向。

大量心理和精神健康研究证明,某些形式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有利于在短期内改善人的精神状况,如暂时抑制抑郁发作、惊恐发作等。然而,甚少有研究将改善长期且稳定的人格特质作为研究的目标,而这正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想要探究核心的问题。为了准确地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者们筛掉了大量只涉及短期精神状况改变的研究,保留了少部分涉及人格状况改变的研究。

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筛掉了相当一部分未涉及对照组实验的研究。因为若没有对照组(如从来没有接受过干预治疗的志愿者)实验的效果对比,人们无法确定治疗是否真的发生了作用。我们知道,有些人的人格或精神状况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发生改变的。因此,未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研究,其得出的结论很有可能是有误的。

经过广泛的搜索,他们发现了200多个可用于荟萃分析的高质量研究。这些研究的志愿者总数超过20000人,同时包含了足够多的例子,可以说,它们的结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此外,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女性(60%),她们的年龄介乎于19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诚然,人格改变是这一荟萃分析的重点,但是许多研究对象当时正接受着其他心理治疗,如焦虑、抑郁或药物滥用,其他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则没有特定的精神障碍。实施的干预疗法包括不同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助疗法。

大部分干预措施包含一对一疗法,其他的措施则包括集体治疗或自我疗法。

改变性格的干预类型
  • 认知行为疗法
  • 正念疗法
  • 心理分析/心理动力学疗法
  • 精神药物治疗
  • 放松训练
  • 社会技能训练
  • 支持性心理治疗

因为各种研究和干预种类相异,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公正有效的对比。他们采用一种叫“效应量”的指标,以对比各种不同干预疗法的效果。效应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介乎于0到1之间的数字,它表示与接受安慰剂疗法或不接受任何治疗的组群对比,接受实质性治疗的群体能获得多好的疗效。一般认为,效应量小于或等于0.2为细微效应,效应量介于0.3到0.5之间为中等效应,而效应量大于或等于0.6则为显著效应。

心理家们从这一大型荟萃分析中统计出所有结果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临床治疗(包括从心理健康专家处获得的治疗)和非临床自助疗法(例如基于网络的认知疗法或冥想)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性格特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或数年内,被追踪的研究对象仍然维持着他们从干预疗法中获得的人格益处。

对于改善研究对象的性格特质,治疗类型似乎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都呈现出相当的疗效,而住院治疗和精神药物疗法的效果也只是稍逊一点。此外,志愿者是否正接受治疗,如抑郁、焦虑,或根本没有特定的障碍也丝毫不影响结果。总之,所有研究对象的性格特质都一致地得到了改善。

相对于其他性格特质,某些性格特质对治疗更加敏感。根据研究结果,变化最大的性格特质属于情绪稳定性的范畴,接着便是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最后是开放性。

性格改变能有多快?

罗伯茨教授(Professor Roberts)及其同事认为:极短的干预治疗对改变人格没有多大作用——他们觉得一小时、一天或者一个星期的干预治疗没法动摇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因此他们也将涉及长期治疗的研究选取在内,这些治疗持续多个月。

为了确定干预如治疗要持续多久才会对性格产生积极作用,研究人员把每个治疗在不同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绘制了出来。在绘制效应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时, 他们发现:性格中绝大部分的积极变化都发生在治疗的第一个月。之后,变化程度变得平稳,积极效果也趋于稳定。

额外的治疗并没有发挥任何改善作用,而前30天获得的人格提升则在治疗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持续并保持稳定。下面的图表展示了随着治疗周数的增加,神经质向情绪稳定性转变的过程。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惊人且明确的: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而且,只要30天就能完成意义非凡的改变。 而且,提升人格的一系列有效自助疗法并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性格影响生活

不论好坏,一些人总是欣然接受现在的自己,接受现有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期盼也没有动力去做出任何改变,他们尤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格。然而,绝大部分人却认为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性格特质在拖自己后腿,它们不仅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事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人生的满足感。但无论如何,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为改变找到无懈可击的理由。

可靠的科学证据表明性格决定人生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财务状况。不仅如此,人格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性格外向的人往往更加友好,他们与人交流频繁,因此他们一般比内向的人长寿。而神经质人士的预期寿命通常会比情绪稳定的个体短一些。英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神经质人士较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死亡风险。另外,一个人越有责任心,他的寿命就会越长。而喜欢冒险的人有着刺激的人生,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相对较短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个性特征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大脑健康、其患上老年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衰退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忧虑之一。当记忆丧失影响到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时,这种情况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我们都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锻炼、饮食得当、适当管理和释放压力、与社会和他人保持接触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但是,你知道性格特征也会影响这种风险吗?位于斯德哥尔摩及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他们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超过500名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长者,他们平均跟踪了这些长者6年,并对他们的性格特质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情绪高度稳定以及极其外向的人士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最低,同时,他们患上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药物滥用和恐惧症的风险也是最低的。而在不善交际的人群当中,情绪的高度稳定能降低他们认知能力衰退的风险。

高度的责任心也在人生的多个重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国家研究所发表在《经济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责任心程度是其事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了,一个人的责任心越强,他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这在各行各业普遍适用。

单口喜剧演员的人格特征

单口喜剧演员拥有非凡的创造力,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可以实时享受观众的积极反响,然而,他们也难免承受着观众的实时斥责。因此,与演员不同,单口喜剧演员一般在宜人性方面的得分更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幽默”,才会迎合观众的口味。虽然他们并不比普通人神经质,但是却往往比较内向。

因为责任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卫生保健要求更高,因此他们不仅更加长寿,而且患上中风、高血压和老年痴呆症的概率也更低。这跟高度负责任的人拒绝吸烟、避免过度酗酒和遵从医生建议息息相关。

许多理由都可以很好地解释以上性格特征引起的种种后果。神经质的人不太会处理压力,而长期累积的压力会引起抑郁、老年身体疾病、意外事故或其他消极结果,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减寿。同时,他们也不能像情绪较为稳定的人一样照顾好自己的健康。相比之下,外向者通常较为友好,他们享受着社交网络的支持,当他们生病或者承受着巨大压力时,周围的人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幸运的是,我们不用再当消极人格特质的奴隶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远离那些拖我们后腿的性格特征,我们就能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好人生了!

现在就是改变性格的最佳时机

不要再犹豫了,现在就是改变性格的最佳时机!大部分人都喜欢安逸,他们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即使现在的生活扰乱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与目标渐行渐远,他们也提不起改变的勇气和决心。是的,万事开头难!

请记住,如果你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那改变性格将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但是,如果你锐意改变、决心实现目标,那么成功触手可及。没错,改变性格只需要三十天!从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你已经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无论你是选择治疗师的帮助,还是采取自助方式,又或者是两者结合,下面的篇章都会为你提供可靠的蓝图,助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7ZSASjpB69/cIu6yTAQ2QzjV/Qf+WfcZ/TpYFr4YIjFSMUVwB42Enkrb6axi2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