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失去了什么

父亲无用,母亲刻薄,如果他们也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聪明智慧,我何至于会到今天……

从这样的家庭出来,我在起点上就输了,还怎么跟人家竞争?

童年家庭不幸造成了我如今自卑又敏感的个性,我已经认命了。

网络论坛上,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发帖人心中的无奈和怨恨。

虽然网络集体吐槽父母为成年子女提供了正视原生家庭之伤的安全空间,但是沉浸于吐槽当中也带来了副作用—— 助长了成年子女的习得性无助

前文说过,由于童年的不幸经历,我们错误地以为成年以后的自己也是弱小的、没有力量的,甚至不相信自己对生活是有掌控权的,这就是原生家庭之伤带来的习得性无助。盲目的网络集体吐槽正好强化了这样的无助感。它传递出“原生家庭毁一生”的想法,让我们认为既然没有办法重新选择原生家庭,那这一生从头就已经被注定了。我们永远都是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这样“永恒的受害者”模式否认了我们作为人的韧性和智慧,忽视了自身的成长,也忘记了人生终究是自己的责任。我们就这样轻率地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了原生家庭身上,把自己本可以拥有的力量拱手交给了父母。

网络论坛集体吐槽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承认和正视原生家庭之伤,以及“正常化”自己对于原生家庭的愤怒这两步,但很不幸的是,若是我们常常沉浸于吐槽父母的行为中,它所带来的习得性无助使我们到此便无法再前进了。而仅仅完成这两步,其实并不能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善,更不可能把我们拉出原生家庭之伤的泥沼。

古语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遭受原生家庭之伤不是我们的过错,但是走出原生家庭之伤却是我们的责任。 想要在心里否定一个人、一段过往、一个家庭、一个信念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怎么去重建一个新的生活。

总结

原生家庭之伤对我们的人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排除了自我防御机制的干扰,我们才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影响。从小,我们被迫戴上了“面具”,来更好地适应充满创伤的原生家庭环境。在面具之下,我们产生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毒性羞耻感。这种羞耻感让我们逃避情绪,失去信任,深陷于习得性无助。意识到原生家庭之伤的影响后,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是我们对父母“去神化”的过程。沉浸于网络集体吐槽父母虽然能帮助自己承认和正视原生家庭之伤,却也会令自己深陷“永恒的受害者”模式中。 ZAxqZ04/BcrDG1JXuti8pp14QRK4PkpUbINY6bEm2FRW0SgZVXUfI+mjaEdKNz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