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延伸阅读
以人权为基础的框架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正在改变社会并重塑我们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明确地阐述道德框架、规范标准和价值型治理模式,引导组织开发与利用这些强大工具,采取以人为本的技术开发方式,超越地理边界和政治边界。

人权是价值观的“硬边”(hard edge),国际人权框架为处理人权问题提供了坚实基础。

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UDHR),提出可在不同文化中应用的一套普适性原则,签约国达到史无前例的192个。当时,世界尚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的创伤中恢复,迫切需要一个尊重人权的未来愿景。这份文件旨在成为最重要的全球价值观表述,正如起草委员会成员、智利人埃尔南·圣克鲁斯(Hernán Santa Cruz)所说:

我清楚地感受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各国对人类至高无上的价值达成共识,这一价值并不是由世界强国决定的,而是根植于既存的事实。

《世界人权宣言》制定了共同标准,支持国家和其他相关方制定法律与政策,应对从刑事犯罪到环境、从全球发展到贸易、从安全到移民等众多问题。另有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世界人权宣言》条款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协定和《世界人权宣言》一起,为民间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国家提供了重要基础,帮助它们在新兴技术和强化技术的推动下,通过以人和地球为中心的创新议程,促进平等、公正和正义。

国家采用这些全球性权利标准来约束政府行为,但这些标准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私营部门。例如,寻求在全球供应链中处理劳工权利问题的全球企业,或努力解决隐私和言论自由问题的信息公司与通信公司,都被要求使用权利框架来处理这些问题。同样地,尽管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振奋人心,但人权标准能够在我们协调各方努力、缓解人类痛苦的时候帮助我们解决治理难题,并处理在应用新型科学工具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讨论人类理想社会的广泛问题时,我们应当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基础。今天,技术创造了为人类赋能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必须继续关注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以及人权的影响。

此外,这也不光是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责任,私营部门也必须肩负起领导角色。私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应首先将其价值观与《世界人权宣言》及相关人权标准对照,然后制定机制,衡量和评估自身的行为。 m7/TKhB5zRuiiCF00LkGhRDrDL8D20XYaA4/WiQ4fTlVWpOMIZJAzB2DdSP6VK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