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一
推拿发展源流

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在远古时代,原始人在与自然界抗争及人类间的相互争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扭挫伤、跌仆伤等损伤,原始人会本能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这些抚摩、按压、摩擦等本能动作逐渐发展成为医疗行为,成为推拿的起源。

“推拿”一词出现于明代。汉代以前有“按摩”“按 img ”“ img 摩”等称谓,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明代以后多将“推拿” “按摩”并称。目前, “推拿”多用于医疗领域,“按摩”多用于保健领域。但两者在基本手法等领域,框架相同,也有学者将其统称“推拿”。现在的“推拿”是融会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一门医学学科,与生命科学、物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是安全、生态的自然疗法。

一、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朴素唯物的阴阳学说得到发展,早期医学模式得以整理继承、总结完善,并奠定了中医学术体系,推拿按摩也随之形成。史载的第一部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佚)即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另外,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有“膏摩”的记载:“若人能养慎……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书中还记载了抢救自缢的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首创了以手法抢救呼吸、心脏骤停等危急症,并与其他方法相结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导引图》,共有导引图像44幅,不仅描绘了自我抚胸、捶背、按腰等各种导引姿态,还注明了所防治疾病的名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图绘资料。

二、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的推拿疗法已有较高地位,不仅成为医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而且已经应用于骨伤和外科疾病的治疗。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为推拿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即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令人两手牵其颐已,暂推之,急出大指,或咋伤也。”该方法目前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书中还记载了用爪切人中治猝死、按心下宛宛中治卒心痛、抓脐上3寸治腹痛等简便方法,使推拿更广泛地应用于急救。书中另记录了小儿推拿的捏脊疗法。在隋唐时代,推拿疗法颇受朝廷和民间的重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隋代的医疗制度中,推拿疗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提出,如《隋书·百官志》记载:“太医署有主药二人……按摩博士二人。”唐代沿用了该医疗制度,把按摩推拿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等不同等级,并出现了专门的按摩教学机构,如《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医院掌医疗之法……三曰按摩,皆以博士教习之。”

这一时期的医籍中还记有很多其他成就。唐·蔺道人的《理伤续断秘方》记载了许多按摩手法,如拔、揣、摸、伸等。并且该书将推拿引用到骨伤科,对以后的伤科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该时期,膏摩也得到很大发展。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以“膏摩”法治疗“夜啼”“腹胀满”“不能乳食”等多种小儿病证的记载,再次延伸了推拿的治疗范围。 《大唐六典》中明确提出了按摩可治“风” “寒” “暑”“湿”“饥”“饱”“劳”“逸”等因素所致的疾患,充分显示了推拿治疗的发展水平。

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对外文化交流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中医这种按摩疗法已开始传往朝鲜和日本,在国外有很大影响。

三、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医学等科学受到一定冲击,推拿不如隋唐时期盛行,国家医疗机构也不复设推拿专科。尽管如此,该时期的医学仍有一定发展。宋代末年官方组织编纂了一部大型医籍《圣济总录》,里面有独立成篇的推拿内容记载,可视为对此前历代成就的一次系统总结。《圣济总录·治法门》中说:“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剽悍者有所归宿。”对按摩推拿手法作用与导引的关系进行了精辟阐述,为后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宋代名医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腹部推拿手法催产,这是世界上首例产科手法助产病案。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记载了“摆摇”“屈伸”等新手法,对推拿手法有不少创新,还记载了推拿手法对关节脱位、扭挫伤、骨折等骨伤疾患的治疗方法。金·张从正的《儒门事亲》提出推拿具有汗、吐、下三种作用,对推拿治疗提出了新的认识。朱丹溪则将摩腰膏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至清代不衰。元代《回回药方》记载有“脚踏法”“擀面杵于脱出的骨上”等骨伤疗法,在正骨推拿史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四、明代

在明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产生,社会科学文化经过沉淀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推拿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拿重新被列入医学分科之中。“推拿”一词首见于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该名称的出现为后世推拿学科立名奠定了基础。推拿不仅具备了以前各代的成就,而且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明·徐用宣《袖珍小儿方》的“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可谓是小儿推拿体系的雏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以及《小儿推拿秘诀》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等专著的出现,使小儿推拿独立和完善,形成小儿推拿分支。推拿的高速发展也使民间按摩医生比较活跃,如《香案牍》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所谓摸先生就是指民间按摩医生。此外,明代的《医学入门》《保生秘要》《古今医统》等大量文献也涉及了推拿内容,可见推拿的广泛应用和兴盛场面。

五、清代

清代的太医院未设推拿专科,但推拿的理论、手法和临床应用都有很大发展。如清代医学全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宋以来的骨伤推拿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提出了八大骨伤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还指出:“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该时期还产生了其他很多推拿专著,如《幼科推拿秘书》《小儿推拿广意》《小儿推拿直录》《厘正按摩要术》《保赤推拿法》 《推拿易知》《推拿指南》《小儿推拿术》 《推拿图解》 《推拿抉微》等,对后世推拿手法总结、儿科杂病治疗、伤科疾病治疗等产生重大影响。另外,汪启贤的《济世全书》对脊柱病分类和推拿整脊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在膏摩的理法方药方面进行了一次系统总结和提高。唐元瑞的《推拿指南》对各种目疾的推拿治疗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说明。从以上著作中可以看出,清代时期的推拿不仅在理论上日益丰富,而且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发展。

六、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使传统医学备受歧视,并且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随之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方针,对我国的社会及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推拿的发展陷入了低潮,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在此期间,推拿出现了地域特征的流派: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上海的 img 法、四川的经穴推拿等。另外,西方医学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丰富了推拿学的发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传统医学,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推拿学迅速发展,重现光彩。1956年推拿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1958年在上海成立了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还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开始了有计划的正规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许多省、市级医院开设了按摩科或推拿科,推拿治疗范围扩大到内、外、妇、儿、伤、五官等各科病证,对推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原理也有了初步的探讨,同时推拿界开始了对推拿历史和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的上半期,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一支推拿队伍,开始了推拿作用机理的现代实验研究,研究了推拿对正常人脑电波、血细胞、局部温度、消化液分泌及皮肤电阻的影响。此时,推拿已被应用于急腹症的治疗,如扭转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尿路结石、锑剂中毒等。推拿麻醉也在这一时期获得初步成效。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国内的中医学院相继出现了推拿专业、推拿院系及推拿相关的科学研究。1979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针灸推拿系,1982年北京中医学院也成立了针灸推拿系。随后,全国有条件的中医院校相继开始筹建针灸推拿系,有的省市还设置了针灸推拿按摩专科学校。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成立,同时期,卫生部组织编写了《推拿学》统编教材。199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正式将该学科命名为“按摩推拿学”,代码为360.1051。199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推拿博士生,各院校相继开展推拿硕士、博士生教育,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200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推拿学》,2003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

2000年以后,随着海内外的频繁学术交流,推拿疗法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中国的按摩推拿开始走向世界。世界许多国家也开展对中国传统推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达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目前,中国推拿作为人类最古老又安全有效的绿色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81THyPEfr0UnTyH3iwwI/C6UOvyBB2xOvCTl6yURAh2vkI0is5BjmqaXkx42XQ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