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到公牛时代

米诺斯文明是第一个欧洲文明(从大约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尽管如此,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位于希腊半岛的南方,远离希腊本土。米诺斯人是善于贸易和航海的民族,他们制作的陶器远播埃及,其艺术也深受埃及人的影响。米诺斯人有自己的文字,但我们尚未破译。他们看上去并不尚武善战。米诺斯的艺术和建筑令人瞩目,宫殿的墙壁绘有跃出海面的海豚。在人们的最初印象中,这里是一个快乐、平和、由女性主导的社会。在粗大的红色廊柱和完备的排水系统之间绘有公牛起舞的图案,还有人们采集番红花的场景。不过,米诺斯文明作为一种有关历史的警示——而非来自历史的警示——尤其有用,它警示我们如何喜欢将历史浪漫化。

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宫是地中海东部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发掘面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克里特岛是一个散发着迷迭香气味的炎热小岛,观光者都会爱上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岛屿。克里特岛曾毁于一场大地震,震中就在圣托里尼岛。人们窃窃私语,认为这里简直就是“失落的亚特兰蒂斯”。许多现代欧洲人都会如此想象自己的先祖:他们崇尚和平、爱好艺术、无忧无虑,却惨遭厄运。这个故事一半是伊甸园,一半是泰坦尼克号。不过,这些都是胡扯。

至少以我们的标准衡量,克诺索斯王宫有着一定的年头。它的建造日期可以追溯到1905年到1930年之间——不是公元前,而是公元后。一位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克里特岛上第一批钢筋混凝土建筑。与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和勒·柯布西耶设计的现代建筑一样,克诺索斯宫也饱受非议。如今,日益扩张的城市正逐渐蚕食这片遗迹。但凯茜·吉尔发现,克诺索斯王宫恰好适合这种局面:“今天,全希腊到处都是烂尾的现代主义废墟,低矮丑陋,‘瘦骨嶙峋’,几乎没有攀爬的余地。”

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终其一生都致力于重建一座半真半假的青铜时代王宫——其中充斥着各种仿古画。克诺索斯王宫是由一位希腊当地的古物学家发现的,并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掘。伊文思受过良好的古典学教育,其从事造纸生意的家庭非常有钱。在克里特岛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后,伊文思就买下了整个王宫遗址。伊文思的朋友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1871年发现了特洛伊城遗址(但不慎毁掉了其中一部分)。与他这位朋友一样,伊文思也把自己视为沟通古今世界的桥梁。他认为,古典时代更质朴、更高尚,唤醒这段记忆有助于抹去肮脏的工业社会给现代欧洲留下的污点。正如吉尔所言,精神的渴望为伊文思注入动力,令他神采奕奕,希望在现代世界中“重现异教文化的魅力”。

为实现梦想,伊文思首先用木料和石膏加固严重受损的建筑物。随后,他又逐步运用新近发明的具有柔韧性的钢筋混凝土改造这些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伊文思重新构想的克诺索斯王宫建筑群精确、合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些建筑只是现代人的臆想。伊文思正在寻找一处安静祥和、没有性禁忌的天堂。在克里特岛,他没有发现任何军事要塞存在的证据。不久之后,他委派了一批现代艺术家去“润色”那些古老的壁画。但这些人的工作太过彻底,简直是在创作全新的画作。有一对瑞士裔的法国人父子,他们的名字都叫埃米尔·吉耶隆。这对父子创作了许多仿古画,但这些作品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与米诺斯文明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这些仿古画在世界各地一再被复制,而他们的造假工作从未中断。

根据伊文思的臆想,这些仿古画加入了非洲黑人战士的形象。他们受米诺斯人的雇佣,侵入希腊本土。伊文思经常把希腊人与日耳曼人的穷兵黩武联系在一起。精明的观察者一定感觉事有蹊跷。在参观伊拉克利翁博物馆展出的画作时,英国小说家伊夫林·沃写下了自己的疑惑:“这些画家将精准重现米诺斯文明的狂热与偏好《时尚》封面的癖好混在一起了。” 即使是“米诺斯”这个名字也源于伊文思的信念,他认为这座宫殿是著名的米诺斯王迷宫的原址。在这里,古典神话英雄提修斯杀死了半牛半人的怪物米诺陶洛斯。这则神话将米诺斯王安置在克里特岛,而米诺陶洛斯在迷宫中会吞食雅典的童男童女。这个故事听起来实在有些血腥。至于米诺斯人如何称呼自己,我们已不得而知。

从这些残垣断壁中,我们能获知哪些有关米诺斯人的真实信息?他们的文明存续了大约1300年。米诺斯人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其中包括一次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一次火山大爆发,以及一场大海啸。这场海啸摧毁了沿海的居民区和他们所有的重要船只。近期的考古发掘表明,克里特岛经历过类似2004年亚洲大海啸造成的巨大破坏。米诺斯人的“宫殿”分布在克里特岛各地,由石子路连接在一起。那里是城市中心、宗教中心和贸易中心。米诺斯人的商品包括锡、绘有图案(而非仿制)的精美陶器、各种食物和油品等日用必需品。他们的农业生产很发达。人们信奉公牛崇拜,通常由女祭司主持宗教活动。在娱乐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米诺斯人会纵身跃过公牛,抓住牛角以控制公牛的身体——我们可以在古代壁画中看到这一场景。与现代的斗牛相比,这种行为要危险得多。即使他们的艺术品没有后世赝品那般华丽,其线条的繁复程度已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米诺斯文明也有黑暗的一面。当代人认为,米诺斯人确实爆发过战争,也确实有用于防御要塞的城墙。在克诺索斯王宫附近,有一处名为阿尼莫斯皮利亚的考古遗址,那里挖掘出一座神庙,它质朴无华,一如伊文思想象中克诺索斯王宫的样子。1979年,由希腊人领衔的考古队在神庙中发现了三具骸骨。显然,这些人死于火山爆发的余波。考古人员认为,其中一具骸骨属于一位28岁的女祭司,另外一具骸骨属于一位男祭司,而第三具骸骨则属于一个18岁的男孩。男孩被绑缚着,身体蜷缩成胎儿的姿势,身上插着一把精美利刃。黑色的骨头与白色的骨头排列在一起,这说明在灾难来临时,他已失血过多,濒临死亡。显而易见,这个男孩是人祭,用来平息火山爆发。

米诺斯文明远不是一个宁静祥和、罗衫飘逸和喜爱海豚的社会,其血腥程度不亚于任何社会。就像最早的克罗马农人一样,他们可以将艺术之美与同类相食融合在一起。同样,在欧洲文明初始阶段,人们也会将美丽事物和活人献祭融合在一起。大自然反复无常,人们难以适应气候,狩猎—采集者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应对大自然的挑战。同样,他们的后裔米诺斯人也要努力应对大自然的威胁,而这些威胁足以毁掉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此之后,人类才开始学习如何改造自然。然而,除一些宜居的河谷外,人类能否取胜还是未知数。

米诺斯文明的结局扑朔迷离。大多数学者认为,米诺斯文明不可能毁于某一场大灾难,而这是在导游那里常见的说法。尽管如此,反复出现的火山爆发和大地震使米诺斯人元气大伤。因此,对于从希腊本土入侵克里特岛的迈锡尼人来说,米诺斯人简直就是个“软柿子”。讲希腊语的民族取代了已经灭亡了的米诺斯精英阶层。但好景不长,希腊人的文明也很快神秘消失了。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地中海世界生机勃勃的青铜时代戛然而止,留下的谜团不断撩拨人心。

到此为止,夏娃的后代已经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础。在长达5万年的时间里,那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人类完成了大部分奠基工作,而他们使用的大多数语言至今仍难以索解。他们清理森林、发明农业、建造第一批城镇,并且在数学和文字领域向前跨了一大步。发明文字之后,人类才能留下名字和故事。他们创建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培养出军事精英。是的,他们已经发明了战争! CfOy80VUY/EXlZmMKpkQKHF/f4vrMsc7aerbw2claQ+v8jkPPWNhw8FpRKPViX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