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还没见过什么名画吧?其实啊,也没有多少人能亲眼看到名画,一般都得去国外或国内的一些大美术馆里才能看得到。咱们平常见到的那些都是名画的照片。这种感觉就好比是我们只能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明信片,而不是身临其境真正地欣赏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样。不过,通过看瀑布的图片,我们仍然能大概知道瀑布长成什么样子。同样地,通过看名画的图片,我们也能知道名画大概长成什么样子。不过呢,这跟看到实物还是有点儿差别的。
还记得“希腊绘画之父”波利格诺托斯吧?13世纪,出现了一位“意大利绘画之父”,他就是住在佛罗伦萨的契马布耶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它的名字就是“花城”的意思。契马布耶流传于世的画作很少,其中还包括一些不能判定是否为他本人亲自创作的作品。
假如契马布耶活在今天,那么他也许就跟伟大画家这个头衔无缘了。然而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们认为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原因在于他比之前1000年来的任何一位画家画得都要好。据说,当他完成圣母玛利亚的一幅巨型画像时,佛罗伦萨的人都被这幅画的美所震撼了。在把这幅画从契马布耶家里搬运到教堂里的路上,人们以吹喇叭、挥动旗帜的方式走过大街小巷,护送着这幅画。
契马布耶《圣母子》
契马布耶《圣方济各》
契马布耶还画过一幅圣方济各会修道士的画像。圣方济各会由一群圣洁的修道士组成,这些修道士把毕生都奉献到提高自身修为和行善当中。圣方济各会是由一位名叫“圣方济各”的人建立的修会。加入圣方济各会的修道士都承诺要像基督那样生活,他们不能有自己的财产,并要终身不娶,终身都要做善事。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自己种粮食、自己盖房子。
在你看到左面这张图片时,可千万别指望看到一幅多漂亮的图片!唉,我想说的是,它实在不怎么好看。你也许会惊叫:“这人怎么又老又丑啊?”图片里,圣方济各头顶上的圆环就被称为“光环”。圣人头上的那圈光环就代表了神圣和纯洁,他手上的黑点并非毫无意义,而是特意画上去的。据说,圣方济各渴望成为跟基督一样的人,于是有一位天使就降临到他身边,在其手指和脚趾上钉了很多洞,就跟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手指和脚趾上钉出来的洞一样。而这些洞则被称为“圣痕”。
然而,契马布耶之所以能够声名鹊起,靠的并不是自己的绘画作品,而是因为他那个名画家徒弟。有一天,当契马布耶在距离佛罗伦萨不远的某个乡村散步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放羊的小牧童正用一块尖石在石板上画羊。当契马布耶的目光越过牧童的肩头停在石板上时,他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问男孩的名字是什么。“我叫乔托。”男孩说。
当契马布耶问乔托是否愿意跟自己到佛罗伦萨学画画时,不用说,乔托当然很高兴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于是,在征得父亲的允许之后,他便跟随契马布耶前往佛罗伦萨生活和学习。长大以后,乔托画了不少名画,其中有不少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画。不过,他画得最多的人物还是老师契马布耶画过的圣方济各。
佛罗伦萨附近有个叫“阿西西”的小镇,是圣方济各曾经生活的地方。那里有一座为了纪念圣方济各而建的教堂。这座教堂分为上、下两层。乔托在教堂上层的墙壁上画了一系列讲述圣方济各生平故事的画。圣方济各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其中一件事就是向围着他的飞鸟传教布道。
在乔托那个时代,人们画画用的颜料跟我们现在用的颜料有所不同。现在,画家所用的颜料是用色粉和油脂调制而成的(也就是油彩),而且会把画画在画布上。但在那个年代,画家们没有油彩,而且他们也不在画布上画画。他们用的颜料是用色粉和水调制而成的,而刚刚粉刷好的墙壁就是他们的画布。有时候,他们也会在颜料里加上一些黏性物质,比如说蛋清、胶水等东西,接着他们就会用这种混合颜料在干燥的墙壁、木板或者铜片上画画。这种绘于刚刚刷好的灰泥墙上的画被称为“湿壁画”。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这种画是画在湿墙上的。而后面的那种被称为“蛋彩画”,因为颜料中混合了蛋液这样的黏性物质
尽管照着一幅画或是看着一个东西画一幅画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就好比说很多人都能画出一篮水果、一束鲜花、一处海洋或陆地的风景,甚至还有很多人能照着大画家的作品临摹出一幅难辨真伪的画。但是,这仅仅是照着画而已。很少有人能够仅凭想象去创作一幅画作,并且还能够把头脑里那些零零散散的想法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来。所以,我们说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是真的天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