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章节呈现了一幅有关中生代鼎盛时期的茂盛植物和众多爬行动物的美妙画面。恐龙主宰着热带雨林和潮湿地带,翼手龙拍打着羽翼在森林中尖叫,捕捉着无花灌木和林中嗡嗡作响的昆虫。然而它们周围还有一些不太显眼、不太盛行的物种,这些物种似乎获得了某种力量,也学会了忍辱负重。当太阳与大地不再仁慈和慷慨,这些本领对于整个种族来说,就显得异常珍贵。
恐龙家族中有一群善于跳跃的弱小型爬行动物,它们迫于敌人的侵袭和生存竞争的威胁而趋向灭亡,或者不得不转移到海滨或山峰,在更加严寒的环境下奋力生存。渐渐地,这些不幸的小生灵长出了一种新型鳞片,这些鳞片进化成翎羽状,后来又演化成羽毛的雏形。这种羽毛状鳞片一层叠着一层,比以往出现的爬行动物的外壳具有更加有效的保温功能,它们可以凭借着新羽毛在寒冷地区生存下去。寒冷的气候让这些动物更加关心自己产下的卵。显然,大多数爬行动物不太关心自己的卵,而是任由阳光与季节去孵化。然而,这个新的生命分支上的物种,开始养成呵护自己的卵并用自己的体温将其孵化的习性。
不断变化的寒冷气候使得这些原始鸟类的体内发生变化,演化成恒温动物,不再依赖晒太阳来维持体温。这些原始鸟类也许是以捕鱼为生的海鸟,它们的前肢不再是翅膀,而是进化成类似于企鹅的鳍状肢。有一种奇特的原始鸟类,名叫新西兰鹬鸵,它长着一种十分简单的羽毛,不会飞,也不像是从会飞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在鸟类的进化史上,羽毛比翅膀出现得更早。当羽毛进化完成后,需要轻盈地舒展开来,这时必然会形成翅膀。我们至少可以从鸟的化石中发现:它有爬行动物的牙齿,还有爬行动物的尾巴,同时还长着一对翅膀。显然,它可以飞翔,曾经混杂在中生代的翼手龙当中。可是,这个时期的鸟类,数量和种类都很有限。如果有人穿越到中生代,就算他走上几天,也看不到一只鸟,甚至都听不到鸟叫声,而只能在蕨类和芦苇中看见许多翼手龙和昆虫。
此外,他还可能看不到任何哺乳动物的踪迹。或许,原始哺乳动物的出现比鸟要早几百万年,但是那个时候的它们太微小、太稀少、太不显眼,所以根本引不起关注。
最初的哺乳动物与最初的鸟类一样,由于受到敌人的侵袭和生存竞争的威胁,被迫需要适应艰苦的环境和严寒的气候。另外,它们的鳞片和鸟类—样,进化成羽毛状,成为保温的外衣;其体内与鸟类一样进行着大同小异的变化,进化成恒温动物。不过,哺乳动物进化的不是羽毛而是毛发,它们不必孵卵,而是把卵安置在自己体内,让其更加温暖和安全,直到发育成熟。大部分哺乳动物属于胎生,它们将鲜活的后代带到这个世界。在生下后代之后,它们还会呵护与喂养小宝贝们。现在的很多哺乳动物用乳房来哺育后代,但鸭嘴兽和针鼹鼠除外,它们没有乳房,依靠皮下分泌的养料来喂养后代。针鼹鼠产下坚硬的蛋,然后放进腹下的育儿袋中孵化,直到孵出幼仔,这样既温暖又安全。
如同一连好几天或好几周都无法找到鸟类一样,在中生代也很难见到哺乳动物的踪迹,除非知道去哪里寻找。鸟类和哺乳动物在中生代属于异类、次要和微不足道的生灵。
据估算,爬行动物时代大约持续了8000多万年。假如以人类有限的知识去考察漫长的历史年代,结果一定是这样的:这个阳光普照与生命繁盛的世界,会一直安全、永恒地存在下去;恐龙在沼泽里打滚,飞龙在天空中翱翔,它们如此笃定和自信。然而,宇宙积蓄已久的神秘力量打破了这貌似永恒的稳定,生物的安逸时代已经结束了。年复一年,几百万年一晃而过,在此期间,地球环境变得艰难而恶劣,大地、高山与海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岩石记录表明,地球在经历了漫长的中生代繁荣后开始走向衰落,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生物种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奇妙的新型物种。原始物种在日趋灭绝的严重威胁下,拼命去适应新的环境。例如,菊石类动物曾经在中生代晚期派生出很多古怪的种类。在平稳的环境中,生物会渐渐失去进化的动力;它们不再演化,而是停滞不前。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是如今存在的物种。在新的环境下,普通物种屡遭磨难,新型物种则拥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在此期间,岩石记录中断了几百万年,一层神秘的面纱裹住了整个物种进化的轮廓。当人们再次揭开面纱时,爬行动物时期已经结束;恐龙、蛇颈龙、鱼龙和翼手龙以及不计其数的菊石类动物,已经全部灭绝。它们的生命曾经多么繁盛,如今却消失殆尽,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它们没有战胜恶劣的新环境,严寒的气候杀死了它们。地球出现了远远超过生物承受能力的极端环境,中生代的生命遭受到一段缓慢而又彻底的毁灭期后,出现了一幅新景象:一批更顽强的植物和动物占据了这个世界。
地球生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大多数苏铁类和热带松柏类植物,已经被可以隐藏自己的叶子、免受冬雪侵害的大树以及开花植物与灌木所取代;昔日爬行动物生活过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和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