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叔叔的话让我全身激灵了一下,但我马上就把自己控制住了,还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神情来。我很清楚,要想阻止教授叔叔疯狂的举动,只有依靠科学的论据,这样的论据一抓一大把,而且它们都能有力地证明,这种探险是万万不可能的。到地球中心去!这个想法太疯狂了!算了,我还是先去吃饭吧,有机会再找他理论。

叔叔见餐桌上一点儿吃的都没有,不禁一顿咒骂,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玛尔塔重获了自由,一溜烟地跑向了菜市场,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饭菜问题解决了。

叔叔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吃饭时,还开了一些玩笑,但并不有损于他的学者身份。饭后吃完甜点,他要我跟他去书房。

我跟着他来到书房。我们分别坐在写字台的两边。

“亲爱的阿克赛尔,”他的语气异常温和,“你真是太聪明了,你帮了我一个大忙。我的脑子都快想破了,要不是你,我不知道还要耗费多少精力呢!我会一直记住你帮我的这个大忙,所以,孩子,我们将共同分享这份荣耀。”

“看来,叔叔现在心情不错,”我心里琢磨着,“那么我就和他谈谈这份所谓的荣耀吧。”

“有一点很重要,”叔叔继续说道,“我得提醒你一下,这件事不能泄露给任何人,懂吗?你知道,学术圈里有很多人都嫉妒我,有不少人都想做一次这样的地心探险。但我们必须比他们先行动,步后尘的只能是他们。”

“真的有那么多人会冒险做这件事吗?”我问道。

“当然!这样一份殊荣,有谁不想要呢?如果把这封密码信公开,会有数不清的地质学家争着追赶阿尔纳·萨克努塞姆的脚步的!”

“我不这么想,那封信的真假根本无从证明。”

“什么意思?我们可是在那本书里发现这封信的啊!那本书还能是假的不成?”

“我可以相信那些话是萨克努塞姆写的,但这并不表示他真的去过地心深处。这张羊皮纸也许只是在吊人胃口罢了。”

说到最后,我有些口无遮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教授一听,就眉头紧皱,我担心这次谈话会无疾而终。还好,教授并没有追究,他嘴角抿出一丝微笑,回答道:

“这个问题以后会知道的。”

我有点急了,说道:“其实,我对这封信还有一些其他不同的看法,您就让我说出来吧。”

“说吧,”叔叔说,“你完全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侄子,而是我的同事。没关系,你说吧。”

“首先,有几个词我从来没听过:约库尔、斯奈菲尔和思卡尔塔利斯是什么意思?”

“嗯……前不久,一位莱比锡的朋友奥古斯特·彼得曼送了我一张地图,看来它能派上用场了。你去把书柜中第二栏第四格Z字头的第三本地图册拿过来。”

我起身来到书柜前,一下就找到了叔叔说的那本地图册。他打开地图册,说道:“这本图册是安德森绘制的,是了解冰岛地貌最好的材料之一。我想,它能帮着解答你的疑问。”

我弯下身子仔细查看地图。

“你看这座岛屿,”叔叔解释道,“它是由火山组成的。知道吗,这些火山都可以叫做约库尔。在冰岛语中,约库尔的意思是‘冰川’。冰岛所在的纬度较高,火山爆发时必须穿过冰层,所以岛上的火山都被叫做‘约库尔’。”

“那斯奈菲尔又是什么意思呢?”我继续问道。

我以为叔叔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是我错了,他继续解释道:

“你看冰岛西海岸,找到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了吗?很好。西海岸受海水侵蚀,形成无数的峡湾,你顺着这些峡湾往上看,在北纬65°下面一点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是一座半岛,好像一根骨头,确切地说,好像是一块膝盖骨。”

“比喻得很恰当嘛。在这块膝盖骨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好像有一座插入海里的山。”

“没错!那座山就是斯奈菲尔。”

“就是它?”

“就是它。这座山有5000英尺高,是冰岛最负盛名的山峰之一。如果能通过它的火山口通向地心,它无疑会成为世界名山之最。”

“这根本不可能!”我大声反驳道。

“为什么?”利登布洛克教授的声音马上变得严肃起来,“为什么不可能?”

“那是座火山呀,火山口肯定有熔岩,所以……”

“如果它是座死火山呢?”

“死火山?”

“对。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处在活跃状态的火山仅300多座,其余的大部分都是死火山。斯奈菲尔就是一座死火山。有史以来,它只在1219年爆发过一次,此后就再也没有爆发过。”

叔叔说得有理有据,我无力反驳。所以,我不得不转移话题,提出密码信的其他疑点。

“那么思卡尔塔利斯又代表着什么呢?”我继续问道,“它跟7月份有什么关系呢?”

叔叔沉默了一会儿。我刚刚想要窃喜的时候,他又张嘴说话了:

“你问的这个问题让我有了点儿灵感。这刚好说明,萨克努塞姆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我们。斯奈菲尔有好几个火山口,但肯定只有一个能够通往地心。这个聪明的冰岛人观察发现,6月末的时候,斯奈菲尔一座名叫思卡尔塔利斯的山峰的影子刚好投在那个火山口上,于是他把这个秘密写进了密码信里。这个暗示真是太妙了,而且非常准确。这样,等我们到达斯奈菲尔山山顶的时候,就不用再犹豫要选择哪一个火山口了。”

我所有的问题都被叔叔一一解答了。还想从这张古老的羊皮纸上找出点儿什么来难为他,估计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我决定放弃这张羊皮纸,不再以它为依据来说服叔叔。我开始从学术方面入手,我觉得这些观点还是挺有说服力的。

“好吧,您说的我都同意,”我说道,“萨克努塞姆说得也没错。我也肯定,这封密码信是真实有效的。萨克努塞姆也确实到达过斯奈菲尔火山的底部,也在6月末时亲眼看见思卡尔塔利斯山峰的阴影投射在某个火山口上;而且他也听说从这个火山口下去,可以一直走到地心深处。但是,他自己踏上过这次地心之旅吗?如果真到了地心,还能活着回来吗?我觉得这是不可能,一点儿可能性都没有!”

“为什么一点儿可能都没有呢?”叔叔反问道,语气里带着讽刺的味道。

“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事情是根本不会发生的。”

“哦?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证明这件事行不通?该死的理论,真是会捣乱!”

我知道他这是在嘲讽我,但我仍继续说道:

“对。从地球表面算起,每往下70英尺(1英尺约0.3米),温度就会上升1℃。地球的半径有3750英里(1英里约1.6公里),假设温度和深度的比例保持不变,那么地心的温度将高达20多万℃。所以,地球内部的所有物质都是以炽热的气体形式存在着的,就算金属、黄金、白银还有那些坚硬的岩石,都无法承受这种高温。请问您,我们人类有可能去到这种地方吗?”

“你是不是害怕自己被烤化了?”

“您说呢?”我语气不佳地回了一句。

“那我就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利登布洛克教授一脸娇傲地回答道,“其实你对于地球内部的具体情况并不甚了解。从地表算起,我们目前只对地球半径千分之二以上的地方有所研究,再往下我们就知之甚少了。但我们都明白,科学理论在不断被完善的同时,又在不断被打破。在傅里叶 之前,人们对星际空间的温度是在不断递减这一理论一直深信不疑。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宇宙空间的最低温度在-40℃到-50℃之间。那么,地球内部的温度也可能是这种情况。在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地球内部的温度就会达到极限值,不会把耐热性最好的金属都给熔化掉。”

叔叔的答案已经脱离了现实,变成假设了,我该怎么说呢?

“实际上,”叔叔继续说道,“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比如布瓦松 ,都曾证明过,如果地球内部的温度达到20万℃的话,那么被高温所熔化的物体就会产生一大波炽热的气体,形成一种连地壳都抵挡不住的力量。而地壳就会像锅炉的外壳一样,在蒸气的作用下发生爆炸。”

“但这不过是布瓦松的一家之言而已,不足以让人信服。”

“没错,但是其他很多地质学家也持有相同观念。他们认为地球内部并不是由沉重的大石头组成,也不是由气体或水组成的,不然,地球的重量就要比现在轻两倍了。”

“要是光用数字说话的话,那你想证明什么就能证明什么了。”

“但这就是事实啊,孩子。从有了地球那天起,火山的数量不就一直在减少吗?这不就足以证明,地球内部的热量正在不断降低吗?”

“如果您一直做这种假设的话,我就没法和您讨论下去了,叔叔。”

“但你要知道,孩子,一些大学究和我的想法可是不谋而合。你记不记得亨弗利·戴维那次来拜访我?应该是在1825年,他可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

“那我肯定不记得,他拜访您19年之后我才出生。”

“亨弗利·戴维是在路过汉堡时顺道拜访我的。当时我们谈了很久,也提到过地球内部是否是由液体组成的。我们俩都认为,这种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科学理论能驳倒它。”

“什么充分的理由?”我一脸惊讶地问道。

“假设地球内部是液体,那么它就会像海水一样,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这样一来,地球内部每天就会发生两次潮汐。在潮汐的影响下,地球会发生周期性的地震。”

“但从地球表面可以看出来,它曾经历过一场大火。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地球表面先冷却下来,但内部仍积蓄着巨大的热量。”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叔叔反驳道,“地球变热是因为地表的燃烧,而非其他原因。地壳表层有很多钠和钾等金属物质,这些物质遇到空气和水就会燃烧。随着雨水不断渗入地壳的缝隙,这些物质就会一直燃烧,从而引起爆炸和火山爆发。这正是地球诞生初期会形成那么多的火山的原因。”

“这个假设太赞了!”我不禁喊出了声。

“这个假设是亨弗利·戴维提出的,他还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证明了他的假设。他用钠和钾做成一个圆球,表示地球。他把一滴水滴到圆球表面,圆球立刻膨胀起来,并进一步氧化,表面形成了一个小鼓包。鼓包顶端裂开了一个口子,随后就出现了类似于火山爆发的场景。整个圆球也开始变热,温度很高,手无法触碰。”

其实,我心里已经开始被教授的理论打动。他的魅力和热情又给自己的论据加了不少筹码。

“亲爱的阿克赛尔,”叔叔接着说道,“每个地址学家对地核状态都有不同的假设,但没有人能证明地心存在着热量。在我看来,地心就不存在这种热量,这根本就不可能。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以后就会知晓,我们会像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一样,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对,我们会弄明白的。我们会亲眼见证这一切,前提是我们到了那里,眼睛还能看见东西。”我跟着兴奋地回答道。

“怎么会看不见呢?我们可以借助电光取亮。等接近地心时,还能靠大气压力产生的光亮照明。”

“对,对!”我回答道,“非常有可能。”

“当然。”叔叔一脸自信地说道,“但这件事先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机。” WhrE1d4J+qOGzb4+ZLrWjLjIRs2VvnJgqbb3L+e0GFurYOeUkzlFUWATaXyN+w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