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孩子关注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

孩子有兴趣时不会疲劳

我的实验证明,当孩子具有浓厚的兴趣时,是不会觉得疲倦的。但老师每隔几分钟就让他们换种方式,休息一下,反倒会让他们丧失兴趣,并产生疲倦感。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一般都无可救药地固守这些偏见。今天,绝大多数的大学也抱持着这种偏见。他们认为每学习45分钟就应该休息一下,这对孩子实在是极其不利的。

教育学遵循的是人类社会的逻辑,但自然的心灵遵循着不同的逻辑、不同的法则。一直以来,人们把心智活动和身体活动视为两种不相关的活动,认为进行心智活动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而进行身体活动就要把心智放到一边。这无异于把孩子切分成两半。一旦孩子开始思考,成人就不允许他们使用双手,而大自然却表明: 不使用双手,孩子就不能思考,甚至他们可能还需要像古希腊那些游走四方的哲学家一样,边思考边不停地走动,他们的思考要和动作同时进行。

儿童的特殊兴趣到底是什么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儿童的特殊兴趣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使他们在外界无数的事物中有所注意和选择?

儿童特殊兴趣的形成,源于其在敏感期中敏感性的指向。这种指向会以一种自然的、极富创造性的形式发展。

敏感性提供给儿童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儿童从外界获取的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为敏感性服务。 儿童所选择的印象也会帮助敏感性发展、转移。也许我们可以说,儿童对吸纳外界的印象是饥渴甚至有些贪婪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儿童易被光线、色彩和声音等吸引,并且对其表现出特别的喜爱。但要强调的是,这种自发的敏感性,尽管可能才初露萌芽,却是一种内在动力的表现。

很显然,儿童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的尊重和帮助。儿童从一无所知开始发展他们的敏感性——人类特有的品质,甚至在他们会使用手脚、会行走之前,他们就已经沿着敏感性指向的道路前行了。

男孩很喜欢明信片。妈妈为他收集了很多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有的印着蜜蜂、狮子、长颈鹿和猴子等动物;有的印着各种鸟类和一些儿童非常感兴趣的家畜,如绵羊、驴、马和母牛等;还有的印有各种风景和景物,如房子、动物和人等。妈妈希望能够借此让男孩学到一些知识。男孩很喜欢这些卡片,并时常拿给我看。

有一天,男孩一边向我挥着一些明信片,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叫着:“叭—叭—”意思就是“汽车”。我意识到他是想给我看汽车的图片。然而,我知道男孩收集的明信片中并没有汽车的图片。我看着男孩手里的明信片,也没有看到汽车,于是我对他说:“我没有看到汽车。”他看了看我,然后拿出一张明信片,得意扬扬地说:“在这儿!”

在卡片的中间,是一只美丽的猎犬,远处有一个扛着猎枪的猎人,在一个角落里可以看到一间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边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儿,男孩用他的手指着黑点儿说:“叭—叭—”我看出那确实是一辆汽车。这辆车画得如此之小,以至于很难被注意,然而正因为小,它才引起了男孩的兴趣,并指给我看。

我想,也许男孩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小东西吸引了,而没有放在学认明信片上那些漂亮和有趣的东西上,于是我挑出一张印有长颈鹿的明信片问他:“这有着长长的脖子的是什么呀?”男孩认真地回答:“长颈鹿。”我没有勇气继续问下去了。可以说,大自然会引导孩子的智力一步一步地发展。

有一次,我给一个男孩看《圣经·新约》。这本书很美丽,书中配有很多插画,我翻到一幅插画,给男孩讲解:“耶稣召唤小孩到他身边去,这个小孩在耶稣的怀里。你看,其他的小孩把头靠着耶稣,所有的小孩都仰视耶稣、爱戴耶稣。”

男孩的脸上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他开始扭动起来,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看画上。我开始翻书。突然,男孩说:“他在睡觉。”

我对男孩的话感到不解,问他:“谁在睡觉?”

男孩认真地回答:“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到插画那页。我再看这幅画时才发现,原来耶稣正在俯视着小孩,他的眼睑下垂,就像在睡觉。可见男孩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成人根本没去注意的细节上了。

我继续讲解图片,并将书翻到印有拉斐尔名画《基督显圣》一页。我说:“看呀,耶稣升天了,人们惊恐万分。你看这个小男孩是怎样转动眼珠的,这个女人怎样伸出手臂……”我意识到我选择了不合适的图画,我的讲解也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但我感兴趣的是观察孩子和成人对这样一幅复杂的画面的不同反应。男孩只是轻轻地咕哝了一句,似乎在说:“嗯,继续往下翻吧!”他的小脸儿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我又开始往下翻。这时,我看到他抓起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形状像兔子的饰物,然后叫着:“小兔子!”我以为他被那个小饰物吸引住了,但他又示意我往回翻书,我又翻了回来,发现在《基督显圣》这幅画的一侧确实有一只小兔子。

有谁会注意这只小兔子呢?很明显,儿童与成人拥有截然不同的视角,这不仅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距。

孩子关注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

成人总是想给三四岁的儿童看些常见的东西,好像他们以前什么也没见过似的。但其实这样做是白费力气。这就像我们以为一个人是聋子而对他大喊大叫,想让他听到我们说话,可是在我们费尽了全力后,却听到他的一句抗议:“其实我一点儿也不聋。”

成人总以为儿童只对华丽的物品、鲜艳的色彩和刺激的声音敏感,于是就用这些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确实会被美妙的歌曲和钟声、风中飘舞的彩旗、明亮耀眼的光线所吸引,但这些强烈刺激对儿童的吸引力只是外在的、转瞬即逝的,它只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而没有其他任何作用。

也许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实验:当我们正忙着看一本有趣的书时,突然窗外鼓乐齐鸣,一支乐队在沿街演奏,我们就会放下书走到窗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们看到某个人这样做时,我们其实无法推断这个人是不是特别容易被响亮的声音所吸引。然而,我们却这样对儿童下了结论。事实上,一种强烈、外在的刺激会引起儿童的注意,但这其实仅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现象,它与儿童内心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儿童的内心才是决定其发展的真正动力。

儿童全神贯注地注意着那些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我们可以从其中发现儿童拥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是,一个人如果被一件小东西所吸引并全神贯注地关注它,并不是因为这个小东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仅仅是因为他对小东西流露出一种富有感情的理解。 dODCvP4uRl/WzIugrQdcdBWTAocCJOkgK7FVPrCnIFECrvCrGENebaqIHs59nj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