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岁孩子智力发展过程

3岁孩子的杂乱思维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3岁的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会因为一下子看到那么多的东西而感到眼花缭乱、疲惫不堪,甚至昏昏欲睡。可问题是,他身边的人却想不到,儿童还有走路这种实际的工作需要去完成;这些人也不会想到,在儿童的器官还没有得到协调发展之前,成人应该经常纠正儿童在感官方面所犯的错误。所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因为受到过多刺激物的压迫,只好采用哭闹或入睡的方法来应对。

3岁孩子的思维是极其混乱的。他就像一个收藏了大量书籍的人,横七竖八地把这些书堆在一起,并感到非常困惑:“这么多书,我该怎么办?”他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书摆放整齐,然后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座图书馆”呢?

一个人的意识中可能包含非常丰富多样的内容,可是,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混乱的,他的智力活动就会陷入停滞的状态。智力的闪现就如同点亮一盏明灯:“让世界充满光明吧!”它会让你在这个世界中辨别是非,所以我们能够大胆地说:“促进一个人发展智力就是帮助他将 意识中的种种事物 进行井然有序的分类。”

智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区分”。 从工作的角度来讲,区分就是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安排;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区分就是为“创造”做好准备,而创造需要有秩序地进行。《创世记》为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上帝是不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创造的,而他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混乱之中建立起秩序。“上帝分开了光明和黑暗,然后说,让江水汇聚在一起,让陆地出现。”

我们通过所谓的“感觉训练”,可以让孩子学会区别和分类。 实际上,我们对感官材料的分析和描述表明了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温度、味道等方面的性质。尽管这些相互分离的性质是由物质代表和呈现出来的,但对于我们的区分行为来说,重要的不在于物质本身是什么,而在于物质的性质是什么。我们能找到一系列同等数量的对应“物”,来描述长与短、厚与薄、大与小、热与冷、重与轻、粗糙与光滑以及红、黄、绿等特性。

分类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分类的工作对于秩序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事物的特性既存在质的不同,又有量的差异。这些事物可能高一些或低一些,厚一些或薄一些,形状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有近似的地方,粗糙或光滑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供儿童进行感觉训练的材料,应足以达到区分事物的目的。

●应该让孩子在大量的比较和分析练习中确定两个刺激物的特征。

●当儿童的注意力被引向一系列外部事物——光明与黑暗、长和短时,他们就能感知到其中的差异了。

●儿童会开始对不同特征的差异程度进行区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系列相关的物质。

目前,除了根据事物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区分以外,我们还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这种分类工作就必然同每件事的基本安排顺序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世界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团混乱了。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有点儿像图书馆或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里那些井井有条的架子,东西都各归其类、各就各位。他们学到的知识不再只是被简单地“储藏起来”,而是被适当地进行“分类”。其中的基本顺序绝对不会被打乱,只是用不断增加新的材料来对它进行充实和丰富。

秩序是系统认识世界的抓手

孩子在获得区分事物的能力之后,就奠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从这时候起,儿童开始“认识”周围的事物。当他们激动地发现天空是蓝色的、手是光滑的、窗户是长方形的时候,他们其实并没有发现天空,也没有发现手,更没有发现窗户,他们只是发现了这些东西在大脑中的顺序和位置而已。这就决定了儿童内心个性的稳定与平衡。

这种稳定与平衡就像协调身体功能的肌肉,能促使身体保持平衡,获得进行各种运动的稳定状态和安全状态,能够带来镇定和力量,也为新的尝试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博物馆,会为参观者带来很多方便,让他们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多的资料。可见,秩序能帮助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拥有了秩序,孩子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来源于周围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并不感到疲惫。

根据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牢固秩序,对外界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区分、归类和编排,这是智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一种陶冶。 如果一个具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能够通过作品的文风辨别出作者,或者可以辨认出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精通文学。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通过某个画家使用颜料的方式判断出作品的创作者,或者根据浮雕的局部判断出雕刻家所处的年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精通艺术。科学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能够观察事物,然后详尽、恰当地评定这些事物的价值。这样,事物特征之间的不同就得到了清楚的感知和归类。比如,科学家通过井然有序的思维来区分事物。秧苗、微生物、动物或动物残骸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谜,尽管这些东西本身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陌生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这样的。

文人、科学家和鉴赏家并不是只靠积累相关事物的直接知识而培养出来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相反的,没有受过教育而对事物只有直接经验的人,可能只能成为一个秉烛夜读的太太,或是一个一辈子在花园里进行区分植物的实际工作的园丁。因为缺乏一定的教育,这些人的经验不仅混乱无序,而且还局限在他们直接接触的事物之中。而科学家却能够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分门别类,可以识别所有这些事物,并且能随时随地确定事物的类别、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起源,所以他们就能发现比事物更加深刻的事实。

现在,我们的孩子正在像艺术鉴赏家和科学家那样,根据特征对外界事物进行辨别和归类。他们对一切都具有敏感性,所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具有价值。相反的,无知的人即使从艺术品旁边经过,或者听到古典音乐,也不会懂得去欣赏。同样,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老师应该学会逐渐放手,保姆应该给孩子准备好材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我们的工作是要向老师证明,我们没有必要干涉孩子,即使他们做错了,也没关系。 4uvOPL7NklICJ9Ft0pRIbVbxopDE9Xc16UZs4MuMTFAhSTGVEsDO4cUjqI2rH9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