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岁是儿童重要的分界线

有意识的创造者

儿童的心灵胚胎期一直持续到3岁。在这个极具创造性的发展阶段中,儿童会发生很多重要的变化。不过,当这一阶段结束之后,这一切好像就烟消云散了。就如同大自然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线的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经不记得了,而在另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开始对它们形成记忆。我们把那段遗忘的时期叫作“心灵胚胎”阶段

在心灵胚胎阶段,儿童各种不同的能力进行着独立的发展,比如语言、手的运动、腿的运动等。一些感觉能力也渐渐形成,儿童的各种心理控制能力也开始独立发展了。

人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只有等到各种器官发育完成之后,稳定的人格才会呈现出来,人也才会开始有记忆。

到了3岁,儿童的生命仿佛又获得了重生,因为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而且开始发挥作用。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之间仿佛有一条清晰的界线。无意识阶段不会有记忆的存在,记忆在人们的遗忘中成为过去。

3岁之前是儿童形成各种能力的阶段,3岁之后是儿童发展这些能力的阶段。 一条界线把前后两个阶段截然分开。我们发现人们如同跨越了古希腊神话中的遗忘河一样,很难记得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对2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就更没有印象了。

于是,3岁之前的儿童——这个无意识的创造者几乎彻底被人类从记忆中抹去了。3岁之后的儿童,好像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孩子。成人跟儿童之间天然的纽带被割断了。成人不记得自己3岁之前的生活,所以他们可能会对3岁之前的儿童做出极具破坏性的行为。

我们一定要记住:0~3岁的儿童是完全依赖成人的。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除非成人充分地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并且按照规律行事,不然他们就可能成为儿童发展的巨大障碍。

到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儿童就获得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时候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成人的管理和控制,就会用语言来表达抗议,或者进行一些恶作剧。儿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找到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方法。

3~6岁是“玩的年龄”

在3~6岁这个阶段,儿童要发展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儿童在心灵胚胎阶段创造性地获得的各种能力。可以说, 在3~6岁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可以有意识地去研究自己所处的环境了。 一个真正的创造、建设的时期开始了。现在,儿童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潜在能力都开始慢慢地展现,这离不开儿童有意识的活动经验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经验不只是玩或者一些偶然的行为表现,它们都是为成长提供服务的。同时,儿童的双手开始在智慧的指导下,进行人类特有的活动。

现在,儿童的发展开始进入另一种类型,也就是去完善他们之前获得的东西。其中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语言的自然发展从第一个阶段开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5岁左右。在这一阶段,儿童要对它进行完善。

特点1:儿童已经不只会说单词,而且还会说出一些符合语法的句子。

特点2:儿童在这一时期还对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语言的敏感性。

特点3:这种感受能力会加强儿童对声音的准确记忆,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儿童这时候有两方面倾向: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加强自身对行为的意识;

●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进行完善。

可以说,3~6岁这一时期就是儿童通过行为对自己进行“建设性完善”的时期。

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表现出非常忙碌的样子,不停地用手做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乐。

这一年龄阶段经常被叫作“玩的年龄”。

随着文明的飞速发展,成人常常希望用大量的玩具去满足儿童的需要。然而, 儿童真正需求的,却并不是这些玩具。到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应该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真实事物。 可实际上,他们几乎无法触摸到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成人会禁止儿童去触摸他们所能看见的许多东西。

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的情况:沙子成为成人唯一允许儿童用小手自由接触和感受的真实事物。当然,有些时候,水也是被允许的,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因为儿童不论是在玩水时将自己弄得全身湿漉漉的,还是在玩沙子和水的混合物时让自己弄得一团糟,都是令成人非常烦恼的。

不过,在一些玩具产业不太发达的国家,那里的儿童却有着不一样的乐趣。这些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同样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和兴致,他们唯一的想法是参与到周围环境发生的事情中去,他们做的事情几乎和成人相同。比如,在他们的母亲洗衣服、做面包或烤蛋糕的时候,他们就会参与其中。尽管他们的这些活动也带有一定的模仿性,但是这种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是聪明的模仿。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儿童要为自己参与周围世界中的种种活动做好准备。

当然,儿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为儿童准备了各种各样能够模拟环境中那些真实事物的东西。它们都是为了儿童特别制作的,尺寸、重量都非常适合儿童使用。 学校的房间也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他们能够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由自在地成长。

现在来看,上述这些观点很明显都是正确的。可是,在我第一次提出它们的时候,却引来了人们的惊讶和质疑。我和我的助手为3~6岁的儿童特别布置了一个房间,让儿童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尽情地玩耍,而这种行为也被身边的人认为是无法理解的。还有那些小桌子、小椅子、小盘子和小碗,都是特别提供给儿童的。孩子们能够自己清洗碗碟,自己摆放桌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穿衣服。当时,这种教育改革在人们的眼中简直不可理喻。

被遗忘的儿童

能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对于儿童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的。 在儿童心里,这些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相似的各种物品比玩具更有意思。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 教授曾讲到一次经历:

杜威觉得,在美国的中心城市纽约,应该能找到一些为儿童特别制作的小物件。所以,他在纽约的各个商店进行了一次私人调查,想找一些类似于小扫帚、小凳子、小盘子的东西。遗憾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人们完全没有想过要制作这样的物品。这位教授为此十分惊异,他说:“孩子们已经被遗忘了!”

然而,儿童被遗忘的情形不只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他们生活的世界具备了满足其他人需要的事物,却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空荡荡的世界,他们只能漫无目的地游走,时而进行一些恶作剧,比如弄坏自己的玩具。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成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的真正需要。

在我们的学校,我们打破了这种局限,揭开了遮蔽事实真相的面纱。我们给予儿童的,是他们真正需要、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东西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事实上,我们的收获要比原本期望的大得多。我们看到,儿童的整体性格都改变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具有了独立自主的倾向。他们似乎在说:“我要自己来做事情,我不要你们的帮忙。”

一时间,儿童变为了不依赖帮助、能够自理自立的人。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这里,成人只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可以说,这个小环境让儿童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他们将逐渐适应社会的生活,同时一步步地形成自己的人格。

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给儿童带来了快乐,还为他们推开了成长的大门。快乐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一个人应该通过教育获得能力和性格上的独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也正是儿童在童年时代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根据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牢固秩序,对外界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区分、归类和编排,这是智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一种陶冶。 iEYJiRWd471h23KV/sL9Uf+Z79s5vNtMg+5hxj+Duu1xlhoLGOwdtAVUT/4bXh8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