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智力发展的特征

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

儿童的敏感期从出生一直持续到五六岁。这段时期他们能以令人震惊的方式从环境中获得感觉印象。作为一个积极的观察者,儿童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但是这种感知并不会像镜子那样没有选择地去接收外界的事物。儿童这个真正的观察者,根据一种内在的动力,以某种特殊的兴趣,来选择他们注意的对象。

成人总是想给三四岁的儿童看些常见的东西,好像他们以前什么也没见过似的。但其实这样做是白费力气。这就像我们以为一个人是聋子而对他大喊大叫,想让他听到我们说话,可是在我们费尽力气后,却听到他的一句抗议:“其实我一点儿也不聋。”

成人总以为儿童只对华丽的物品、鲜艳的色彩和刺激的声音敏感,于是就用这些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确实会被美妙的歌曲和钟声、风中飘舞的彩旗、明亮耀眼的光线所吸引,但这些强烈刺激对儿童的吸引力只是外在的、转瞬即逝的,它只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而没有其他任何作用。

也许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实验:当我们正忙着看一本有趣的书时,突然窗外鼓乐齐鸣,一支乐队在沿街演奏,我们就会放下书走到窗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们看到某个人这样做时,我们其实无法推断这个人是不是就特别容易被响亮的声音所吸引。然而,我们却这样对儿童下了结论。事实上,一种强烈、外在的刺激会引起儿童的注意,但这其实仅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现象,它与儿童内心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儿童的内心才是决定其发展的真正动力。

儿童全神贯注地注意着那些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儿童拥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是,一个人如果被一件小东西所吸引并全神贯注地关注它,却并不是因为这个小东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仅仅是因为他对小东西流露出了一种富有感情的理解。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于成人来讲,儿童的心理就像一道深奥难解的谜题,人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他们根据儿童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心的精神力量来进行判断。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在儿童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某个原因或某个动机,他们是不会做任何事情的。如果我们把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解释成“一时兴起”是很容易的,但就算是“一时兴起”也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因素。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是一个还没有解开的谜。要找到答案可能很难,但是这种研究也会是极为有趣的。如果一个成人想找到这个谜底,他必须改变对儿童的态度,增强对他的责任感。他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思想麻木的统治者或一个专制的法官。在对待儿童的问题时,成人却常常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位妈妈一起讨论儿童读书的问题。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18个月大的孩子来参加讨论。她说:“有些书很可笑,插图也很稀奇古怪。有一本书名叫《小黑人萨博》。书中的小主人公萨博是一个黑人小孩儿。在他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了他许多礼物,有帽子、鞋、长筒袜,还有色彩明艳的新衣服。在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丰盛晚饭的时候,萨博急不可耐地想炫耀礼物,于是悄悄地溜出了家。在街上,萨博碰到了许多动物,萨博很害怕,为了安抚它们,他就给了每个动物一件礼物,他把帽子给了长颈鹿,将鞋子给了老虎,等等。最后,他流着眼泪一件礼物不剩地回到了家。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愉快的,因为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写道,萨博的爸爸妈妈原谅了他,还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饭。”

妈妈把书传给其他的人看,但她的孩子突然说:“不,卢拉(Lola)。”所有的人都很吃惊。这个小家伙不断地重复着:“不,卢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年轻的妈妈说:“卢拉是曾经照顾过这个孩子的保姆的名字。”这时,孩子开始哭了起来,他喊着“卢拉”,声音比刚才更大了,神志好像陷入了迷乱。最后,我们把《小黑人萨博》放到了孩子手里,孩子把书翻了过来,指着封底上的一幅画。这时我们才明白“Lola”的含义。孩子把西班牙语的“Lora”(他在哭)说成了“Lola”。这幅画并不在书的正文中,而是在封底,画面上小黑人萨博正在哭。

孩子是对的,这本书的最后一幅画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画面,而是萨博在哭。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孩子是在对妈妈所说的“结局愉快”表示抗议。这就完全合乎逻辑了。

很明显,孩子看书时比妈妈更仔细,他看到了最后一幅画是萨博在哭,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们的对话,但他准确的观察力却实在令人惊叹。

儿童的心理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仅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异,而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儿童关注微小的细节,他们一定常常带着轻蔑的眼光来看我们,因为他们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却要常常使用。因此,在儿童眼中,我们多少会显得有些无能和迟钝,因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们的需要,我们不够关注细节、不够精确。如果儿童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他们极不信任我们,就像我们不信任他们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是儿童和成人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

儿童敏感性的指向

刚出生的婴儿是一无所知的,并且会独立向前发展。儿童特殊兴趣的形成源于其在敏感期中敏感性的指向。这种指向会以一种自然的、极富创造性的形式发展,它就像生物那样,靠从外界不断获取印象,来增加能力、逐渐成长。

敏感性提供给儿童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儿童从外界获取的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为敏感性服务。儿童所选择的印象也会帮助敏感性发展、转移。也许我们可以说,儿童对吸纳外界的印象是饥渴甚至有些贪婪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儿童易被光线、色彩和声音等吸引,并且非常喜爱。但要强调的是,这种自发的敏感性尽管可能才初露萌芽,却是一种内在动力的表现。

很显然,儿童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的尊重和帮助。儿童从一无所知开始发展他们的敏感性——人类特有的品质,甚至在他们会灵活地控制手脚、会行走之前,他们就已经沿着敏感性指向的道路前行了。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能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婴儿出生仅仅4个星期,他还从未离开过他出生的那座房子。一天,当他看到父亲和也住在这座房子里的叔叔(两个人的个子和年龄都很相近)同时出现时,感到大吃一惊,非常恐惧。他害怕看到这两个人同时出现在一间屋子里。他父亲和叔叔请我们来帮婴儿消除恐惧。

我们要求父亲和叔叔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分开站好,一个站在左边,一个站在右边。婴儿转过头来看着其中一个人,看了一会儿笑了起来,但是没多久,就突然变得忧郁起来。他迅速地转过头看另一个人,只隔了一会儿,也对那个人笑了起来……婴儿重复地把头左右转动了多次,脸上交替出现着高兴和忧虑的表情,直到他终于认识到爸爸和叔叔是两个人时为止。

原来这个婴儿是分别见到这两个男人的。爸爸和叔叔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单独与他一起玩儿,抱着他,与他说话,他从未见爸爸和叔叔在一起出现过。当婴儿认出了一个男人后,发现还有另一个男人,他的世界混乱了,他觉察到自己一开始弄错了,因此变得警觉起来。经过不断辨认,婴儿终于认识到,原来屋子里有两个男人。尽管这个婴儿只有4个星期大,但他已经体验了人类感觉的不可靠。

一个更大一点儿的孩子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坐在地板上玩一个枕头。枕头上装饰有花朵和儿童的图案。孩子起劲儿地闻着上面的花儿,并且亲吻着上面的儿童。照看他的保姆没有受过专门的指导,她认为孩子闻或亲吻其他的东西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她急忙又拿来各种东西对孩子说:“闻一闻这个,吻一吻那个!”结果孩子的心灵被打扰了,因为他正通过认识图案并用记忆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他的心灵正在以一种幸福、平静的方式进行工作。但是孩子心灵内部的神秘努力被成人打断了,而成人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成人突然违背儿童的意愿、打断儿童的思绪让他们分心时,他们就会阻碍儿童心灵的工作。成人拉起儿童的小手,亲吻或哄着让他们睡觉,而不考虑他们特有的心理发展,可能会压抑他们的基本需求。

另外,让儿童保留他们所获得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他们只有获得清晰的印象,并对各种印象进行区分,才能发展自己的智力。

一位儿童营养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儿童的饮食必须考虑个体差异。同一种食品可能对这个孩子有益,却对另一个孩子有害。同时专家还发现,在一定年龄段内,母乳是最适合孩子的食物了。他的主张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对6个月以上的孩子却是失败的。这的确像谜一样,因为给6个月以上的孩子喂饭要比给6个月以下的儿童喂饭容易得多。

这位教授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有一些贫困的妈妈因为无法给孩子喂奶,去询问教授如何喂养孩子。为此教授在自己的诊所中专为她们开了门诊部。但是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6个月大以后仍然坚持吃母乳,却并没有像其他住在诊所里的孩子那样表现出营养失调的症状。经过反复的观察之后,教授终于意识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教授认识到,在他诊所里的那些6个月以上的孩子由于缺乏“心灵营养”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倦怠。当他给这些孩子提供了消遣和娱乐,而不再让他们仅仅是在诊所的平台上散步,并常常把他们带到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的地方去后,这些孩子都恢复了健康。

大量的实验表明,儿童在1岁之前就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形成清晰的印象,并能够从图片中认出。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儿童获得了这些印象,他们就会很快对此失去兴趣。

从1岁之后,儿童就不会再对漂亮的东西和鲜艳的色彩产生喜不自禁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恰恰是儿童敏感期的特征。他们开始对我们不留心,甚至可以说不起眼、不容易感觉到的小东西感兴趣了。

我在一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身上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敏感性:

一天,我听见女孩在花园里哈哈大笑,这对一个15个月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她坐在平台的砖地上,一副心驰神往的神态。附近有一个美丽的花坛种满鲜花,在骄阳下显得十分艳丽。但女孩并没有看花儿,她的眼睛盯在地上,显然那里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我被她那种奇妙神秘的神态打动了。我慢慢地走近她,仔细观察那块砖,但没有发现任何特别的东西。正当我百思不解时,女孩用郑重其事的口气对我说:“那里有个小东西在动。”顺着她的手指,我看到了一只非常微小、颜色几乎和砖相同的昆虫,正在迅速地爬行。女孩由于惊喜发出的笑声比平时大得多。这份欣喜并不是来自灿烂的阳光或鲜艳的花朵,也不是来自她周围色彩艳丽的环境。引起女孩兴趣的就是这只会跑动的小东西。

另一个与女孩年龄相仿的男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孩很喜欢明信片。妈妈为他收集了很多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有的印着蜜蜂、狮子、长颈鹿和猴子等,有的印着各种鸟类和一些儿童非常感兴趣的家畜,如绵羊、猫、驴、马和母牛等,还有的印有各种风景和景物,如房子、动物和人等。妈妈希望能够借此让男孩学到一些知识。男孩很喜欢这些卡片,并时常拿给我看。

有一天,男孩一边向我挥着一些明信片,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叫着:“叭——叭——”意思就是“汽车”。我意识到他是想给我看汽车的图片。然而,我知道男孩收集的明信片中并没有汽车的图片。我看着男孩手里的明信片,也没有看到汽车,于是我对他说:“我没有看到汽车。”他看了看我,然后拿出一张明信片,得意扬扬地说:“在这儿呢!”

在卡片的中间,是一只美丽的猎犬,远处有一个扛着猎枪的猎人,在一个角落里可以看到一间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边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儿,小孩用他的手指着黑点儿说:“叭——叭——”我看出那确实是一辆汽车。这辆车画得如此之小,以至于很难被注意,然而正因为小,它才引起了男孩的兴趣,并指给我看。

我想,也许男孩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小东西吸引了,而没有放在学认明信片上那些漂亮和有趣的东西上,于是我挑出一张印有长颈鹿的明信片问他:“这有着长长的脖子的是什么呀?”小孩认真地回答:“长颈鹿。”我没有勇气继续问下去了。

可以说,1岁多的孩子,大自然会引导他的智力一步一步发展。

还有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给一个20个月大的男孩看《新约全书》。这本书很美丽,书中配有很多插图,我翻到一幅插画,给男孩讲解:“耶稣召唤小孩到他身边去,这个小孩在耶稣的怀里,你看,其他的小孩把头靠着耶稣,所有的小孩都仰视耶稣、爱戴耶稣。”

男孩的脸上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他开始扭动起来,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看画上。我开始翻书。突然男孩说:“他在睡觉。”

我对男孩的话感到不解,问他:“谁在睡觉?”

男孩认真地回答:“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到插画那页,我再看这幅画时才发现,原来耶稣正在俯视着小孩,他的眼睑下垂,就像在睡觉。可见男孩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成人根本没去注意的细节上了。

我继续讲解图片,并将书翻到印有拉斐尔名画《基督显圣》的那页上。我说:“看呀,耶稣升天了,人们惊恐万分。你看这个小男孩是怎样转动眼珠的,这个女人怎样伸出手臂……”我意识到我选择了不合适的图画,我的讲解也无法吸引住他的注意力。但我感兴趣的是观察孩子和成人对这样一幅复杂的画面的不同反应。男孩只是轻轻地咕哝了一句,似乎在说:“嗯,继续往下翻吧!”他的小脸儿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兴趣。我又开始往下翻。这时,我看到他抓起了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形状像兔子的饰物,然后叫着:“小兔子。”我以为他被那个小饰物吸引住了,但他又示意我往回翻书,我又翻了回来,发现在《基督显圣》这幅画的一侧确实有一只小兔子。

有谁会注意这只小兔子呢?很明显,儿童与成人拥有截然不同的视角,这不仅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距。

源于内心的活动需求

观察中我们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儿童会努力地完成一项活动。虽然他们所做的事情在成人眼里可能显得有些可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要完成这件事情的决心。他们这样做源于内心的一种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让儿童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并坚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形式的准备。我们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在为将来做准备。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生命的这一阶段很少受到打扰。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准备。我们应该让儿童做完自己的事情。

我们曾经讨论过,儿童往往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会看到不满2岁的孩子毫无目的地去拿某个东西,而他们其实根本拿不动。我的一个朋友家里有很多非常重的工具,一个1岁半的孩子十分吃力地把这些工具挪过来挪过去。儿童往往都很喜欢帮助大人摆桌子。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拿一屉比他们的个头还大很多的面包。他们会不停地把东西拿到另一个地方,直到累了才停下来。成人经常担心孩子会累着,可心理学家指出,如果成人这时去帮助儿童,不利于儿童行为的发展,更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儿童都可能曾受到过这种打扰。

儿童经常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爬楼梯。成人爬楼梯是有目的的,儿童爬楼梯却并没有任何目的,他们爬到楼顶之后可能还不满足,然后会跑到下面重新再往上爬,这样不停地进行好几次。很多学校的操场上都有一些木质或水泥质的滑梯,儿童会去爬滑梯并不是因为他们要滑下来,而是要爬上去,他们在这种劳累中感受到了快乐。

大部分成人都会去干涉儿童的行为。心理学家们倡导专门为儿童开辟一片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可以在那里自由地做各种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创建托儿所和婴儿学校,特别是针对那些1岁半以上孩子的需求创立学校。这种学校里的所有东西都是为儿童特别设计的。它可能有一个建在树顶的小房子,下面放一个梯子,儿童可以通过爬梯子上下走动。这个房子是为儿童建造的,并不是用于生活和休息的。正如当儿童想要拿东西时,他们肯定会选择最重的一个那样,儿童也往往会选择比较难爬的地方,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儿童的这些行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目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自身协调能力的机会。身体肌肉的协调运动是儿童模仿成人行为的前提。完成这项准备工作,他们才能开始对成人进行模仿。这时候,外界环境才能对他们产生激发作用。比如,儿童看到有人在打扫地板或做蛋糕点心时,他们自己也会去做。新鲜的事情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行为。 /+2iPumCYzQNWUQa+x6fQowBBrtrTbY+w/nz7zYUofzj2sskFIlAY0rwwmeyQg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