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世界的杰出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年8月,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出生。她的父亲是一位军人,母亲娴静文雅、博学多识。

蒙台梭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3岁时,她进入了少有女孩子选择的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学习数学,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后来她学习了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由于对生物产生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学习生物。在学习生物期间,蒙台梭利又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学习医学。由于当时欧洲社会非常保守,女子学医并不被当时的教育体制所允许,但蒙台梭利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奔走,最终获准进入医学院。26岁时,蒙台梭利完成学业,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许正是由于蒙台梭利的成长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兴趣指引,才会有她后来提出的极具革命性的教育理论“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

完成学业后,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精神病临床医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她发现:“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为蒙氏教育法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最贫困的地区圣罗伦斯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目的是帮助3~6岁的普通儿童。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那些出身贫寒的孩子,原来被认为是普普通通,甚至是有缺陷的,然而在几年后,他们的心智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都变得聪明活泼、自信自强、举止优雅。这一事件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欧洲。之后,蒙氏教育法不断传播,到20世纪40年代时,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育中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儿童在这一时期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无论是行走,还是语言、绘画,或是音乐、数学,每个孩子都受到敏感期的指引。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对他们加以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没有到达敏感期时,任何逼迫的学习都是徒劳的;而延误了时机,则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阻碍。

1952年5月6日,82岁的蒙台梭利在荷兰去世。她的名字和她革命性的教育观却延续了下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她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传记被收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教育家称赞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为了传播蒙台梭利的经典早教理念,我们将蒙台梭利的经典名著以敏感期为线索进行梳理,策划出版了这本《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手册》。本书按照年龄阶段进行全新编译,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家长更深入地理解“敏感期”。

书中主要针对亲子早教,介绍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家庭教育策略,以及0~6岁儿童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发展特点。父母既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龄阶段,也可以按照儿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阅读。但是父母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儿童敏感期的发展阶段并不能完全依年龄来强制划分。前期的发展必为后期的基础,发展的过程是无法以跳跃的方式来进行的,这要求我们既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也需要对孩子和蒙氏教育有整体性的了解。

希望本书的内容可以对读者朋友的生活、学习或工作有所帮助,这将给编译者带来最大的满足。当然,本书肯定还会存在不少问题,再次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2l00m9GgrHteLgEy5J/9Fs+dCfQJYe+EmV+Vl+zHrobxebmJWtDXHk3QQj4eZd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