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 老子是谁

老子到底是谁,或谓没有这人,是近来发生底问题。在解答这问题时,随即要回答《老子》是谁底著作。日本津田左右吉先生以为老子是乌有先生一流底人物 (津田氏《道家思想与其发展》) 。他说在《史记·老子传》里所记老子底事实极不明了,一会说是老莱子,一会说是周太史儋,一会又说他是李耳。可知司马迁时代,老子是谁已有异说,而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以老子为老聃。《韩非子·六反篇》引《老子》第四十四章底文句,称为老聃之言。被疑为汉代作品底《庄子·天下篇》有一半见于《老子》,《寓言篇》也引用《老子》第四十一章底文句,所谓老子即是老聃。《淮南子·原道训》引《老子》第四十三章底文句,《道应训》引第十四章底文句,也记老聃之言。老聃底名字屡见于《庄子》和《吕氏春秋》里头,可见他是当时为一派底学者所推崇,因为称之为老子。但老聃究竟是谁也不得而知。

崔述在《洙泗考信录》 (卷一) 里也说:“老聃之学,经传未有言者,独记载《曾子问篇》孔子论礼频及之,然亦非有诡言异论如世俗所传云云也。战国之时,杨墨并起,皆托古人以自尊其说。儒者方崇孔子,为杨氏说者因托诸老聃以诎孔子;儒者方崇尧舜,为杨氏说者因托黄帝以诎尧舜。以黄帝之时,礼乐未兴,而老聃隐于下位,其迹有近似乎杨氏者也。今《史记》之所载老聃之言皆杨朱之说耳。其文亦似战国《诸子》,与《论语》《春秋传》之文绝不类也。”

主张老子为历史人物比较地多。冯友兰先生以为李耳实有其人,而老聃底有无则不得而知。司马迁误以老聃与李耳为一人,故夹杂了许多缥缈恍惚之谈。《道德经》为老子所造,只为隐自己底名字而称为老聃之书。或者李耳之书本名《老子》,表明是一长老人所著,如《汉书·艺文志》中道家有《郑长者》,阴阳家有《南公》,农家有《野老》,《乐毅传》里底河上丈人,“老子”犹言“长者”“丈人”,皆长老之通称;以《老子》名书,犹《野老》等之例。但今所有之《老子》亦曾经许多次添加修改,不能必谓成于一人之手。日本武内义雄先生也和冯先生一样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 ,用《史记》所载老子子孙底系谱来做老子曾生于人间底根据。所不同者,他认老聃便是老子。《史记》记老子为孔子底前辈,就当纪元前五百年前后底人物,而在传后又载老子以下八代底子孙,说假仕于汉孝文帝,假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胶西王死于汉景帝三年 (西纪前一五四年) ,今以三十年为一代推算起来,从西纪前一百五十四年上推二百四五十年,老子便成为西纪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这与孔老会见底传说底年代相差约一百年。司马迁采用俗说,以老子寿长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表面虽可免于矛盾,但这样长寿,于事实上恐怕不能有。孔老会见底事情恐怕是出于老庄后学所捏造。至于老子子孙底系谱,《史记》以外底文献全然没有。司马谈曾从黄生学道家之说,可知这种记载是依据黄生所传底材料得来底。但司马谈是景帝时人,与系谱中最后一人同时,所以从老子底子孙直接说出也很可能。《史记》载老子底子孙为:

老聃—宗—注—宫—〇—〇—〇—假—解

此中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魏世家》及《战国策》都记魏将段干崇底名字,日本如齐藤拙堂诸人以为便是老子之子宗,恐怕还是宗之子孙较为适宜。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执为定论。武内先生以为老子当与子思、墨翟同时,《论语》没说到他也是当然的事 (武内义雄《〈老子〉与〈庄子〉》,四七—四八页)

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底事,若把《曾子问》与《史记·老子传》比较起来,便知二者底思想不同。若依《老子》 (三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可以理会老子也是楚狂、长沮、桀溺一流的人物,岂是孔子所要请益底人?孔老相见底传说想在道家成派以后。在《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篇》里有孔子学于老聃底记载,问礼底传说大概是从这里来底罢。《史记·孔子世家》对于孔子问礼底事也用怀疑的语气,说:“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见司马迁也不信孔子与老子有何等真切的关系。

将老聃和孔子放在同时代最古的文字是《吕氏春秋》与《庄子》。《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底书,庄子记孔老底那几篇也几乎是与这书同时。在《吕氏春秋》以前,没有孔老相见底说法,可见这是道家得势后底附会。

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是立在对抗的地位上,《庄子》中关于孔老问答底那几篇便是本着这点写成底。所谓“楚人”,是因道家思想起自南方。儒家思想是北方所产。北方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与南方黄帝、神农、许由、老子之道相对抗。战国末年,南方与道家思想有密接关系,所以唱行道家底宗师多被定为南方人。如《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篇》载许由生于“沛泽之中”,《孝行览·慎人篇》又说他是颖阳人。《孟子》所说神农之道,也是在楚国盛行底。称老子为楚人,本不必限于楚国本境,因为战国末年,南方诸国都称为楚。

关于老子底乡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而《庄子·天运篇》及《寓言篇》都说老聃是沛人。《史记》说老子出关,莫知所终,而《庄子·养生主》却记载老子死底故事。今本《史记》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索隐本》载“名耳字聃”,而无字谥。以李为姓,《正义》与《索隐》底说明都是神话,为什么名聃,也没有的解。《汉书·艺文志》“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注说,“姓李名耳”,恐怕以老子为姓李是刘向父子底时代流行的说法。《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篇》“舜染于许由、伯阳”句下,高诱注说:“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时代越后,老子所授底徒弟越古,越到后来,他便成为开天辟地以前底神灵了。以伯阳为老子底字,葛洪底《神仙传》是本于高诱底注而来底。以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底传说或者本于《庄子·天道篇》,而《孔子世家》采用其说。但《天道篇》所记全是假托,不足凭信。

《史记》又说老子或是老莱子,或是周太史儋。太史儋是秦献公时人,后于孔子百余年。他底唯一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所说“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个是周命将终,秦祚当兴底预言,总是出于秦孝公以后底话。司马迁也不能断定,所以说,“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索隐》与《正义》都不以老子即太史儋为然。其次,老莱子即老子底说法也不可信。司马迁自己对于这层也有疑窦,所以用“或曰”底语气。或者自“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至“与孔子同时云”一段,只明老莱子也是个道家,不一定就是老子。《史记·老子传》记老莱子著书十五篇 (《汉书·艺文志》作十六篇) ,言道家之用,明示与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是两个人和两部不同的著作。老莱子在《楚策》里是教孔子以事君之道底人;《庄子·外物篇》也记他与仲尼底谈话。此外,《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也记他对于孔子底批评。关于老莱子底文献只此而已。然而《国策》所记只能视为战国时代底传说;《外物篇》与《卫将军文子篇》都是汉代作品,所说无疑是汉人底话。还有刘向底《列女传》记老莱子七十斑衣娱亲底故事,恐怕也是小说家言罢。看来,老莱子底名字在先秦时代人知道底很少。老莱子十五篇今不传,现在仅见于李善《文选注》所引《尸子》底逸文一句,说:“尸子曰:《老莱子》曰,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也。” (《文选》魏文帝《善哉行注》) 总而言之,以太史儋为老聃,恐怕是儋、聃同音所致;以老莱子为老子,为楚人,恐怕也是影射老聃或学宗道家而冠以“老”字底罢。冠老字底著作如《老成子》《老莱子》,多与道家有关,也许是一种称号。

老子与关尹底关系,依《史记》,《道德经》是为关尹而作。关尹底名见于《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篇》,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兒良贵后。”《庄子·天下篇》也将老子和关尹并称。可见在战国末年,关尹学派与其他学派并行,因为贵清、贵虚、贵齐等派与老子底贵柔很接近,渐次混成道家底派别,老关底关系想是这时代底假托。说老子寿百六十余岁或二百岁,也是从战国末年道家养生底思想而来底。 D7geVDrKsblqC4LgAGMPTMg2I607+iC1AYO+k6UYZqxlq45lIdKBrh4LnC7m/K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