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教艺术中的摩罗

在描述佛陀生活经历的诸多雕塑中,常见一人手持双棒或vajra(常被称作霹雳)。由于持霹雳之人神情恶毒,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理解为反对佛陀教义的信徒。此人名叫提婆达多(Devadatta),是佛教里的犹大。

提婆达多一生致力于创建自己的教派,因而,佛教传说将其描绘为一心希望杀死佛陀的阴谋家。

然而,就这个人的种种形象来看,他还真的不完全是那种力图废除佛陀在克己方面的严规戒律的信徒,而明显带有希腊神话里司农牧之神的特色,譬如说,更类似于酒神巴克斯(Bacchus)的养父赛利纳斯(Silenus),代表某种过度的酒色享乐。

同一持霹雳者也出现于佛陀涅槃时的图画中。而此时,提婆达多早已不在人世。基于这些原因,格伦韦德尔(Grunwedel认为,持霹雳者并非真的是提婆达多。他如是阐释道:

自佛陀抛妻离子、离开故土至其进入涅槃世界,一直陪同左右的这个人,一直希望伏击他、引诱他、使他拥有贪婪、憎恨或嫉妒的这个人,一直像影子一样尾随他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摩罗,这个巨大的激情之魔。

他手中的霹雳,是印度诸神的标志。作为享乐之神,摩罗有权使用印度神灵的这一标志。作为自在天,他统治着整个充满享乐的天堂,他的身边充斥着舞女和乐师。

看来,摩罗或自在天与佛陀之间的对立逐渐受到误解,这个手持霹雳之杖的自在之神也就慢慢成了佛陀的陪伴者,他手中的霹雳之杖也被解释为佛陀的标志。

因此,在北方佛教中,霹雳之枚变成金刚(Vaira),成为喇嘛的标志。它在藏语中叫做多杰(Dorje),在蒙语中叫做奥吉尔(Ojir)。

摩罗如何攻击菩提树下的佛陀,后来成为佛教艺术家们最钟爱的主题之一。他们利用这一场合,生方设方地设计出各种美丽的、丑陋的形状,以表现自己的心灵手巧。通常的表现是,美女代表摩罗的女儿们的诱惑,丑陋无比的怪物,则往往用以表现摩罗的大军。

在佛教神话里,邪恶者摩罗与佛陀教义的精神极为和谐,常被表现为世界的王子,掌管生死轮回,因为所有生命均居住在死亡之域,自出生之日起,生命即落入死亡之手。他是十二因缘(或非独立起源)的直接掌管者。 fBJYunhQ3cPzY0t7nS7yZyiH4sl37nH8OeLzNuU3HBdbCAQ5lpBUNv4rydNwzf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