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康复医学的发展。随着康复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病、伤、残者通过康复治疗改善了功能,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基础是康复治疗专业的导引课程,它涵盖了康复治疗概论、残疾学、人体发育学、康复评定、疾病康复等内容。通过学习康复治疗基础,以期使康复治疗工作者能对康复医学与社会发展关系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同时,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康复治疗专业课程培养临证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名优秀的康复治疗师,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如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具备爱心和耐心 康复医疗工作者需要奉献自己的爱心,最大限度地给患者以帮助和安慰,这是医疗工作的常规行为与功能,无论其社会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大大超过了治疗本身。康复治疗师及其他医务人员都要有一颗爱心,要会用真心和温情去帮助患者,从而尽可能减少其痛苦。康复治疗工作任务繁重,疗效又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治疗师要有耐心,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因短时间没有效果,或患者配合欠佳、反应迟钝,就放弃治疗。治疗师的耐心是患者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康复工作需要医患双方长期共同努力,作为康复治疗师更要坚持,以极大的耐心坚持正确的治疗思路,带动患者积极治疗。
2.负有责任心 康复治疗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疗效,而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治疗师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从这一角度而言,也体现着治疗师的责任心。
3.重视团队协作 康复治疗以“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为原则,采用康复协助小组形式开展工作。该工作模式以康复医师为组长,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假肢矫形器技师、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团队成员间只有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各尽其职,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做好医患沟通 通常,使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康复治疗师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直接与患者接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必备的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
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院校纷纷开设康复相关专业,各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我国正规康复治疗专业的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首批开设。2002 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本科教育,教育部统一命名为康复治疗学专业。至2006年,全国已有20所医学院校、6所中医院校和5所非医学类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已有近70所高等院校相继设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大专院校超过100所。研究生教育也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我国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规范化。本科教育方面,2002年,国家统一编订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2006年,原卫生部启动编写本科康复治疗专业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方面,2001年,原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设置医学相关类专业”的目标。2004年,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了“医学相关类在专科层次上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由此,康复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层次康复教育中,多数院校没有区分PT和OT亚专业, 教育模式均无法达到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
现阶段,我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还没有专业的职业认证,只有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康复医师只有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通过职称考试(康复医师)才可成为专科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则需要通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康复治疗技士、技师、中级师资格。目前,我国尚无PT、OT等专业资格认证。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与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成立于1951年,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等11个学术团体共同组成,旨在确立物理疗法专业在国际专业领域的合法地位,提升本专业临床、教育和科研水平,鼓励团体或区域间的学术或信息交流,加强国际专业合作等。1953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届会议,成立了WCPT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学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并决定今后每四年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召开一届学术会议。
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成立于1954年,是国际残疾人康复协会为推进世界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发起创建的。1952年,在英国6个会员国代表讨论后制定了加盟该组织的条件、作业治疗师的教育标准及该组织的有关章程。1954年8月有10个国家的400名代表参加了第一次总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会议。
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502万人,其中有康复需求者达5000多万人。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100万人。另外,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康复援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而目前,各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严重缺乏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所提供的康复服务还达不到20%。
截至2015年,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1 ∶ 250000。近年来,尽管康复事业快速发展,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大量增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康复治疗师也不足5万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治疗师的数量远远不够。而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国家康复治疗师的比例平均为60/100000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高级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