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一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一)康复

1.康复的概念 随着康复实践的不断开展,康复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自1942年,全美康复讨论会上第一次确立了康复的定义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康复的定义做了多次概括。总体而言,康复(rehabilitation)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及其他措施,对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他们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并在身体、精神和社会能力上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以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康复尽管无法消除所有的病理改变,但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仍可使个体生存达到最佳状态。

2.康复研究的范畴与手段 现代康复的研究内容早已不是单纯的身体机能的恢复,随着人们健康标准的日益提升,其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进入了全面康复的新阶段。全面康复是以整体的人(病、伤、残者)为对象,通过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最终实现残疾人身心、社会、职业和经济能力的全方位康复。这绝非依靠单一手段即可实现,而需依靠不同康复手段平行介入。这也决定了康复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康复的手段主要有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康复工程等,医学康复的介入往往要先于其他方面。

(1)医学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即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应用,也包括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各种功能训练。

(2)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通过各种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弱智儿童、肢体伤残儿童等的康复。对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不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应开设特殊学校,如专门学校、访问学校等,使其接受特殊的教育。

(3)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 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护残疾者的尊严和公平待遇,使其适应家庭、邻里和工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如工伤的认定和处理、社区及居室的无障碍环境设计与改造、康复器材及残疾人用品用具的配备等。

(4)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是指采取适当的手段,帮助伤残人士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使其重返工作岗位或胜任新的职业,以恢复其正常生活能力。这对于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获得独立经济能力、贡献社会很有意义。职业康复包括职业评定、职业训练、选择介绍职业和就业后的随访。

(5)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 是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残疾人的能力障碍和社会的不利条件,通过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及环境改造等途径最大限度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的躯体功能的治疗措施。将工程技术用于无障碍环境改造可以弥补残疾者生活能力的不足。

(二)康复医学

1.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帮助病、伤、残者回归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2.康复医学的内容 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专科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医学科学,又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等。

(1)康复基础学 是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与康复功能训练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医学心理学及医学工程学等。

(2)康复评定 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又称功能评定,包括运动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心理与认知功能评定、言语与吞咽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神经电生理评定等。

(3)康复治疗技术 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娱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工程等。

(4)临床康复治疗 是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对各类伤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进行的针对性的康复医疗实践,包括肌肉骨骼康复、神经康复、内外科疾患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等。

(5)社区康复 是利用和依靠社区资源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使伤病残者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以改善其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这也是WHO在1976年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

3.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1)急性伤病及手术后存在功能障碍者。

(2)肢体和器官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如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等。

(3)慢性疾病出现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功能障碍者。

(4)自然衰老导致的脏器与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的老年人。

4.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

(1)机构康复(institution based rehabilitation,IBR) 包括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康复门诊、康复中心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机构康复的优势在于是有较完善的康复设备和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工种齐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者各种康复问题。其不足是病、伤、残者必须前往这些机构,方能得到康复服务。

(2)社区康复(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 社区康复既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其主要的服务方式。其优点是服务面广、实用易行、方便快捷、费用低,有利于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故主张大力推广,以解决大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问题。社区康复计划应包括转介服务部分,专业的康复技术应由上级机构指导,而一些难于在社区解决的困难问题,必须向上级机构转送。社区康复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专业程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居家康复(home based rehabilitation,HBR) 是指具有一定资质和水平的康复治疗师及相关人员,深入到长期卧床患者、老人、残疾人、临终人员和其他需要康复服务者的家庭,提供康复治疗、健康宣教等服务。其不足是服务数量和内容均受一定限制。

以上三种康复服务方式关系密切,没有良好的机构康复就难有良好的社区康复,没有良好的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机构康复也无法解决病、伤、残者的所有康复问题。因此,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

(三)康复治疗学

1.康复治疗学的概念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是以主动的功能训练为专门技术的治疗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应用非药物、非手术的各种训练性的康复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功能。

2.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康复治疗是帮助病、伤、残者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获得躯体、精神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主动的动态过程。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其主要方法包括三种:①减轻残疾的方法;②设计获得新的技能和决策能力,从而减轻残疾影响的方法;③帮助改变环境,使残疾人适应环境,将导致残障的可能降到最低的方法。

3.康复治疗的手段

(1)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 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康复治疗手段,分为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使用电、光、声、磁、水、蜡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的方法;运动疗法是采用运动的方式达到改善躯体和脏器功能的治疗方法。

(2)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 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障碍的功能恢复。

(3)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ST) 是指针对言语功能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通过评定给予的针对性治疗。目的是改善沟通交流能力,保障摄食安全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治疗(psychological therapy) 是通过观察、谈话、实验和心理测验法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评定,采用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脱敏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康复治疗及家庭和社会生活。

(5)康复工程(RE) 详见前文“康复研究的范畴与手段”。

(6)中国传统康复治疗(traditional Chines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是在调整机体整体功能、疼痛处理与控制、身体平衡和协调功能改善等方面应用中国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以丰富康复训练,进一步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7)文娱治疗(recreation therapy,RT) 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

(8)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RN) 除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康复护士还应该理解和熟悉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技能,并使之渗透到整体的护理工作中,使康复的观念和基本技术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康复护理特别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及有益的活动,避免并发症和继发残疾,将功能训练内容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9)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S) 在住院时,应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正确面对现实,并寻求社会福利服务和救济部门的帮助;在治疗期间协调患者与治疗人员的关系;出院前向患者提供社会康复方面的指导,如职业培训、指导再就业等。

在康复治疗体系中,其核心是物理治疗、康复工程等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推崇和重视。

二、康复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康复医学中所面临问题的医学学科,也有学者称其为“现代中医康复学”。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康复医学概念,相关内容散见于历代医家的著作之中,其核心是传统康复疗法。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等传统康复疗法均具有解决或减轻康复医学中临床问题的具体措施。这些均广受国际康复医学界和世界卫生组织关注。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即发现有些动植物具有康复保健疗疾的作用,同时人们出于本能的自我救助需要,用手或石片等抚摩、捶击身体的某些部位,以缓解病痛。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有关于按摩的资料。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制造不同形状的石器,用于减轻病痛的折磨。在发现火以后,人们认识到温热的治疗作用,逐渐从应用树枝施灸发展到艾灸。夏商时期酒的酿造已较普遍,此时期发明了汤液,被广泛用于医疗保健。

战国至南北朝是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创立阶段。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病证时提倡应用针灸、导引、气功、按摩、熨法等治疗方法。我国最早的脊柱复位方法载于汉简的《引书》,为采用仰卧位颈椎拔伸法治疗落枕之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记载了应用腰背肌锻炼和活动关节的方法治疗腰痛及关节活动困难,并载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针灸康复方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防治疾病。汉末华佗的膏摩方、五禽戏,《肘后备急方》中面部美容法及拈脊骨皮法、抄腹法的记载,《养性延命录》与《太清道林摄生论》对自我按摩法的论述,这些都为康复疗法的系统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发展阶段。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养生方导引法”治疗痹证、手足不遂等。唐代太医署设置按摩科,推拿按摩教学兴起。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将推拿手法运用于骨伤科疾病的康复治疗。

宋代至明代是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的时期,宋代官方设立了安济坊、养济院等收治老弱病残者的康复医疗机构。王惟一主持设计制造针灸铜人,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宋代及后世针灸康复疗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中记载了大量老年康复与养生的实践。

清代是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鼎盛时期,汤灏的《保生篇》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康复理论与实践经验。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正骨八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使推拿手法成为骨科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

1956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中医院校,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得到了传承和发展。198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养生康复专业,使传统康复疗法进一步发展壮大。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十一五”重点“中医康复专科”;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康复重点学科”。这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康复的蓬勃发展。我国针灸、推拿技术远传国外,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及推拿、拔罐、刮痧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已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康复医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在预防和减轻残疾影响、促进功能障碍患者身心功能恢复、促进全面健康、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迄今只有70余年的历史。1910年起,“康复”一词正式被应用于残疾者,同时出台了保障残疾人福利和就业的相关法律。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治疗部,这是最早的康复机构。同年,美国在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一战期间,美国为了对伤员进行职业训练,开设康复车间。1919年,加拿大已应用作业疗法治疗伤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遗留的战伤如截肢、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导致的功能障碍,成为康复最主要的病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利用战时取得的康复经验建立了许多康复中心,西欧及北欧深受这种热潮的影响。1946年,美国康复医学之父Howard A.Rusk教授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系统理论、原则和特有方法。此时,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1948年,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成立。1949年起,美国住院医师的专科培训增设康复医学学科。同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更名为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1951年,WHO正式成立了康复处,设立了康复专家委员会。1954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成立。1955年,Rusk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康复基金会(World Rehabilitation Foundation,WRF)。在此期间,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迅速成长。1958年,Rusk教授主编的教科书《康复医学》面世,这是康复医学专业第一本权威性的经典著作。1960年,国际伤残者康复协会成立,1969年更名为康复国际(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RI)。同年,Licht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Medical Association,IRMA),有力地推动了康复机构的建立、康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至此,康复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1970年以后,康复医学进入发展期。1982年,我国启动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出台了有关的政策、法令。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标志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学科正式形成。1988年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同年成立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又下设康复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先后建立了各级康复工作机构,成立了各级专门的康复医疗机构,许多综合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90年代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尽管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康复工作者将独到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技术融会贯通,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得我国康复医学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知识链接

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政策背景

1996年起,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综合医院建立康复医学科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明确了学科的定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提出预防、治疗、康复三结合的方针。2010年康复治疗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的范畴(卫农卫发〔2010〕80号)。2011年开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颁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颁布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政发〔2012〕13号)特别强调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的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年颁布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2015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国办发〔2015〕14号)强调实施分层级诊疗、分阶段康复。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70号),强调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要求加强康复医疗的发展。

三、康复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各类意外事故的增多,社会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大大增加,促进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阶段。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没有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们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就成为必然。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促使医学更全面地探明人类的心理变化和躯体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为战胜疾病与维护健康而斗争的科学本质,并据此探索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康复医学的内涵与新医学模式一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是康复医学重视提高功能与全面康复的理论基础,更有利于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二)疾病谱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急慢性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寄生虫病等。20世纪后半叶,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居于疾病谱的前三位。21世纪,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老年病和慢性病逐渐增多,而这些疾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迫切需要康复的介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健康理念的提高

1947年,WHO提出了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个概念从三维角度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1990年,WHO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说明了人类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完善,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看,伤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整个康复治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四、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一)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

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预防病变的医学称为预防医学。预防医学与康复医学在三级预防的概念上是一致的。通过积极的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以降低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许多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康复预防和预防医学在上述方面内容基本一致。

(二)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

保健医学强调通过主动锻炼,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保健对象需要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综合服务,保健医学是介于临床、预防和康复之间的学科。

(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

康复治疗的过程往往需配合临床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亦需康复治疗的介入。例如骨折、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均需通过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因此,康复医学应尽早介入,并和临床治疗共同构成整体治疗方案,它并不是临床治疗的后续或临床治疗的重复内容(表1-1)。

表1-1 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 JXemqvtmGzB3RDuETwuCEm9Wlub8u6F2hYEEHOcyWBc7s4ES9EgdncWUovwkoO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