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中国经济重回世界第二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

第1节 2010年中国GDP重回世界第二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2017年中国GDP达到827122亿元,是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的1774.94倍 1 ,是195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679.1亿元的1218倍,是197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678.7亿元的224.8倍。

图4-1 1978—2016年间部分国家GDP占世界经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整理。

不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纵向比,还是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横向比,中国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大国。

通过比较中美经济发展可以发现,按当年价计算,1949—2017年间,中国GDP由1949年的46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同期,美国GDP从2728亿美元增加到193906亿美元,中国GDP增速是美国GDP增速的25.3倍。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从图4-1可以看出,1990年以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中国的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迅速提升。

第2节 1949—2017年间中国GDP增加了1774倍

为了便于比较,采用世界银行和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1949—2017年期间的数据,中国GDP总量由1949年的202.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22503.9亿美元,同期美国GDP总量由2728亿美元增长到193906亿美元,而其中在1978—2017年间,中国GDP总量由1496.4亿美元增加到122503.9亿美元,同期美国GDP总量由23565.7亿美元增加到193906亿美元。由此可见,在1949—2017年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是美国GDP增长速度的8.5倍,其中在1978—2017年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是美国GDP增长速度的10倍(表4-1)。

表4-1 1949—2017年间中美两国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比较

从GDP增长率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共出现了五个半“W”,其中改革开放前的30年形成三个“W”,改革开放后40年形成两个半“W”,经济在波动中持续发展(图4-2)。

1952-1958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曲线呈现第一个“W”,1959—1970年间为第二个“W”,1971—1975年间为第三个“W”,GDP年增长率出现了三个高峰和三个低谷。三个高峰的GDP增长率都在18%以上,其中1958年达21.3%,1964年达18.6%,1970年为19.4%。三个低谷的增长率均为负值,分别是:196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7.3%,196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5.7%,1976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6%(图4-3)。

图4-2 1949—2017年间中国GDP年增长率

图4-3 1949—1977年间中国GDP年增长率及政策轨迹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有关文件整理。

从GDP年增长率曲线分析,从1978到2017年,改革开放39年形成了两个半“W”,第一个“W”出现在1978—1987年期间,持续了10年;第二个“W”出现在1989—2007年期间,持续19年;最后半个“W”从2008年起出现。从图4-4看出,经济增长率曲线呈“三起三落”的格局。

“三起”是指三项重大政策措施对经济上行发挥了极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发展乡镇企业与私营经济,释放出压抑多年的民间经济力量,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经济冲击波,其中1984年、1985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5.2%和13.5%;二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大量资本投入,国家公职人员下海经商、兴办企业,形成了第二个经济冲击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三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大量产品走出国门,外贸依存度曾一度高达44%,2001-2007年间GDP增长率连续7年攀升,2007年高达14.2%,形成了第三个经济冲击波,这一政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才有所减弱(图4-4)。

“三落”是指三个因素导致经济明显下行,形成“谷底”:一是1989年“价格闯关”,使1989年、1990年GDP增速分别降至4.1%和3.8%,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最低谷;二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GDP增长率降至7.6%,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应对政策措施,2000年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三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提前遭遇“产业拐点”,许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率在2016年下降至6.7%,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

综上分析,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与导向,而导致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动荡与金融危机等。因此,维护社会稳定、防范金融危机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图4-4 1978—2017年间中国GDP年增长率及政策轨迹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有关文件整理。

第3节 1949—1978年间中国GDP增加了6.9倍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经济增长,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缘,穷困、饥饿等基本温饱问题长期困扰着人民的生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但经济发展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速明显快于许多国家。我们研究认为,有三个观点需进一步强调。

(一)经济总量增加了6.9倍

1949年中国人均GDP远低于英、美、日、法等国。政府统计部门没有正式公布中国1949年的经济数据,为此许多专家与机构都做了推算。为了便于比较,我们采用《世界经济千年史》数据,1950年,中国人均GDP为439国际元,仅为日本1926国际元的22.8%、印度619国际元的70.9%、法国5270国际元的8.3%、德国3381国际元的12.98%、英国6907国际元的6.4%、苏联2843国际元的15.4%、美国9561国际元的4.6%。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照当年价计算,1978年中国GDP为3678.7亿元,是1952年679.1亿元的5.4倍,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466亿元增加了6.9倍。1952—1978年间,中国GDP平均年增长率达6.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3%的两倍多,比美国4.3%的增长率高出2.5个百分点,比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高0.1个百分点,更明显高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但慢于“亚洲四小龙”等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国家或地区(表4-2)

表4-2 1952—1978年间中国GDP变化

按照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的1950—1982年期间的数据计算 2 ,在1950—1978年间,中国国民收入从426亿元 3 增长到1978年的3678.7亿元(按照本国货币数计算)。另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数据,中国1950年的GDP为239903百万国际元,1977年达到935884百万国际元。同期,日本从160966百万国际元增加到1446165百万国际元;法国从220492百万国际元增加到756545百万国际元;德国从265354百万国际元增加到1021710百万国际元;英国从347850百万国际元增加到695699百万国际元;苏联从510243百万国际元增加到1673159百万国际元;美国从1455916百万国际元增加到3868829百万国际元。

以上数据显示,在1949—1978年间,中国依然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否定改革前的经济增长成就是没有根据的。

(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5%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但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在加速发展经济,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没有明显提升,1950年与1977年都是4.6%,基本保持稳定。

按照《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中国GDP仅增加了2.9倍(按1990年国际元计算)。从中国GDP在世界经济的占比看,有20年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4.6%的水平,8年低于4.6%。1950—1960年间,经济占比一直保持在4.6%以上。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1961-1964年经济占比降至4.0%—4.4%之间,1965—1966年间短暂恢复后,从1967年间起又连续3年降至4.6%以下。1970—1977年间,除1976年为4.5%,其余7年都在4.6%—4.8%之间。1977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与1950年相同,均为4.6%,1978年达到4.9%。

但用世界银行公布的美元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则明显偏低,196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3%,由于自然灾害等影响,1961—1965年间降至3.1%—3.5%,1965—1966年间恢复到3.6%。从此以后,由于“文革”破坏经济发展等原因,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1968年降至2.9%,1978年降至1.7%,比《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数据计算的4.9%低3.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一直实行“物价稳定”的政策,当然也有美元汇率等原因。

(三)探索了计划经济体制机制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政策,不难看出,中国紧紧围绕计划经济体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独特的政策体系。1953年提出推进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54年开始对工商业进行改造,1956年提出“论十大关系”,1960年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其间还出台了“农业60条”“工业70条”“商业40条”“手工业15条”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压工扶农”等一系列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发展大生产,也容易出现由政府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难免会出一些差错。

第4节 1978—2017年间中国GDP增加了224倍

(一)近四十年经济增长率为9.5%,创造经济奇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2017年中国GDP达827122亿元,比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了223.8倍,近四十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5%;其中1978—2012年间增长达9.8%。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表4-3)。

表4-3 1978—2017年间中国的GDP变化

续表

(二)中国经济地位迅速攀升,稳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迅速提升,从1970年的1.7%一跃达到2010年的9.2%,2014年是13.3%,2015年、2016年为14.8%(图4-5)。从GDP的国际排序来看,中国在1990年以前为第11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8年分别超过德国和英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图4-5 1978—2016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

第5节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之后,中国重回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1949—2017年间,中国GDP增加了1774倍,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4年中国购买力平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自2012年经济增速跌破8%后,不少人企盼重回10%,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消了一些人“依靠高投入重回高增长”的念头。

新常态就是正常态:结束超常,进入正常。 GDP增长速度告别持续34年9.8%的超常增长,开始7%的中高速增长。但速度降到哪儿?结构调到哪儿?新动力是什么?新常态有多长?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出现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增长率重回10%是不现实的,但短期出现8%的增长率是可能的。

增速换挡:比过去慢,比别国快。 回顾过去,近七十年的经济增速呈五个半“W”,在波动中实现高速增长;展望未来,增速曲线近期是L形,中期为V形,中长期则是W形,经济发展有望在波动中保持7%的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增速会逐步下降。

结构优化:比过去优,比别国差。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41.6%,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占比最大、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但仍然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比美国的82%整整低了30个百分点。

动力转型:比过去强,比别国弱。 1990年以来,中国GDP增加了36倍,货币供应量增加到91倍,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处于世界第17位,要支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保持比发达国家高一倍的经济增速,面临“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创新驱动之路刻不容缓。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保持7%的中高速增长、加速发展高效益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各种论调基本崩溃,当然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等五大陷阱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3O46VU8uMWhnGnCv/1Eov1BghXwUnMbF2KzC27HOcRnZSOO1s/22Rw6sP5A1Sk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