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初的文明

作物种植的逐步推广使得食物出现了剩余,从而让工人专注于其他工作成为可能。由于城市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足以支撑大量人口繁衍的农耕系统,人们最先在肥沃的河谷地区,比如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之后底格里斯河流域(位于伊朗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以及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城市的遗迹。在南美洲,也就是现在的秘鲁境内,大型的神殿台基在太平洋沿岸中安第斯山地区的河谷拔地而起,距今已有约4500年历史。在东亚,黄河哺育了公元前1900年左右出现的二里头,即中国的第一座城市。

尼普尔陶片,约公元前1250年

这幅独一无二的地图描绘了坐落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圣城尼普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加喜特时期。那时修筑的灌溉水渠给整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尼普尔位于幼发拉底河岸,现在伊拉克境内,是闪族信奉的众神中最受人敬仰的恩利尔神的祭祀中心。城中第一座奉予恩利尔的神庙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为乌尔城邦的统治者修建的。陶片左部的两条平行线代表幼发拉底河。陶片上部,一条运河从幼发拉底河流出,方向近乎与之垂直。运河流入城市,并将整个陶片分为左右两半。与幼发拉底河和运河平行的线条以及陶片下方的诸多线条是尼普尔的城壕和城墙,其间还有至少六道城门(由成行的楔形文字表示)。西南方向(即左下角)有一个公园,其右是奉养恩利尔的依库尔神庙建筑群。运河另一边是奉养生育女神伊娜娜(伊师塔)的依基乌尔。神庙是城市的统治机构。尼普尔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定居于此,直到公元800年左右,该城变为天主教主教的所在地。那时的尼普尔再次成为了宗教中心,尽管恩利尔已经消失许久。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城邦国家乌鲁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兴起。由泥砖建造的巴比伦塔庙式神庙建筑群的神圣围墙是早期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重要特征,这不仅是因为祭司为之提供了神圣之力,更因为神庙掌管着城市中的大片土地,而神庙中的祭司可以在围墙上记录生产情况,并在城中贮存各类产品。

迟至公元前3300年,人们已经开始在前王朝时期(包括埃及、那肯或希拉孔波利斯以及最早的涅伽达)的尼罗河沿岸建立起带有围墙的城镇。公元前3100年左右,第一任法老纳尔迈王统一了整个国家,并在尼罗河西岸、三角洲以南建立起距离今天的开罗不远的国家首都孟斐斯。

在印度河谷地,带有围墙的定居点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继而产生了大型的城市,这之中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后者占地超过148英亩(60公顷),人口约五万,并拥有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即成熟的排水系统。 9QU69ac+D1TBBxl1jIDSquyiNsRHAtDV8sWrMuICPqa32/AybvLmORy6/juAf5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